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初探
2020-04-27赵静
赵静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通讯手段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也越来越便捷地进行着各种方式的交流。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新诉求。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不同语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有效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交际障碍;大学英语
全球贸易的不断扩大不仅带动了各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不管是贸易往来还是人际交往,文化在整个交际过程中都充当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限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而应体现在“文化”上,甚至于在一些情况下,恰当的跨文化交际可以有效促进交易的进行。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英语对高职院校学生提高自身职业竞争力有重要帮助。同时,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日趋方便、快捷和频繁,虚拟交际也变得十分流行,那么,虚拟场景下的交际语言同样要考虑对方所处的文化。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跨出国门,去生活、工作、旅行、学习等,了解西方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的出行更加顺利、愉悦。因此,无论从就业还是生活角度来说,具备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成为当今大学生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技能。
一、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认知和符号体系的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情感、信息等传递和交流的过程。除了最基础的语言交流之外,眼神、动作、表情、语气等非语言因素在交际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大要素为:外语能力(competence)、沟通能力(perflormance)、文化知识(knmdedge)。与普通交际能力相比,跨文化交际需要交际者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作基础,同时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这样才能较好地进行交流。
跨文化交际首先要了解东西方语言交际的差异,而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必须了解东西方语境差异。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语境划分为高语境(high-context)和低语境(low-context)两种。所谓高语境,是指交际双方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义的产生不完全依赖于语言本身,而更多地依赖于一些非语言动作,如眼神、动作、表情、语气等。它的特点是说话人比较含蓄不直接,也不明朗。低语境指交际者双方在说话时语义的产生依赖于语言本身,很少依赖于非语言交际。它的语言特点就是清晰明了,说话的方式比较直接。以我们中国为代表的一些东方国家是典型的高语境国家,而像美国、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则是低语境国家。我们习惯了借助语言之外的肢体语言帮助我们表达本身想要传达的意思,那么与喜欢直接用语言传达内容的欧美国家的人打交道时,势必会碰到交流障碍,影响交流效果。
语言交际是指交际者借助文字或声音传递信息的一种沟通方式。东西方语言交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问候语、称呼语、会话主题、语言风格和交际方式等。问候语是打破坚冰开启交流的第一步,可就是这简单的打招呼东西方就存在很大差异。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好多都感慨说,在国内学校学的诸如“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之类的打招呼表达在美国很少听到,而美国人使用的“whats up?Nothing special”在国内学校没学过。中国学生学习的这些表达方式多半是特别正式的书面语,西方人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这也就造成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打招呼时会用到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这个简单的打招呼上我们可以看出,现实交流中语言要与实际结合,跨文化交际时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是很有必要的。称呼语上,东西方在正式场合都会使用尊称、头衔和姓氏。这是双方的共同点,差别体现在东方人在称呼上更强调地位、辈分和身份,而西方人则更突出性别和婚姻。中国的小孩子见到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多半称呼对方爷爷或者奶奶,而在西方更多是根据对方的性别选择“Mr./Miss./Ms.”。
二、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跨文化交际中有许多交际失败的案例,导致这些失败的原因在于交际双方存在着交际障碍。交际障碍主要包含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两个方面。语言障碍主要体现在词语内涵、习语、图示等方面。词语内涵差异主要指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文化背景当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如喜鹊在中国是祥瑞之鸟,代表着祥瑞喜庆,而乌鸦、猫头鹰却被大家所厌弃,人们把它们当作不吉利和厄运的象征。但在英语文化中,这些动物却没有这样的内涵。百合花在中国多用于婚礼,有百年好合之义,表达对新人的良好祝愿,但在美国百合花是用来祭奠亡故之人的,多用于葬礼和复活节上。习语方面,中国人说“可怜虫”,英语中用“a poor fish”。中国人眼中的“害群之马”,在英语中用的却是“a black sheep”。图示方面,对于西方人来说,看到一个狗熊的图片,他们会想到憨态可掬和聪明伶俐这些褒义词;而在中国,我们看到熊的图片想到的是笨拙和股市低迷等消极的方面。因此,跨文化交流时应该按照目的语的使用习惯进行表达。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更是不容忽视。例如,中国结婚讲究黄道吉日,多半去挑选农历的双日子或者是带九的日子,新娘的衣服雖然现在受西方影响会选择白色的婚纱,但传统的红色秀禾服也是婚礼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套服装。另外,婚礼还需准备彩礼,还会有闹洞房、压床之类的传统婚俗。西方的文化受宗教影响较多,婚礼上新娘多半穿白色婚纱,在教堂由牧师主持婚礼,会有《圣经》和《婚礼进行曲》。根据美国的传统婚俗,新娘需要带一件旧的物品、一件新的物品、一件借的物品和一件蓝色的物品。婚俗的差异只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在生活习惯、教育学生、抚养孩童等方面,中西方都存在着较多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方面的差异都会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文化教学之于外语教育是一个棘手而又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只顾语言教学而忽略相关文化或只偶尔为之,语言教学则失之片面。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轻视文化因素。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与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培训相比较,其比重显得微不足道,培养的学生严重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学生学习英语除了掌握语言本身的知识之外,了解目的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也十分重要。而这一点对于国内的高职学生来说,显然是严重缺乏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对于跨文化知识的介绍多半停留在表面,不会对其背后的成因、各地差异等细节因素进行详尽介绍。另外,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材中对于跨文化知识的介绍也相对较少,不成系统,且部分内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确定性。
高职院校大多数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知识来自于书本和网络,本身缺乏较为系统的跨文化交流相关知识,更缺乏目的语国家实际生活、学习经历。另外,部分老师对跨文化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多是按部就班完成教材内容,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授课计划,亦或是把关注点放在帮助学生通过英语方面的级别考试,对于跨文化相关知识关注不多。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且英语学习整体兴趣不高,因此,很多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只停留在掌握一些基础日常交际用语和考试过级的知识内容,对于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不重视,认为就是一些可有可无的背景知识而已。
三、提升高职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针对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和目前高职院校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都需要付出各自的努力,才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学校方面来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给英语教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跨文化交际知识,或者聘请外籍教师对老师进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培训,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和其实际生活中应用。教师方面,应转变教学观念,把跨文化交际知识融入到课内外教学中,如讲解日常表达时应多补充一些英美国家人们日常交流用语,讲解到国外的节日和习俗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也增加进去。另外,教师在课程中还需均衡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之间的比例配置,适当增加文化知识内容。同时,老师还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电影赏析、文化习俗介绍等,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另外,学校要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可以在课余活动时开设口語兴趣班或者英语角之类的学习渠道,让非英语专业学生也有机会和外籍教师进行实践交流。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台、宣传报栏等途径向学生介绍跨文化交际知识,提升学生了解欧美文化知识的动力。总之,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 刘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