APP下载

大数据视域下山东党史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探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

2020-04-28张国伟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根据地热点党史

张国伟

(山东政法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一、引言

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今天,加强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能够从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多个维度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和领导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党史工作做出多次重要指示,并发表了大量相关论述。[1]新时代面临新的发展,党史工作更需要对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在借鉴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今后的研究,确保为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借鉴。

在党史学科的发展史上,利用数据记载历史和论证观点,是党史研究的一个优良传统。但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如何对党史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实现党史研究数据化,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为此,本文采用大数据分析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近二十余年来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党史研究文献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绘制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对党史研究的热点、前沿、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等进行基于大数据的全方位统计分析,以期对其展开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法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研究量化指标的规模分析;定性分析法主要用于对相关研究内容的分析。知识图谱分析是一种借助量化模型,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挖掘,将该领域相关知识点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以及发展趋势以一种可视化形式展现的研究方法。[2]作为一款基于图论的开源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采用共词词频分析法、共词中心性分析法和突现词检测法等方法来分析文献成果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知识,进而将某一领域学科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等情况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呈现出来。[3]本研究采用Citespace5.3版本。

根据研究主题的特点,山东党史研究目前以国内学者为主体,发表的文献也几乎以中文为主。选取知网进行文献检索,能够在最大范围内获取党史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而保证本研究所使用数据的全面性。在进行文献检索时,将数据检索条件设为“全文含党史与山东”,来源期刊库设定为CSSCI期刊库,即重点关注山东党史研究领域内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共搜索得到1261篇文献(检索日期为2019年10月)。为进一步确保文献的精确性,对搜索到的文献中的书目、论文目录索引以及会议公告、正文通知等进行剔除,即进行数据的筛选、合并、删除等预处理工作,共得到与山东党史研究有紧密关系的1106篇有效文献。

三、研究概况

关键词作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练,更是文章的核心与精髓,反映出了文献的研究主题。在文献的科学计量研究中,关键词是一个首要指标。[4]CiteSpace提供的关键词(Keyword)共现分析功能,其分析对象为待处理文档(所下载参考文献格式文档)中的DE和ID字段,经过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即可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而能够反映出山东党史研究领域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主题分布及研究热点概况。

为绘制出山东党史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具体分析参数设定如下,分析对 象 (Node Types)选择为关键词(Key Words), 时 区分 割 (Time Slicing)设置为“1998—2019年”,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取值设为1,阈值设为Top80%,即在知识图谱的绘制中,每个时间片只提取出现频次排名前80%的分析;知识图谱的呈现方式(Visualization)采用显示整体分析网络的默认视图(静态聚类视图)。最终得到如下182个网络节点及38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31的山东党史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一)关键词词频分析

在文献科学计量中,关键词的两个重要数据指标是频次(词频)与中心性。频次反映的是该关键词在文献数据源中出现的次数,即反映了该主题受研究的关注程度。而中心性则是反映该主题与其它主题之间的关联性。需要说明的是,为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在统计关键词的具体频次时应将CiteSpace的时间切片设置为整个文献样本的时间跨度,即设为22年,选取准则相应的设置为Top100%,进而确保能够准确统计出关键词的相关数据。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统计结果,本研究发现所采用的党史研究文献中总共有3267个关键词,表1列出了出现频次达到6次的54个关键词,可以发现毛泽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根据地、土地改革、国共合作、马克思主义等词出现的频次相对较高。

表1 山东党史研究期刊文献高频次关键词(1998-2019年)

(二)关键词中心性数据

在知识图谱中某一主题节点的中心性通过该节点连线数量的多少及各条连线相应强度的大小表现出来。连线数量越多,连线强度越大,则代表该主题的中心性越强,与其它主题的关联程度越高。通过对山东党史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图1的后台数据进行导出进一步分析,以期获得图1中主要节点所对应关键词的中心性。

表2 山东党史研究期刊文献高中心性关键词(1998-2019年)

从表2可以看出,毛泽东、抗战时期、抗日战争等关键词具有较高的中心性,均大于0.1。此外,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国民党、蒋介石、土地改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习近平等词的中心性也较强。结合前面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可以发现这些关键词对应的节点均具有较多的连线与其它节点相连,对知识图谱的网络密度起着决定性作用,能够很好地反映山东党史研究主要围绕着这些热点主题展开。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山东党史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约有3200余个,其CiteSpace共现知识图谱网络密度较高,即关键词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性。特别是毛泽东、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土地改革、国民党、蒋介石以及习近平等关键词均具有较高的频次和中心性,这些关键词能够很好地描绘出山东党史研究的大体轮廓。

