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演员,但更是一名党员

2020-04-27余欢

曲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曲艺武汉艺术

余欢

曲艺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曲艺迷们说起武汉的曲艺人,很自然地就会提到武汉说唱团团长、相声演员陆鸣。他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从艺40年,技艺不凡,成为湖北相声界的领军人物。电视综艺节目有他,大型庆典活动有他,抗洪大堤上有他,监狱劳教所的简陋舞台上有他,田间地头、厂房车间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兼任的社会职务很多,比如:中国曲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曲协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曲协主席、江岸区政协委员、武汉说唱团团长、湖北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他还是“湖北省防治艾滋病大使”“湖北省消防大使”“武汉市慈善大使”“武汉市禁毒大使”“武汉市环保大使”……

我首先是个党员,然后才是演员

每次演出,装车、卸台、搬道具、搭布景是必不可少的。這种粗活、重活,条件好的剧团就交给一些搬运公司做,条件不好的也要叫几个“扁担”来承担。而在说唱团,陆鸣往往在这个时候就出现在“扁担”当中,与团里的演员一起抬上抬下、搬前搬后,满头大汗。不明就里的观众要是乍看到这一幕,还以为他是在演戏——活脱脱一个“明星扁担”。不是亲眼看见的人不相信这事,看见的人不理解这事,可他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搞惯了!”的确,从他1975年进团、入党到当团长,如今已是名声在外了。40多年里,明知自己累成了腰椎病,可只要有他参加的演山,他总是全力以赴,好好表演。2002年10月,武汉说唱团赴台湾演出。下飞机后,为了让队伍尽快集中,他总是和几个骨干抢先办好出站手续,每次都是跑步到行李传送带旁把大家的箱子、演出的道具往下搬。在台北机场往下搬道具时,陆鸣搬起了最重的一个道具箱,不料箱子太重,道具箱就着传送带的惯性,压在了他的腿上。他的小腿顿时被戳破了皮,连裤子都被戳破了。可他不声不响地贴上一块创可贴,继续搬着……

作为一个笑星,他不能在父亲病危、祖母去世时尽一份孝心,不能履行人之夫在妻子难产时所要尽到的责任。当亲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舍着小家而在更大的舞台上为人们编织着开心的世界。

数年来,上百场的公益演出,几万元的捐款捐物,表达的是陆鸣的艺品人品,是他树立良好舞台形象和社会形象所要追求的德艺双馨,是他把自己艺术生命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的无限情怀。“我首先是一个党员,然后才是演员”,这句话是他这个有着3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坦荡告白。

我这40年,是一边干一边学过来的

勤奋好学,是陆鸣的一大特点。他深知要想为人民服务好就要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他18岁进入武汉说唱团,扎根曲艺艺术的实践,一干就是40年。他常跟人讲,我这40年是一边干,一边学过来的。漫长岁月累积的文化底蕴,滋润了他40年从艺学艺的成长过程。到团里的第二年,他有了小试牛刀的机会。那是一次全市专业剧团基本功考核,并不为专家看好的他,硬是拿了个全团第一。这个第一真是不容易,他刚进团里,还没有什么表演基础。有位老师不知是否出于激他,说了句:“陆鸣你根本就不是吃这碗饭的料!”这话曾让他一度灰心丧气,退堂鼓已经在脑子里打得嗡嗡作响。团里党支部书记及时找他谈话,并给他提供下乡演出的机会。每场演出,都挤满了里三层外三层,一层又一层的观众。看着村民开心的笑脸,他的艺术激情被再度点燃,并使他更加明确:大众需要曲艺,曲艺离不开大众。自己的艺术生命就是要在为老百姓服务的过程中燃烧和升华!

