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0-04-27陶丹
陶丹
小班幼儿自我意识非常强,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和没有分享意识,常常为了抢夺玩具、图书而生成争吵、哭闹等行为,这使得幼儿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基于此,笔者与同事们开展了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实践研究,致力于通过激发分享意愿、提供分享机会、强化分享行为等教育行为改变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分享动机,提升分享行为,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在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
场景一:有这样的家长,他们为了测试孩子是否大方,就以开玩笑的方式,不停地与正在吃东西的孩子说:“来,给我咬一口吧。”等到孩子真拿给他了,家长又不要了,说:“你真乖,还是你自己吃吧,我刚才是逗你玩呢!”这样的家长及家长的这种行为随处可见,尤其常常会出现在爷爷奶奶身上.他们虽然在思想上是希望培养孩子分享的行为,但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扼杀了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融入集体的意识。
场景二:欣欣是个内向文静的女孩,话语不多,喜欢一个人玩。在游戏时,经常会拿很多玩具,或用裙子兜着,或放在自己的周围。她常常大声“警告”企图拿走她玩具的小伙伴:“这些都是我的!你不能拿走。”如果其他小朋友拿走了她的玩具,她就会追在后面,直到把玩具抢回来。
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分析
分享行为是奠定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健康大度个性的基础。从幼儿的终身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和他人分享的人,心理会更加健康,人格会更加健全。据观察了解,制约幼儿分享行为养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教养方式不当。因为没有与兄弟姐妹互爱互让的体会和一起生活的经验、相应的训练,所以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忍让、迁就以及不正确的教育态度,都对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生成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和阻碍。二是心智年龄制约。学前儿童道德水平和社会感还属于比较低的阶段,往往以自己的快乐满足为标准来确定是与非,容易与小伙伴发生冲突。从小在溺爱的环境里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导致在自我意识及性格中形成了小气的一面。所以,受到年龄的闲置,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制约了分享意识的水平。
温馨港湾——激发分享意愿
教育家杜威说过:想要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教育环境,改变了教育环境,也就改变了人。因此,我们用心创设教育环境,努力为幼儿打造一个自然且放松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快乐地成长。
主题墙——心情分享 通过创设主题墙,让幼儿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我们把分享主题内容创设在班级的主题墙上,鼓励幼儿主动加入,一起布置。
图书角——书本分享 在“图书角”里,幼儿与小伙伴分享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书籍,他们三五一群同看一本书,听同伴讲书上的内容,津津有味。
娃娃家——角色分享 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的研究表明:角色扮演和分享行为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受过角色扮演训练的幼儿比其他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所以,角色游戏“娃娃家”是必备的,当孩子们进入“娃娃家”时,他们的交往、学习、分享就己开始。
智慧屋——操作分享 在智慧屋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材料隔两周更新一次,挑战难度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由简入难。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学习征求其他人意见,学习使用商量语气,学习礼让和等待。
玩具城―玩具分享“玩具城”里有各种孩子们带来的玩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玩具怎么玩、和同伴说说自己的玩具有哪些本领等,在游戏中学习了怎样与人分享、谦让、交往,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互动天地——提供分享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感情的学习,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会而学习的,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套餐式分享就是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分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使孩子们容易“消化”和“吸收”。
超值套餐“超值套餐”是指教师根据情况每两周设立一个专门分享日,如让幼儿在“图书分享日”将自己喜欢的图书带来与他人分享;在教室中开辟一块角落摆放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宠物和玩具,成为了“玩具分享日”;“甜蜜分享会”允许幼儿在开始时持观望态度,等幼儿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后再引导其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他人。
豪华套餐 我们利用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如“生日会”“爱心义卖”“慰问老人”等集体活动,让幼儿充分感觉到了集体的爱心和分享的快乐!如在“爱心义卖”活动前夕,幼儿在教师的倡议下踊跃捐出了自己图书、玩具等,而这些东西在经过教师的包装后焕然一新。活动当天,幼儿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来到幼儿园,选择自己喜欢的义卖品,在被爱中学习了付出爱。
