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2020-04-28罗罕
罗罕
(武威市人民医院 心内二科,甘肃 武威 733000)
0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受到呼吸道感染、心脏负荷较大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发生的常见心血管综合征,临床治疗此疾病时往往强调改善心室重构、心脏保护[1]。贝那普利在增强心功能、确切预防心室重构、良好优化心肌代谢等方面效果明显,而阿托伐他汀则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降脂等方面效果突出[2]。基于此,本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到本院心内科就诊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2-74岁,平均(59.75±3.54)岁;研究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59.71±3.52)岁。2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慢性心力衰竭;②均不存在肝肾功能障碍;③患者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原发性疾病或脑部出现器质性疾病;②存在严重躯体性疾病;③对贝那普利、阿托伐他汀等涉及药物者;④肺部感染或者存在恶性肿瘤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贝那普利单一药物,用法用量:口服,5mg/次,1次/d,维持此用药剂量2周,之后调整用药方案,10 mg/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进行联合用药,用法用量:口服,20 mg/次,1次/d。2组给药周期均为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疗效对比。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提示已经处于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提示改善良好,但尚未恢复至正常范围;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提示仍处于异常状态。计算总有效率。
(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钙蛋白T(Troponin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测定结果对比。NTproBNP、cTnT、CK-MB依次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NT-proBNP、cTnT、CK-MB测定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疗效采用百分数表示,同时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n(%)]
2.2 NT-proBNP、cTnT、CK-MB测定结果对比
治疗前2组NT-proBNP、cTnT、CK-MB测定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T-proBNP、cTnT、CK-MB测定结果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NT-proBNP、cTnT、CK-MB测定结果对比()
表2 NT-proBNP、cTnT、CK-MB测定结果对比()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①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左心室功能下降、运动功能降低等,且有研究表明,此疾病在临床上往往预后不甚理想,病死率稳居高位。相关研究表明,此类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测定结果提示多处于明显异常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对良好改善心功能十分有利[5]。贝那普利能够对处于过度激活状态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直接影响,对其活性产生确切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影响血流高动力循环状态,对其产生确切改善作用,进而使慢性心力衰竭恶化速度得以良好控制,还可对心肌重塑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明显提高预后效果[3]。阿托伐他汀则能调节脂蛋白水平,使之维持在合理范围内,还可影响低密度脂蛋白生成,使之生成减少,调节血浆胆固醇水平,使之趋于正常[4-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NT-proBNP、cTnT、CK-MB测定结果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方案,增进疗效同时可维持NT-proBNP、cTnT、CK-MB于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