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音乐的前沿创作理念及技术手段
——2019年EMW/IRCAM国际论坛侧记

2020-04-28杭小羽陆君云

演艺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混音电子音乐作曲家

杭小羽,陆君云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200031)

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EMW)和法国国家音乐声学研究中心(IRCAM)共同承办的国际论坛,是电子音乐领域一个国际化、前沿的舞台,反映当今全球新颖的电子音乐作品、声音装置和领先的电子音乐技术研发成果。2019年EMW/IRCAM国际论坛于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本届论坛云集了海内外的电子音乐作曲家、专家、音频工程师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论坛期间举办了2场音乐会、3个系列的工作坊和9场学术讲座,在音频技术和电子音乐演出等环节进行深入研讨。论坛不仅呈现了新技术,例如Modalys(物理建模声音创造软件)、Antescollider(音乐软件的本地服务器)、Spat与Panoramix(空间混音)以及基于Unity的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控制,更使大家增加了对电子音乐创作理念的认识。另外,论坛邀请到海内外的作曲家、表演者以及音乐科技专家发言,分享IRCAM实验室的音乐技术和知识技能,以促进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和创新。

1 前沿的电子音乐创作理念

1.1 虚实结合的声音创作

作曲家弗朗西斯科·菲勒迪(Francesco Filidei)为弦乐四重奏而作的电子音乐作品,名为《Notturno Sulle Corde Vuote》。这部作品运用一组弦乐四重奏体现了两组弦乐四重奏的效果,创作手段类似镜像原理,最初演奏并采样一些乐器声音的样本,之后将这些声音材料加工后反馈回乐器本身,再从琴体中发声。创作中存在一些难点吸引着作曲家突破,例如,如何操控并确保这些乐器声音的自然性、如何利用并创造这些声音、如何创造一种失真音效等。

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在于,作曲家试图只使用一个乐器作为发声源,并使用这件乐器制作出另一个虚拟声音,使其模仿乐器原声,并彻底与原声融为一体。这部作品的创作理念在于,作曲家试图在真实演奏的乐器与虚拟合成的声音之间,建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运动与静止的事物中创造一种模糊的幻影,演奏员本身作为音乐的一部分,试图与这个幻影般的声音对话。

1.2 演绎电子音乐理念——演奏者转化为演绎者

马特奥·切萨里(Matteo Cesari)是一位热衷于当代音乐的杰出艺术家、演绎者与研究者,他在《电子原声音乐演绎:室内乐之旅》的主题演讲中提出演绎电子音乐作品的理念。演绎者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必须要与作曲家以及声音工程师紧密配合,深入理解作品的含义,更为重要的是要演绎电子音乐作品。之所以常常使用演绎者(Interpreter)来代替演奏者(Performer)的称呼,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演奏了作品,更是因为他们演绎了作品。

马特奥以程慧惠的《Me DuÇa》(美杜莎)作品阐释这一理念。在这部作品中,作曲者需要演绎者头戴帽子,上面布满电子设备组成的管子,来模仿美杜莎的蛇发。演绎者需要兼顾三种语言的念白,并同时表演三种舞台角色:英语中的Me(我)、德语中的Du(你),法语中的Ça(它)。

作为一名演绎者,关注乐谱上的信息是基础,有时还必须演绎乐谱上未标注的信息及其背后的含义。如果能了解作曲家想要呈现的意图,然后以自己的理解与领悟进行演绎,是一种很好的诠释方式。

2 IRCAM的前沿技术手段

2.1 使用Modalys软件创造电子音乐

Modalys(图1)是一款辅助作曲的声音创造软件,使用物理建模的方式,提供一个声音合成的环境,可以使用基本的物理对象(例如琴弦、木板、管子、膜、拨片、弓或锤子)来创建虚拟乐器,还可以使用3D网状图来测量并创造更复杂的对象,甚至是某一建筑物。作曲家可以通过使用这个软件,创造乐器,并规定演奏法,同时赋予其自己的想象,来创造独一无二的声音。Modayls可以与Open Music或是Max/Msp等软件关联,实时交互,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声音制作环境。

刘家麟(Liu Jialin)在《我的Modalys世界》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用Modalys创作的电子音乐。图2是刘家麟在Modal ys中根据巴黎圣母院建筑原型搭建的主塔建筑声学环境,他将Modalys软件与Open Music软件交互使用,在物理建模的基础上产生环绕式的音响。他的作品《shh…you're in the tower I built you》使用低音长号独奏,将听者置身于主塔的音响效果中,感受环绕式的混响,仿佛穿梭在塔内,身临其境。

