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尺之楗不可以闭藏
2020-04-27毛守仁
毛守仁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开锁”,是我学生时代各家都有的仪式。13岁那年,要吃一个大圐圙,似近些年过生日要吃蛋糕。圐圙是用发面蒸的大枣馍,上面点缀了一些小动物,这种馍叫枣山。两个象形字联用,长相怪怪地。细看,方格里一个“四方”,一个“八面”,本意是讲一个围起来的场地。枣林,叫枣圐圙;拆掉房的旧基地,叫房圐圙。过生日时,圐圙戴在孩子脖颈上,似乎表示一个大锁,保护孩子,不允许受到伤害。
这个词,据分析是元代蒙古人入侵内地后,学汉话未学成留下的半生不熟的词。至今,这个词还在内蒙古多处使用,写作“库仑”,也算是保留了一段历史印迹。
人生来就要戴上锁,想想也挺有象征性。落地1个月,孩子经历了初生的危险期之后,做满月,这是孩子即将正式进家族,家庭得为其举行庆典。满月酒斟上,孩子的姥姥要送锁,俗称长命锁。五色线系了,挂在脖颈。长命锁有金锁、银锁、铜锁及玉锁。以铜锁为最多。一些男孩子的名字也由此而起。
最出名的当数《红楼梦》里宝玉的锁,寄托了金玉良缘的美好祝愿。贾宝玉衔玉而生,这当然是曹雪芹为了渲染富贵气氛而使用的浪漫手法。到现代,称为“含着金汤匙出生”,是“富二代”的表述。其实口里含着金,那是很危险的事,吞金是致死的一种沉生手法。
古代的锁比较硕大,在表现大家庭的镜头里,常常少不了院门上的一把大锁。钥匙也同样大,前边一个弯头,开锁时穿进去,打开时亦可听见洞彻之声,所以引申出能解开心里疙瘩的举动与话语也叫钥匙。俗话说,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这是对症而为。
山西有个古来全国闻名的地方,那便是洪洞。洪洞大槐树前有一处景点,名为苏三开枷锁处。玉堂春(又名苏三)受了冤屈被身锁木枷,押往省城太原去会审,弱女子案情未明,却先得受此刑罚,几百里地没走到也得先累死。解差“祟公道”自称“充公道”,是个衙门里少见的和蔼老头,知道玉堂春的冤情,自做主张给她去了刑具。这可不只是肩头扛的行枷,而是朝廷的王法。解差来了个瞒上不瞒下,人性战胜了王法。那段著名的“苏三离了洪洞县”,就是在此处起板开唱的。锁与人性,很多时候是对立的。锁是理性的,而人性原本是不受拘束的。毫厘之间,在于执行。所谓“枪口抬高一寸”是也。
锁问世以来,最早为木制,毕竟便宜。木锁大多从里边锁,比如木闩。最多用于城门堡门等处,是集体使用的锁,只供约定的人打开。这样的门栓并非插入门窠就万事大吉,它里边会自动落下一个小木榫,是为了防备有人从门缝伸入刀片别开门闩而设置的暗锁。《淮南子·缪称》中所谓:“匠人斫户,无一尺之楗不可以闭藏。”因此古代制门必制楗。
至于结构更为复杂的鲁班锁,则是修造建筑物时,防止木结构松垮而特制的,不用钉子等铁器,就可使木建构咬为一体,而且越受力,越牢固,這是中国古代匠人的智慧体现。
人类进入社会之后,有了私产,更是要与形形色色的锁打交道,如同宝玉锁上的那几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它们对应的,也有这层意思——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不管是仙寿,还是芳龄,都离不开、丢不掉。
曹雪芹先生厉害处就在这些不显山不露水之地,随便落几笔,入骨三分。人生真是离不开锁,直到驾鹤西游,还被锁定。过去打棺材,棺盖与棺帮要先凿4分长的卯,里边布置暗8吊,入敛后,盖棺论定,榫入卯,便合起来成为一体,无法脱离。也似一只等身大锁,其实它的秘密也是一套暗锁,匠人称之为“三簧锁”。
精神上的锁
锁的另一个种类,是精神的,这主要为百姓所设。从古时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的宣誓、誓言及职工手则、入职合同等,虽然无形可见,却深锁着人们的思想及言谈举止。有着强大的束缚力与管束力。
无论是孙悟空头顶上的紧箍咒,还是康乾盛世,都有精神枷锁的痕迹存在。瓦特蒸汽机问世,英国开始朝气篷勃的工业革命,为了开拓市场,1793年他们派出几百人的大使团、大船队,带着包括蒸汽机在内的工业革命成果来中国开辟通商口岸。乾隆帝以为是夷邦来朝,命令使团船上插起“贡”字样旗。而英国人带来的纺织机、织布机、榴弹炮、战舰模型等新型工业机械,则被扔在库房,乾隆帝再不多看一眼,大言回复:“我地大物博,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物一通有无。”这些标志着欧州新生产力的物件,便被锁在库房,如破铜烂铁无人问津。大家伙讥笑完洋人的腿打不了弯,不会下跪,只陶醉在中国人彩画的鼻烟壶中。库房那把大铁锁,锁住的是18世纪的文明与生产力。直到1840年,库房的那些铁锁头已经锈迹斑斑,冒着黑烟的洋轮船开进广州,他们才如梦方醒,原来风从西边来,夷人有坚船利炮难以阻挡。
这就是帝王之锁,锁的是科学技术,是社会文明。改革开放以后,国人打开枷锁,放眼世界,观察大洋那边的风浪,原来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并不像以前所说困在水深火热中,他们正冲击“第三次浪潮”。
我们不必再考虑解放别人,而是解放自己的头脑,这才意识到我们也有一大批聪明者科学家与艺术家,被一把锁锁在门外。那便是蓝印,上面赫然刻着“不宜录取”或“不宜重用”,这锁就像《西游记》里收纳人的羊脂玉净瓶,多少人被它消魂蚀骨。
近些年很多旅游景点挂满各式各样的锁头,游客把他们对爱情、对朋友、对恋人的祝福祈愿锁在了山高云深处,然后把钥匙扔进万丈深渊,意即永远无解。若干年后,旅人们再来,也许会找到自己手挂的锁头仍在,只是锈迹斑斑,可是自己的人生充满了风云变幻,哪里能如誓言一般铁定?人生又岂是一把锁能锁定的?
山西有一风俗,老人去世,女儿要送纸扎的院子陪葬。不管你现世买得起还是买不起住宅,陪葬的纸扎还是拿得出手的。到阴间享用的住宅,名为“连当”。那串院子做得多精致,须用钥匙打开锁头,大门才能展开,里边应有尽有:看院的狗,鸣叫的鸡,家宅六畜、家宅六神各就各位、各司其责,锁着阳间的一番天地。人生从戴上长命锁开始启程,没想到陪伴的还有各式各样的“锁具”,直到最后被锁于“连当”。
如今制锁工艺不断提高,智能锁大势普及,人们丢掉了一把把钥匙,愈发自由,但象征约束的锁,却在人与社会中无形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