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地方曲种徐州琴书保护的落地构想

2020-04-27于雅琳

曲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唱腔徐州音乐课

于雅琳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多元文化特征明显。曲艺艺术由于各地文化的不同而呈现缤纷多彩的样貌。用方言演唱的地方曲艺更是将浓郁的地域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徐州琴书是我国众多地方曲种中的一员,该曲种采用徐州方言说唱,辐射徐州及周边鲁豫皖的市县,在我国曲艺界颇具影响,与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并称为全国三大琴书。徐州琴书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十几年间,对徐州琴书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笔者从事徐州琴书专题研究多年,认为徐州琴书作为非遗保护对象,应聚焦在“人”与“物”两个维度。目前,“物”的方面——音像、文字等成果累累,但在“人”的方面明显逊色。“人”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徐州琴书的演员群体,一方面是指徐州琴书的观众群体。徐州琴书演员群体的培养通过师徒制与师生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琴书的观众群体多年来一直是以中老年观众居多,很难在青少年群体中实现突破。这是徐州琴书保护工作的缺憾,也是徐州琴书保护的隐患。徐州琴书经过十几年的非遗保护,在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相对完备的情况下,想要步入新的历史时期要进行内容与方法的调整。笔者认为应当从“人”的角度出发,要更多关注琴书观众群体的培养,这是当下琴书保护的重中之重,也是琴书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此,笔者与徐州市中小学音乐教研员多次探讨,达成共识,意欲通过本地中小学音乐课进行徐州琴书观众群体的培养,把徐州琴书的传承工作落到实处,为徐州地方传统音乐谋求一个扎实的平台。

一、徐州琴书进入本地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目的

京剧作为国粹,被教育部艺术教育司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希望借助音乐课堂这个平台增加孩子们了解京剧的机会,以便传承京剧这门艺术。徐州琴书作为地方曲种,同样可以考虑参照京剧进音乐课的样式,把徐州琴书纳入到徐州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课,逐步培养积累徐州琴书未来的观众群体。以徐州地区的孩子作为徐州琴书传承的主要培养对象,从地方音乐文化熏陶入手,逐渐形成地方音乐文化的自觉意识,从而承担起地方音乐文化传承的责任。

徐州琴书的观众培养一是需要营造氛围,二是需要从孩子抓起。所谓营造氛围是要让徐州琴书的各种物态与非物态形式出现在生活与学习中,即与人群进行接触,可以是随意,也可以是刻意(官方统筹或是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让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以外的青年人群)悄然接受这种曲艺艺术形式。另外就是培养徐州琴书的小观众,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原因,中华民族本土与本民族文化被挤压,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听到地方传统音乐,与地方传统音乐相疏离。为了让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有一分生存空间,一定要从孩童时代植入本地传统音乐的相关内容。在中小学音乐课中授予徐州琴书的内容,孩子们才有机会、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徐州琴书。要尽可能让徐州地区的孩子们首先意识到徐州琴书是本地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其次明白徐州琴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一分子,然后认识到“我”是有传承徐州传统艺术责任与义务的徐州人。

二、徐州琴书进入本地中小学音乐课的总体构架

徐州琴书进入中小学音乐课之前,不仅要依托徐州琴书专业研究人员的推动,还要研究人员与徐州市音乐教研室教研员进行顶层构架,要徐州市教育局的全力支持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鼎力配合。

1.徐州琴书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徐州琴书进入本地中小学音乐课,实际上是对徐州地方传统音乐文化行之有效的保护,是最接地气并且为徐州琴书储备大量后备观众的举措。因为一个地方曲种想得到传承,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定的观众群,用目前网络流行语即为粉丝,而这些粉丝要从小培养,才有机会把地方传统音乐烙进孩子们的记忆。培养并积累稳定的观众群,或许有机会从中培育出有志于进行徐州琴书表演艺术的后备军。因此,把徐州琴书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应该是保护成本较低、保护效果较佳的一种手段。

2.研究人员与音乐教研员进行顶层构架设计

徐州琴书的授课可以采用连续性与间断性的方式。所谓连续性,就是把徐州琴书的内容依据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做一个统筹的教学规划,每一时期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谓间断性,就是在音乐课中使徐州琴书的内容做周期性出现,不用全面覆盖整个学期,以便给学生留出内化的时间。

徐州地区中小学平均每学年有40周教学周,除去法令假期与期中期末教学成绩测试,音乐课大约保有34周教学周或以上,那么徐州琴书的内容大致可以覆盖到10周左右,可以采用间插式教学,即每隔3周进行一次相关内容教学。