2.2 AR增强现实作曲——新型记谱法

乔瓦尼·桑蒂尼(Giovanni Santini)的研究成果是将AR技术应用于电子音乐作曲。他设计的作品使用AR技术,创造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全新记谱方式Notation。他将指示牌投射在真实的乐器上,使演奏者根据指示牌的实时位置演奏乐器。在图3中,作曲家使用大锣,将演奏的按钮通过Unity编辑器软件建模的方式投射在大锣上,用手势分别表示变化的空间,这种记谱法相比传统记谱方式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准度。演奏者佩戴头盔,即可跟随AR创建的指示演奏。Linear技术是一种用于AR中实时生成界面与记谱环境的技术。Li near可以根据演奏者使用设备时的位移来创建实时渲染,向计算机中的Max/Msp程序发送OSC(Open Sound Control)信号,并生成实时的图形符号。

图1 IRCAM辅助作曲工具Modalys

图2使用Modalys软件建立的声学模型

图3 Unity软件绘制的虚拟大锣乐谱信息

AR技术作曲不仅创建了新式记谱法,更促进了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为使用者增加沉浸式的愉悦体验。

2.3 基于Antescofo的Antescollider

何塞·米格尔·费尔南德(Jose Miguel Fernandez)的《Antescollider,Supercollider的控制资源库》专题讲座探讨了声音智能读取与识别软件Antescollider的运用。该软件能够在声音资源库管理软件Supercolli der与乐谱跟随Antescofo之间传送数据以及控制信号,Antescofo作为外部文件嵌入编程软件Max/Msp或Pure Data,实现乐谱追踪和节奏识别,Supercol li der调用声音库内的文件,并实时进行声音合成。如图4所示,当作曲家使用Antescofo来展示乐谱时,演奏家“执行”乐谱的内容,而Antescollider会通过侦听演奏员提供的音频信息,产生电子音乐部分,产生交互式的效果。

2.4 使用新型乐器创作电子音乐

弗朗西斯科·卡萨卡罗(Francesco Casciaro)的打印机电子音乐作品《ReFuse!》,使用他发明的新型乐器Printstrument进行半即兴化的表演。由于打印机具有丰富的声音,并具有较强的演奏性,本身可以作为一件“乐器”,因此,作曲家在这个设备上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作曲家制造这件乐器时使用的是一台旧的打印机,通过安装在打印机各个位置的8支微型传声器,将原本微小的声音扩大,声音具有很强的冲击性。作品使用硬件设备与软件相结合,以及一些声音设计技术,为打印机赋予全新的功能,使其在新的环境中进行交互。图5所示为Printstrument的软硬件连接方法。

2.5 基于Spat插件的SpatialSynthesis空间混音模式

奥古斯丁·穆勒(Augustin Mul ler)提出的有关空间混音的新方法,名为Spatial Synthesis,可适用于广泛的音乐演出,包括歌剧、装置作品等。

该混音方法是通过Max编写的Spat插件来实现的。Spat插件最主要的功能是在计算机中模拟声学环境,用户可以将音源和声音接收器同时放进Spat的虚拟空间中,播放模拟声学环境的声音,通过计算接收器收到的音频信号,用Spatial Synthesis方式得到空间化的混音,最后输出到现场的扬声器中。其与其他空间化的混音方式在原理、效果和适用范围上都截然不同,图6是笔者根据奥古斯丁描述的Spatial Synthesis工作原理绘制的简易流程图。

从原理上看,传统的混音方式,包括时间差模式、响度差模式、人头录音模式等方法,都需要原始数据的输入或是音频素材的分析。例如,通过修改混响时间改变空间大小;改变早期反射声来控制第一次反射到达的时间;改变左右声道的比例或是用Delay制造时间差来控制位置。而在Spatial Synthesis的方法中,作曲家将声学环境从外部转移到计算机本地,把空间化也作为声音设计与作曲的一部分。

从效果上看,使用Spatial Synthesis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混响时间、早期反射声等参数,使声音更具沉浸感。如果现场有立体声的扩声系统,还可以有立体声的演示效果。