他开始像一个饥渴的孩子,从没有目标的狼吞虎咽,到沉下心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拼命地吸收各方面的养料。他仔细观看老师的演出,自己偷偷地练习。眼看心到,一个段子、一个段子地来回反复练习,一天练下来就是十几个小时。嗓子练哑了,就专门排动作、学表情、练乐器。团里的老师们和同龄的同事们经常笑看他一个人在练功房表演“单人哑剧”。他利用业余时间到湖北大学修完了中文编导的大专课程,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了剧目创作和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方向和理论。他还从古今中外的文化宝库中吸取众长,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到梅兰芳;从唐代“参军戏”(相声的最初形式)到近现代的侯宝林;从中国传统相声到日本的“漫才”(日本式的相声形式);他都认真地吸取,仔细地推敲,积极地实践,这些都为他将来在艺术道路上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同道心存平实,与艺术怀抱忠诚

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文化创新,把人民群众是否欢迎作为艺术生命的出发点和归宿,艺术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声是北方的曲艺形式,发源于北京,而南北欣赏习惯的不同与地域文化的差异,也给南方相声演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让相声这门北方艺术在南方也开花结果。

在20世纪80年代,陆鸣还是武汉说唱团青年演出队队长时,就开始做着这样一件事情,创作和表演有地域特色的“汉派相声”。在他的努力下,“武汉相声”已经被列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相声《吹拉弹唱》是他创作、创新的第一次尝试。他在创作这段相声时,将器乐演奏、声乐演唱等音乐元素糅合其中,充分发挥了相声说、学、逗、唱的特点,打破了舞台上相声表演的模式,尽显演员表演功力和音乐才能。这个节目一经推出,迅速受到观众的欢迎,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在他们到福建演出时,《福州晚报》的一篇文艺评论报道:“像陆鸣这样多才多艺、说唱俱佳,能熟练演奏多种乐器、有着较高音乐修养的相声演员,目前实为罕见,堪称相声奇才。”《吹拉弹唱》先后在全国各地巡演1200多场,场场不衰,成为说唱团的压轴节目和保留曲目。多年来,陆鸣一直是武汉说唱团参加演出场次最多的演员。

有一年陆鸣率队到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相声大会”,这是武汉说唱团第一次晋京演出。有人说:“你们竟然敢到相声的发源地来说相声?胆子真不小!这可是相声窝子啊!甭问,非砸不可!”可第一场演出效果出奇得好。第二天一大早,在长安大戏院的门前几百名观众排起了买票的长队。北京曲艺界的著名大腕儿侯耀文、李金斗、笑林等都闻风而来,自己掏钱买票进场看演出。他们琢磨:这些看惯了侯宝林、马季、姜昆等名角说相声的北京观众,怎么会看得上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呢?而且还看得如此津津乐道、喜形于色?等他们看完了节目,他们也情不自禁地击节叫好了。电声乐队被请进了相声晚会,这在原来的相声演出中是无法想象的事;开场是陆鸣编曲的《曲艺音乐联奏》,由相声演员演奏,演员们放下乐器拿起竹板唱起快板《欢迎您到剧场来》,顿时台下掌声雷动。当集相声、声乐、舞蹈、器乐、口技、双簧、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群口相声”闪亮登台时,现场观众的热情达到高潮。这一连串开相声专场演出之先河的创举,都出自当时还是曲艺小字辈的陆鸣之手。侯耀文、李金斗等老师来到后台,对陆鸣他们说:“好啊!有玩意!”就这样,陆鸣的名字开始在整个曲艺界唱响了。

多年来,陆鸣热爱事业,执着追求,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推陈出新,博采众长,丰富相声的表现力,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为相声艺术的发展注入活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003年8月,陆鸣同志担任武汉说唱团团长,面对全国曲艺市场低迷的现状,面对拨款不足等困境,励精图治、奋发进取,带领全团演职员工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积极探索剧团的改革之路,在开拓市场、剧团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双丰收。

2014年5月1日,在陆鸣奔走呼号下,“都市茶座曲艺剧场”终于建立,实现了几代武汉说唱人的心愿。现在剧场每年完成一百场演出任务,来到剧场观看演出的曲艺观众大呼过瘾。曲艺剧场的建立锻炼了演员、磨炼了节目、培养了观众。陆鸣现在又在致力于“武汉曲艺博物馆”的立项建设。这一年,陆鸣被评选为立足岗位“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精神优秀践行者和“武汉市十大新闻人物”,他当之无愧。

猜你喜欢

曲艺武汉艺术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