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写作之细节教学
2020-04-27王学光
王学光
美学家王朝闻说:“没有细节,没有具体描写,就没有艺术形象。”细节是反映生活,塑造形象的手段。无论阅读和写作,都需要重视细节。本文试从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相关细节方面阐述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和看法,为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聚焦细节从小处入手,着眼于“小”“点”“深”,选取平凡小事,选好“细节点”,发掘细节要义,让学生在写作上真正地“动”起来、“思”起来,“写”起来,以“动”牵引学生,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发潜力,提高写作水平。要着眼于“小”,选取平凡小事引导学生发掘不太引人注意的生活细节是记叙文写作的必修课,细节捕捉得好,文章往往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写“父母亲情”话题,有位同学捕捉了一个独特的细节―妈妈不穿漂亮的高跟鞋。文章大意为:儿时看到幼儿园阿姨穿高跟鞋特美气,回去翻找鞋柜发现了一双精心包装的高跟鞋,心中产生疑问——“为什么妈妈从来都不穿这么美的高跟鞋呢?”在“我”的再三央求下,妈妈试穿了高跟鞋,而且对着镜子欣赏了好一阵,最后还是缓缓地脱下了。一次,爸爸和妈妈要同时外出聚会,爸爸穿上笔挺的西服、锃亮的皮鞋,而妈妈只穿一双平底鞋,“我”赶紧拿出高跟鞋让妈妈换上,妈妈却笑着说“穿平底鞋舒服”。“我”正埋怨妈妈的固執,可突然发现不穿高跟鞋的妈妈和爸爸并肩走在路上正好比他矮一点点。原来妈妈放弃心爱的高跟鞋是为了衬托爸爸的“高大形象”啊!这不为常人发现的超乎寻常的爱,真的让读者为之动容,为之击节赞叹。
生动的细节往往包含着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富有典型意义。它能够“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有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作用。
要着眼于“点”,选好“细节点”
细节的魔力在于上“点”上下功夫,要点拨学生在“细节点”有发现,有思考,用心来做文章。有位同学在反映“亲情”主题的文章中就写了一家人吃鱼火锅的一个小镜头:
不一会儿,阳光就从桌面的这一头跑到那一头。锅里很快就只剩下了一些残渣,而我们仁面前的碟子里呢,鱼刺与骨头如同小山。
我摸着肚子打了个饱嗝,睁大了眼,视线在三个碟子间转来转去。突然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爸爸碟子里的骨头最多,妈妈其次,我的只有一丁点儿。
我想了良久,忧然大悟。我说:“啊哈,我知道了!三碟之中,父多母次子少,和其身体力气一一对应也, 岂不是一大发现?”
爸爸和妈妈相视一笑,俩人的“眉目传情”让我莫名其妙。爸爸拍拍我的头:“非也非也,有些事你要慢慢领会。”
我不服气地顶嘴:“有什么好领会的!不就是你吃的全是鱼骨头,妈妈吃的肉里有鱼刺,我吃的鱼全是肉……”话音渐渐小了下去,我仿佛意识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想到方才吃鱼时的情景,我吃的鱼肉是最多的,可是鱼刺却是最少的……
我转过头,视线穿过落地窗,午后的阳光下盛放着一朵艳丽的美人蕉,盖过了深绿的叶子,更盖过了焦黑的花根。又转回头,我睁大眼睛看着爸爸和妈妈,他们的眼已经浑浊,容颜已然苍老……青春的岁月早已从他们身边悄然滑过,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只为……
眼睛有些酸涩,大概是阳光太炽烈了。我一句话也没说,只觉阳光逐渐朦胧起来,像一朵金色的花。
原来,我从来都未曾知道。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细节的着力描写。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截取了一个真实而熟悉的场景―“吃鱼”,因为普通,不容易出新。然而,作者正是从这个细节之处,寻觅到文章的中心“知道与不知道”,并以此表达出自己得到的发现和思考。这便是创新的发现、真挚的感悟。人们读罢不禁慨叹:正是这样司空见惯让人熟视无睹的场面和细节才凸显父母亲情的内在力量,才真诚,才打动人!这样有细节有真实生命感的文章也定会赢得读者的共鸣和喝彩。因此要抓住材料中最动人、最精彩、也最扣题的一个或几个“点”,并不惜笔墨加以描写,把它打造成一个动情点、魅力点、震撼点。
要着眼于“深”,发掘细节要义
记叙文写作细节化,不是为细节而细节,而是以细节来突出作文主题,所以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挖掘细节的深刻内涵。可以通过一些“碎片式”的小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悟功。例如:从一个北京去广西某小学做支教志愿者眼中看到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刻苦读书学习的细节,悟出了城乡的差距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从经常看父亲精心侍弄阳台的盆栽的细节,悟出了自己也是在父亲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道理:从故乡大片田地撂荒只有少数老弱病残干农活等细节,悟出了农民进城打工及城市化带来的的某些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出深深的忧思。类似如此从深处探究细节,发掘细节的内涵和深意,进而彰显出了细节的力量。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有效地挖掘和发挥细节,不但可以很好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作者单位:清华附中朝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