特色套餐“特色套餐”即在每周的餐前活动中,邀请幼儿参加分享活动。在这一时段里,幼儿尽可能地把会朗诵的儿歌、古诗、故事等分享给其他幼儿,给幼儿提供了精神上的分享机会。如在“经验分享”这一天,幼儿将自己近期完成的作品向他人展示,在展示和讲述过程中,既能生成一种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又会生成一种成就感,还提高了的语言表现能力。
经典套餐“经典套餐”是把生活中碰到的点点滴滴,合成主题,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如, 由于幼儿开始发现自己正在逐渐长大,也己经有能力去解决一些小问题,但因为家庭的宠爱,最好的东西都是留给孩子的,逐渐地他们也形成了理所当然的想法。所以,我们通过开展“甜蜜蜜”主题活动让幼儿体会自己在长大的同时,在感觉父母的爱的同时去爱父母、关心父母。再如我们开展的“好朋友夹心饼干”活动,生动有趣的夹心饼干操作方法调动了孩子们的操作热情,他们聚精会神地在帮饼干们找合适的好朋友,轮胎饼干、三角形饼干、棒棒饼干……当好吃的夹心饼干新鲜出炉时,孩子们欢呼雀跃,并纷紛表示要把亲手做的夹心饼干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家庭套餐“家庭套餐”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幼儿教育活动。一是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本,指导家长在家中对孩子开展相应的教育和训练:一个是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本,主要记录孩子在幼儿园当日的行为表现以及教育建议:另一个是家长根据观察记录孩子在家里语言、行为和活动情况的记事本,观察孩子在家里是否表现同样的行为,这便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是家长和教师“读懂”孩子的钥匙。二是“亲子活动”,即邀请家长们到幼儿园参加半日开放活动,从而使家长们详细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与内容,以及孩子在园内的分享表现,双方互相商量、交流,取得共识,实现更有力的家园共育措施,一起增进孩子的发展。三是引导家庭之间放松结伴,形成家庭互助小团队一起结对子的方法,在放松、快乐的活动中有效发挥孩子与小伙伴、孩子与家长之间在分享与学习方面的互动。如当幼儿到小伙伴家去做客时,家长言谈举止及待人接物的整个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这时家长可以抓住有利时机为孩子做好行为示范,为孩子的分享行为树立榜样。
实践基地——强化分享行为
斯金纳认为: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开展,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从而提高功效。
抓住契机,表现分享行为 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新的分享活动,以主观意识上的沟通和体会为起点,使幼儿生成分享的动机,形成更加稳定和自觉的分享行为,最终自发生成分享的行动,体会分享的快乐。
换位移情,鼓动分享行为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孩子。如教师在游戏时可以以一个小伙伴的身份同幼儿沟通:“你先看,等会儿再给我看,好吗?”或者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玩具嗎?”让幼儿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了解他人的感情、想法。
积极评价,增进分享行为 幼儿往往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教师评价很重要。当幼儿在很好的分享行为时,教师要通过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肯定的语言、鼓励的动作等,让幼儿受到鼓动,从而进一步强化共享动机,乐意更多、更自觉地做出共享行为。
幼儿分享行为研究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大成效是孩子们的分享行为大大增加了。
乐于分享,融入集体 幼儿的利他意识显著增强,分享与学习的品质有了更加明显的表现。如在角色游戏、区角活动等活动中,会乐意与小伙伴协商学习,因为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他们也乐意把好吃和好玩的与幼儿园的小伙伴们一同分享:当小伙伴生病和有困难时,也更乐意伸手帮助他人了……家长们也会不断向我们报告好消息:孩子在家里有了更自觉的分享行为,变得懂事多了,有礼貌了,会体贴人,会关心人……由此可见,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共享行为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
群策群略,学习共赢 教师们通过结对、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等途径,在探索和实践研究中更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了幼儿教育实践,在活动中充分理解了“培养幼儿打小就有学习分享的良好品质”的重要意义,能够更积极地为幼儿创造设置优良的物质教育环境;教师和幼儿之间也构建起了优良的学习与分享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接近,师幼共为主体,和谐平等相处;班级与班级之间构建了学习与分享的新舞台,教师一起备课交流,一起探讨,互相启发,不断增进了自身先进教育思想的确立,积极寻求较为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并把好思想、好经验带回班级,丰富了自身的教育经历和社会阅历,使自身的专业工作更加扎实。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育成果的交流绝不是单方面的付出、给予,而是多方分享,互助共赢。
转变观念,科学育幼 家长的育人观念发生了改变,科学育儿的意识不断增强,开始注重为幼儿打造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支持幼儿的分享行为,还为幼儿园的活动提供活动场所,积极与其他家庭之间建立起了“友好小组”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保障。
良好分享行为的养成是从意识到行为再到习惯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需要对其保持经常性教育。坏习惯一旦形成,就需要成人花费很大的精力帮助其改正.所以,我们从小班开始就培养幼儿的分享习惯。首先,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不同的分享行为要求,指向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标准,让幼儿从小就知道怎样把快乐带给其他人,把幸福传递给其他人。其次,善于发现幼儿分享活动时的“闪光点”,抓住机会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分享行为能够真正得到持久发展。
我们的研究工作是在一边摸索,一边实践中展开,还有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做法与想法。所以,我们还要更全面、更细心地去做好个案研究方面的工作,一如既往,通过我们的努力,寻求更大的进展与突破!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