徐州琴书进中小学音乐课,主要问题是教什么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教学。徐州琴书虽然是小曲种,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曲种涉及唱腔、伴奏乐器、曲本文学、表演形式等方面,从哪一方面入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度与深度如何递增,如何进行教学成效考查等,这些问题的确需要研究人员与音乐教研人员进行全面分析。

3.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课前徐州琴书知识培训

徐州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都为师范类学校毕业生,受到过系统的师范教育,但徐州琴书为地方曲种,在大学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中只是小有提及。因此,在开课前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徐州琴书的相关知识培训。作为地方曲种,应该大致了解其产生、发展及成熟的过程,以及其音乐体制的改变、唱腔、伴奏、表演形式、曲本、唱词韵辙、方言特点、相关艺人概况等基本常识。徐州琴书经过去300多年已经发展成熟,由最初的民间时调小曲发展为曲牌体(单支或多支连缀)、板腔化,甚至一度形成戏曲化形式。徐州琴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相关研究更是达到了一定高度,在唱腔曲牌、伴奏音乐、表演形式、曲本方面都积累了大量资料,培训时要做好梳理,尽量凝练重点,找出核心,给一线老师们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三、徐州琴书进入本地中小学音乐课的内容设计

徐州琴书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可以依据孩子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布局。

低年级(一至三年级)阶段,学生认知以不随意性、具象性为主。因此,这个阶段的徐州琴书教学可以从难度较低的唱腔切入,主要进行徐州琴书的唱腔音乐教学。徐州琴书由一些古老的曲牌以及明末清初的时调小曲衍变而来,唱曲阶段使用单支或多支曲牌体连缀,常用曲牌为【叠断桥】【上河调】【虞美人】【罗江怨】等;说书阶段核心曲牌为【凤阳歌】和【垛子板】。这些古老的曲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民歌相渗透、融合,形成徐州琴书的唱腔。从音乐结构分析,单支声乐音乐一般为分节歌的形式,调式清晰,句式分明,简单易学;从歌词分析,一般为五字体或七字体,口语化较强,通俗而接地气,朗朗上口。

中年级(四至六年级)阶段,学生认知以情绪性、新颖性为主。因此,徐州琴书学习可以采用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内容,调整为工尺谱及伴奏乐器教学。徐州琴书唱腔曲谱曾采用过工尺谱传承,笔者采访的邳州琴书老艺人王作迎曾给笔者唱过【凤阳歌】的工尺谱。工尺谱是我国传统音乐所采用的记谱形式之一,主要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为基本符号,工尺谱的学唱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知晓在五线谱与简谱之外,我國还有其他的记谱形式;还可以带来一定的新异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徐州琴书的伴奏乐器主要为坠胡、扬琴与手板。坠胡为丝弦类乐器,上手有一定难度,但是击节性乐器学习相对简单,比较容易上手,可以作为徐州琴书进入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首选乐器。

高年级(初中至高中)阶段,学生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可以较为理性地组织处理学习内容。经过小学阶段的知识与经验积累,此阶段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徐州琴书学习,如不同艺人艺术水平的鉴赏、一些小唱段的排演等。这些教学涉及到学生对唱腔音乐音调是否优美、艺人乐器伴奏是否流畅熟练、艺人的表演是否自然真切等一系列的审美问题。小唱段的排演涉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年级的徐州琴书教学已经进入到音乐审美与音乐实践的层面,学生们排演时的思路与操作实际上可以为徐州琴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徐州琴书进入本地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考查

徐州琴书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补充内容,考查不是主要目的,考查的宗旨是让徐州琴书这门传统艺术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们的音乐生活,通过学习唱腔、手板,鉴赏与排演等手段不断增进对徐州琴书的理解。

在制定考查方案时,务必要采用轻松而开放的态度,尽量采用难度低、方式多的考查途径,力争保持孩子们对徐州琴书的学习热情。如唱腔考查,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可独唱,可小组唱,可唱工尺谱,可唱简谱;总之,考查从兴趣出发,形式自由,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全国性的大曲种从业人数多、观众基数大。而地方曲种一般只在本地“兜兜转转”,观众群局限在本地,传承压力巨大,国家层面也难有精力顾及地方曲种的方方面面。因此,地方政府与研究专家要主动承担起徐州琴书的传承责任,利用、依托地方资源进行自我生存与发展举措,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徐州琴书进入中小学音乐课的确是运作成本较低、收效较高的传承举措。笔者提出的徐州琴书进入本地中小学音乐课的方案,实际上是地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试点,或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一定的方法,希望抛砖引玉,为地方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一定思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化中国的需要,我们应该契时契机把握住振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机缘,从我做起,从孩子们抓起,共同承担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猜你喜欢

唱腔徐州音乐课
喜欢的课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高申作品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于永正从教年记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