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与传统文化亲近起来
2020-04-27邵阳
邵阳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永不枯竭的活力,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与传统文化亲近起来是一名教师应思考的。
利用语文教材,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不仅储藏了大量语文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如《姓氏歌》与《古对今》,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利用汉字规律编排识字,《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选编含有传统文化内容的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及节日习俗;教材中古诗、成语、谚语的比重加大。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意的民族。在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都编排了古诗,利用这些古诗,向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在学习古诗时,首先要让学生解诗题,知诗人。了解诗题会让学生对古诗的大意有初步了解,也会让学生对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初步了解。其次,要让学生读诗句,明诗意。在学生读熟古诗的基础上,了解古诗的大意。接着,要让学生诵诗文,悟诗情。古诗的学习应以诵读为主,在领悟诗歌索要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配乐读、男女生互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等等。在课堂中,可以借助图片、视频、诗歌背景资料等帮助学生感悟诗情。最后,可以为学生介绍同一作者的诗歌或同种类型的诗歌,在拓展练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古诗文学习的热情。
利用课外阅读,亲近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远远不能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亲近优秀传统文化。
早上的晨读时间就是很好了解传统文化的時间。在晨读时,学生可以诵读古诗、古文。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除了统一的晨读,在学生完成各项任务之后,就可以自由地进行传统文化书籍的阅读。在班级书架上有《三字经》《弟子规》等有关国学的书籍,每名学生都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积累词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亲近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安排阅读分享课,给学生搭建交流、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的平台,以此激发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与传统文化亲近起来。
抓住传统节日,探寻传统文化精髓
让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并不拘泥于课堂与阅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民族传统。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多种活动,探寻传统文化的精髓。
自古以来,春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抓住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我们探寻春节的来历,了解春节的习俗,了解十二生肖。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是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中秋节自古就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习俗。抓住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我们探寻中秋节的来历,进行猜谜游戏,与月有关的神话故事分享,古诗交流等。
采取多种形式,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在日常教学时,学生对形近字总是区分不开,也会有一些字经常写错的。这时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讲述了关于汉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些有趣的形式,学生看到了祖先造字时的用意,感觉到汉字的有趣,开始用心写字,错别字慢慢减少。在这活跃的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汉字,同时也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要努力营造班级的传统文化氛围,力求班级多一点传统文化气息,让学生在班级里领略到“传统文化”应有的魅力。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教师的墙壁上开设书法家专栏,在上面展示学生们书写的古诗或歇后语等。
举办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诵读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己诵读也可以与家长参与亲子诵读, 内容的选择都是优秀的中华经典,如古诗文或神话故事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与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育部长陈宝生说过:“传统文化教育是固本、铸魂、打底色的工程。”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让每位学生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学习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努力去做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独立于课本外的,而是应该和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喜欢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刻印在心里。
(作者单位:业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