四、研究热点

针对关键词词频和中心性数据分析发现,部分关键词可以进行相应的合并处理,即把所指属性客体相同的关键词组用一个关键词代替。如: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合并,将“抗日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合并,将“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合并,将“国共关系”“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等合并。进而归纳出党史研究领域的六大研究热点:“毛泽东”“抗日战争”“根据地”“土地改革”“国共关系”“习近平”。围绕这些热点问题,在二次文献研读的基础上对各研究热点方向的主要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有利于学者们从横向了解山东党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充分掌握各研究热点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1.毛泽东思想研究。在CNKI收录的有关山东党史研究CSSCI期刊文献中,“毛泽东”总共出现的频次为68次。“毛泽东”高居首位,特别是频次大大超过其他热点。关键词知识图谱中,以毛泽东为中心的节点数量最为密集,这一特征鲜明、直观地反映出“毛泽东”研究的最大研究热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群众路线、人民公社、思想体系等方面,主要学者包括于华庭、仲瑞敏、杨奎松、韩延明等。

毛泽东研究热点与其领袖人物身份分不开。特别是20世纪中国的两件标志性大事:新中国的创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和毛泽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加强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毛泽东从多年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卓有成效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等思想和方法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5]新时代要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

2.抗日战争研究。“抗日战争”总共出现的频次为51次,中心性为0.16,在频次和中心性方面,“抗日战争”排在党史研究热点的榜眼位置。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唯一以中华民族完全胜利而告终的民族解放战争,山东的抗日战争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党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七七事变、游击战等方面,主要学者包括张志荣、石仲泉、阎治才、杨焕鹏、罗衍军等。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7]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复兴目标认识的一致性所激发的所有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英勇抗争的结果,代表着近代中国上升趋势的开始,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契机。[8]这对当前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早日实现中国梦,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3.根据地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中,“根据地”(抗日根据地)总共出现的频次为49次。结合二次文献分析发现根据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层党支部、弱势群体、经济金融、法律制度、政权制度、群众路线等方面,研究学者以李里峰、金冲及、徐畅、韩延明等为主。

抗战期间,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党员、军队数量,以及歼敌人数等方面,都大幅领先其他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山东得到大发展的八路军、新四军更是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的最大主力部队。根据地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全方位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患难与共、顽强坚持、采取多种灵活斗争策略、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过程,其中也积累了一套全方位的宝贵战争经验和区域建设发展的人才资源。[9]对根据地这一重要党史的研究,必会使我们从中获得不少启迪,进而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刘少奇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共的群众路线确定了根本基调,这对新时代党员践行群众路线、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0]

4.土地改革研究。“土地改革”出现的频次23次。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与其它研究主题相比较而言,土地改革可谓是党史研究的一个焦点。结合对土地改革相关文献的二次分析和研究发现,土地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减租减息、地主农民、五四指示、革命动员等方面,学者主要包括杨奎松、李里峰、罗平汉、王友明、徐建国、黄道炫、张晓玲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改革是对封建剥削制度进行彻底铲除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一时期主要执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抗日战争后,为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战线,土地改革政策调整为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11]解放战争时期,为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调动广大农民支援革命的积极性,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12]1947年10月10日在总结“五四运动”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公布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1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更明确提出了:“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4]。到1953年春,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中共领导农民完成了中国几千年来土地制度上的最大规模并且最彻底的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除。[15]在整个土地改革运动中的成功经验和优良做法,为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能力水平的培养提升和理想信念的夯实。[16]

