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板声声中的传承
2020-04-27朱惠
朱惠
天津是一个有着特殊品质的城市,帝都门户的独特位置,九河下梢的码头习性,促成了天津城市文化的包容性和共存性;也养成了天津人积极热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因此,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艺术,就成了天津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戏曲曲艺在天津不仅有数不胜数的大师名角,还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建城600多年以来,世世代代的天津人都生活在丝弦檀板、鼓曲皮黄之中。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第二批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对象冯欣蕊就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
冯欣蕊自小生活在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中,父母都酷爱曲艺,遗传了热爱曲艺的基因的她受父母影响,从小爱说爱唱,刚上幼儿园,她就踩着小板凳在舞台上演出了。家里至今还珍藏着这样一张照片,在幼儿园的联欢会上,小小的冯欣蕊努力踮脚去够话筒,特别起劲地唱着,台下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专注看着那个认真唱歌的她。
天津市的群众文化有着长久而优良的传统,各种汇演、比赛很多,冯欣蕊从几岁时候开始,就和父母一起参加市、区的家庭文艺汇演及学校、少年宫的比赛,父亲弹琵琶,母亲打扬琴,她演唱,别看这样一个三口之家组成的小乐队,也曾获嘉许无数。
冯欣蕊的父親特别喜欢骆玉笙先生的骆派京韵大鼓,总是听骆老的磁带,教她怎么模仿骆老打鼓、行腔。因为记忆力好又灵气十足,冯欣蕊学什么都很快,一个新段子往往听上两遍就能背下来了。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她每天写完作业的第一件事就是练打鼓、练唱。那个时候,看着同龄的小朋友可以到胡同里玩跳皮筋,她的心里充满委屈,脾气上来也曾无数次反抗。可父亲毫不妥协,硬按着她在家练,一不听话就拿小木棍抽她,她只能咬牙坚持。父亲的“残酷”,冯欣蕊的坚持,都没有白费,不久,她便等来了自己的机会。
那是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冯欣蕊参加了和平区少年宫合唱团。当时,根据老舍先生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正在热播,骆玉笙演唱的主题曲风靡一时,自然也成为少年宫合唱团的排练曲目,在一次练唱时,她刚唱了“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两句,在场的老师们异口同声地惊叹:这韵味太像了!少年宫有一位老师叫于双莲,她跟骆玉笙先生的儿子骆嘉平先生是同学,所以跟骆玉笙先生很熟悉。在听完冯欣蕊演唱《四世同堂》后,于老师非常惊喜,她觉得这孩子小小年纪嗓子就这么好,行腔运调颇有点儿骆老的韵味,要是不能当面见见骆老就可惜了,于是千方百计帮冯欣蕊联系到了骆玉笙先生。
如今每每想来,冯欣蕊都庆幸自己的幸运,小小年纪就能见到骆玉笙先生,对她来说,就像冥冥之中的指引,人生的方向似乎就在那一刻被划定。
初见骆老是在冯欣蕊读小学二年级时,在一个炎热的下午,于双莲老师带着她和她父亲还有少年宫的两位老师,一起去拜访骆玉笙先生。在骆老的家里,一位老师用手风琴伴奏,冯欣蕊唱了一个小段,骆先生听完特别开心。之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聊天谈笑,气氛自然又融洽。虽然刚刚认识,骆老却非常喜欢她,或许这就是缘分!