从适用范围来看,传统混音方式需要混音师精通混响、延迟、Pan、EQ等效果器的使用,使各种声音能够定位明确且融合在一个空间中。混音的困难程度随着音轨数量的增加成倍增加,即使使用卷积效果器,也需要现场的声音素材,通过现场混响声音与原素材进行对比,才能够得到混响数据。而使用Spatial Synthesis的方式,即使混音者不在现场,也可在仿真空间内添加输入或输出,模拟出空间感。穆勒在演示中,添加了多达至少64轨的输入与输出,而仅仅使用一台Mac pro。由此可见,Spatial Synthesis空间混音方法在处理多通道时,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并使空间混音的效率明显提高。

图4 AntesCollider、Supercollider与Antescofo

图5 打印机乐器Printstrument的连接原理图

图6虚拟空间混音示意图

2.6 基于Panoramix的室内混音模式

Panoramix是一个致力于室内空间混音与音频后期制作的软件,可以作为插件在宿主软件中使用,通过OSC来控制。Panorami x支持多种舞台录音模式:立体声传声器制式(Surrounding Microphone Trees)、点传声器(Point Microphone)、环绕传声器(Ambi ent Miking)与高品质环境声捕捉(Higher Order Ambisonics Capture,HOA Capture)。同时,Panoramix也提供传统混音功能(均衡器、压缩器、分组参数控制、效果器链接等),并且能够完全通过OSC来控制。

奥古斯丁在进行的现场演示中,Panoramix中使用的空间信息多达25轨,为了使这些空间信息真实,需要实地考察,采集空间信息数据。由于在每个建筑物内,坐在前方与坐在后方得到的混响信息是不同的,因此,精确地对每一个位置混音,才能得到更好的空间定位感。

由于采集建筑室内的空间信息耗时较大,因此,奥古斯丁与其他工程师合作建立了一个网站https://www.lieuxperdus.com/convolueur/,其中有世界各地的建筑空间信息库,用户注册账号后,可以上传房间的声音空间信息,并分享给其他人,也可以使用其他用户分享的声音空间信息。

3 音乐科技学科发展

3.1 IRCAM作曲与计算机音乐课程Cursus

IRCAM每年从世界各地选拔10位35岁以下青年作曲家参与名为Cursus的作曲与计算机音乐课程。据IRCAM的教育部门总监菲利普·朗格卢瓦(Philippe Langlois)介绍,在此期间,学习IRCAM在电子音乐领域较为先进的程序;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需要提交一份音乐作品,作品类型可以是独奏乐器与电子音乐、电声作品、声音装置或跨界形式,例如舞蹈、语言文本和视频,而最终的成果展示会在CENTQUATRE-PARIS的Mani Feste音乐节期间以音乐会的方式呈现。

3.2 计算机和电声音乐数据库EMSAN

马克·巴蒂耶(Marc Battier)教授是一位电子音乐作曲家,也是一名音乐学家,发表过许多关于电子音乐史的文章与著作。他对亚洲电子音乐兴趣浓厚,并建立了亚洲电子音乐研究网络(EMSAN)。

亚洲电子音乐研究网络是一个致力于聚集研究人员、计算机音乐作曲家、设计师和音乐学家的网络。它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与亚洲有关的音乐作品数据库,面向亚洲作曲家以及在亚洲首演的音乐作品。通过这个网络的收集,中国、日本、韩国及其他地区作曲家的音乐都可以被记录下来。世界其他地区也存在一些数据库,却没有一个可以全面地展示亚洲作品。EMSAN是一个多语言数据库,包含2 300多个作品,并在持续增长。在这个数据库的基础上,EMSAN创办了《当代音乐评论》的出版物,其中的内容完全致力于亚洲的电子音乐,所有的章节都由亚洲的作曲家与学者撰写。

马克教授希望通过EMW/IRCAM国际论坛将EMSAN的使用得以推广,使亚洲音乐和技术作品的获取和记录变得更方便。

4 结语

电子音乐作曲是带有探索性质的学科,作曲家需要使用非常规的声音素材进行创新,而创新的过程往往是艰难的。在本届论坛中,大家欣赏了小提琴的琴弦拉出的大提琴音色,领略了全新的空间混音技术,更聆听了许多全新的音乐作品,或许这些新型的技术在未来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促进国内外电子音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EMW/IRCAM国际论坛的技术与音乐理念皆走在世界的前沿。EMW/IRCAM论坛为大众提供舞台,使更多的人参与艺术、创作声音、推广音乐,让艺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猜你喜欢

混音电子音乐作曲家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一种多路音频混音算法的实现与应用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
20世纪西方音乐概览(之十三)电子音乐
作曲家
基于DSP的多方会议系统的混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