5.两党比较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关系一直是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之后,国共关系的研究开始升温,大量文献相继发表。以国共两党关系为核心的关键词共出现21次,中心性也接近0.08。结合二次文献分析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关系主要集中在两党合作与斗争、两党比较、国民党失利分析等方面,主要学者包括金冲及、郭代习、汪朝光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共两党历史上有过许多恩怨,但在中华民族发展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通过合作为民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次合作带来了国民革命军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学者们从理论基础、施政机制、出版宣传等方面进行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比较研究。尽管民主革命时期两党都重视理论建设,但由于政党性质的不同,其理论建设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国民党是三民主义儒学化,而共产党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7]后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加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实际特点及需求。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所采取的措施成效不彰,受限于国民党组织力的薄弱,大大制约了这些措施发挥作用,更未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并给国民党带来了负面影响。[18]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失利既有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原因,更为主要的因素还是其军事失利。[19]纵观国共两党的历史可以发现,两党之间的合作对中华民族复兴起到了巨大、关键作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的今天,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更要增进互信,共同维护并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各领域交流合作,为两岸民族谋福利,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6.习近平思想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史国史工作做过总结和指示。近两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习近平对党史工作指示、批示的学习、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探析、全面从严治党的解读以及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分析等方面。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做了一系列概括总结和重要论述,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并以此来表述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自然地将党史、国史与民族复兴史有机统一起来,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历史文化底蕴,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思维的新拓展、新升华。[20]同时,习近平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背景下加以论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文明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治国理政重要讲话的方法论思想,都展现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如“问题导向”“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等方法,展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面临的各种难题。[21]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举措用以强化党内监督。谭献民研究认为,在习近平党内监督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科学化和制度化的党内监督,党内监督的主要问题得以破解,党内监督的成效凸显,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支撑。[22]

五、研究历程演进分析

从时域角度对党史研究热点发展演变的历程进行梳理,有助于清晰了解党史研究热点的演绎历程以及各个研究热点之间的承接关系。为进一步拓展本课题的视角维度和内容广度,本课题绘制了党史研究热点的可视化时区图谱,如图2所示,以便从纵向时间的角度对上述党史研究热点演变历程进行剖析。

从图2可以看出,党史研究在各个时间按段均有各自的节点(研究热点),且不同时区内的节点之间连线相对密集,即各研究热点之间呈现出较强的连接性。从时间角度看,毛泽东、抗日战争、国共关系等3个研究热点在早期就已形成(1998-2002年),且以毛泽东居首。根据地和土地改革两大研究热点在中期(2004-2006年)形成,且研究根据地的时间跨度较大,从2004年一直持续到2015年,长期以来都是党史研究领域的热点。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研究热点开始形成,有关其治国理政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从严治党、党内监督等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从整体上看,党史研究的六大研究热点之间具有很强的前后衔接关系,分别占据了不同时期的研究主流,且早期热点的研究成果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对党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从宏观层面上看,整个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维度:领袖人物维度、思想理论维度、革命历史维度以及区域建设维度。

领袖人物维度。中共党史的研究,必然会以党的领袖人物研究为主。从研究热点演进图可以看出,近年来关于中共领袖人物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尤以毛泽东研究为最。此外,关于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习近平等的研究也占比显著。既有各领袖人物生平事迹的研究,也有其核心思想的探析,且贯穿党史研究的始终,充分反映了党的领导的巩固和加强。

思想理论维度。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开。如在不同时期内出现次数较多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历史观、群众路线等,充分反映了中共理论的发展延伸,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革命历史维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学者们对中共的革命历史进行不断地回顾展望,从早期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运动,到中期的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游击战,再到后期的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发展。对中共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绩及宝贵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为新时代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区域发展维度。从前面的关键词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为驱赶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鲁西冀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展了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胜利提供了保障。这些根据地在早期建设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土地、法律、金融、民生等方面的经验,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六、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利用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998-2019年山东党史研究相关的1100余篇CSSCI期刊文献,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党史研究的前期成果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梳理了“毛泽东”“抗日战争”“根据地”“土地改革”“国共关系”“习近平”等六大研究热点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了党史研究的发展脉络,提炼出党史研究六大热点之间具有的前后衔接关系。

从宏观层面上看,长期以来党史领域的研究始终围绕领袖人物维度、思想理论维度、革命历史维度以及区域建设维度等四个维度展开。可以预见,今后的研究也将在以上四个方面呈现。在领袖人物方面,关于习近平的研究成果会不断涌现;在思想理论方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将获得更多学者的持续关注;在革命建设方面,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也将陆续呈现;在区域发展方面,如长三角、珠三角、深圳、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经验也会越来越多。这些都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宝贵经验和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根据地热点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窗台上的妈妈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西北烽火: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