没过两天,一个电话打到了冯欣蕊母亲的单位,来电者正是骆玉笙先生,电话那头骆老说过两天她要参加一个北京的演出,让小蕊跟着她去。这通电话开启了冯欣蕊人生中第一次在北京的演出,并且是第一次跟大师的同台演出。自此,冯欣蕊就开始了跟骆老到处演出和学习的生活,每个周末,她必到骆老家学习,她父母也都跟着,要是晚到一会儿,骆老一准儿打电话来催。她们仨谁没去,骆老都会问一句:“那谁怎么没来啊?”因为每次冯欣蕊在演唱时,父母必须要在一旁为她伴奏。
冯欣蕊十四岁那年,骆玉笙先生决定让她报考中国北方曲校。不负骆老期望,她凭借像模像样的《四世同堂》《丑末寅初》考了专业第一。由于骆老岁数大,不能总来往于曲校,所以学校安排了京韵大鼓名家赵学义老师给她授课。赵学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曲艺演员的杰出代表,是成就卓著的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曲艺音乐家、曲艺教育家。她的爱人是三弦演奏家、曲艺音乐家韩宝利先生,韩宝利正是骆玉笙先生的伴奏乐师。赵学义不仅是“白派京韵大鼓”第三代传人中的领军人物,还是一位作品等身的曲艺作曲家,为众多鼓曲作品谱曲创腔。同时,她还为培养新一代曲艺演员作出了很大贡献,她长期担任天津市曲艺团青年演员的指导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1986年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建立,她被聘请为兼职教师,为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两个重要曲种培养了众多优秀青年演员。
进入了曲校,接受专业培训后,冯欣蕊才知道小时候跟父亲学习的那套打鼓和行腔方法是错误的,要想重新从专业角度练习,就要完全抛弃过去的一切,这对已经养成表演习惯的人来说并不是易事。为了帮冯欣蕊纠正,赵学义老师在她身上下足了功夫,帮她从零开始,手把手教,根据她的嗓音条件给她调高音,如今她的高音就是赵学义老师反复用伴奏给她调上来的。
在冯欣蕊的艺术成长过程中,赵学义老师起到了重要作用,她温柔慈祥,既爱才又严格,她们的相处大多是平淡却又难忘的。在那些学艺的岁月里,赵老师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唱法、为她写联唱词、帮她量身创作新段子,冯欣蕊扎实的基本功也都是赵老师帮她打下的。
虽然冯欣蕊进入北方曲校学习,不像以前常跟随在骆玉笙先生身边,但骆老对她的关注一如既往,老人真心疼爱和挂牵她,每次去外地演出都会给她带当地的土特产。有一次,骆老打电话让冯欣蕊母亲去她家,原来是给她买了一堆排骨,并叮嘱道,“给小蕊补补,她太瘦了。”还有一次,骆老到北京开会,特意给冯欣蕊买了一块漂亮的红宝石金手表,骆老一语双关地说:“表得是我的心意!”这块珍贵的手表,冯欣蕊一直珍藏着,舍不得戴。
在骆玉笙、赵学义两代名家的精心培养下,冯欣蕊进步神速。毕业后,她进入天津市曲艺团,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京韵大鼓演员。骆老逝世以后,她就一直跟随赵学义老师学习,赵老师也倾尽所能,亲自为她设计唱腔,指导她的演唱和表演,韩宝利、王立扬、岳长乐、刘小凯、韩晴、韩旭等知名乐师为她伴奏,有了这么多名师悉心帮助,加上冯欣蕊自己的悟性和刻苦,她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并开始在全国专业大赛中频频获奖。2001年,获“天津市文艺新星”称号;2004年,获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2005年,获第五届中国曲艺暨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精品节目奖;2012年,获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提名奖等……2017年8月,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举办,她光荣当选为火炬手,10月,随中国曲协赴法国参加“巴黎中国曲艺节十周年”庆典演出。由于业务能力突出,她三次破格评定职称,二十几岁就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头顶这些让圈内人艳羡的荣誉,她知道,每一个荣誉背后都凝聚着在她的成长路上每一位老师的心血,没有他们毫无保留的付出和栽培,就没有这一切。对此,她始终心怀感恩。
典雅华丽、深沉优美的骆派京韵大鼓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如一支嫩绿的新枝,冯欣蕊得到了悉心呵护和浇灌,茁壮成长为今日的栋梁之材。如今,在新时代曲艺事业蓬勃发展的阳光中,她将继续绚丽绽放,以持续饱满的热爱和真情吐“蕊”在曲艺的百花园中,散发出独特芬芳,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和沉醉在曲艺的魅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