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众视阙的优秀曲艺作品探究

2020-04-27贾振鑫

曲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曲艺艺术

贾振鑫

观众是曲艺演员服务的对象,建立良好的观演关系是曲艺作品艺术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渠道。曲艺“艺术使命的完成必须在观众积极协助下进行”。①因此,重视观众对曲艺作品的评价,更好地改进作品以利于创作、表演,吸引更多的观众,这才是良性过程。

一、观众视阙优秀曲艺作品的美学诠释

观众视阙中的优秀曲艺作品,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表现内容,都与观众的审美需求、价值取向达到了最大契合程度。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欣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创造,艺术作品的意义在于作品本身并由受众赋予,审美经验在艺术欣赏中处于中心地位。观众会因为审美经验的关系在思维中存有模糊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形象在艺术欣赏时会被彻底激活并与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进行对比,二者的契合度越高越容易得到欣赏者的认可。如果把达成契合视作欣赏者的基本审美需求,那么,在此基础之上欣赏者还有深层次的潜在审美需求等待激活,满足这一深层次审美欲望的作品自然是做到了合适的超越。这就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期待视野”理论的主要内涵。②接受美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伊赛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情节、对话、生活场景、人物性格、心理描写等存在空白,需要欣赏者富于创造性的想象才能弥补。也就是说,艺术欣赏不仅挖掘艺术作品客观存在的现实意义,而且调动欣赏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

艺术实践中,“期待视野”与观众审美的距离决定了作品的成败,超越太多会让观众听不懂、看不明白而无法接受,反之亦然。只有与观众审美经验、审美习惯相对契合的作品才会得到观众好的评价。那些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且能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合适超越作品,自然是观众心目中好的曲艺作品。要注意的是,合适的超越是源于创新的需要,无限制的超越则有了胡编乱造的嫌疑,因偏离观众审美经验而不被接受。所以,观众视阙中的优秀曲艺作品从表现形式上能够诠释观众的心中之美,从内容上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甚至于说出了他们想说而又不知如何表达的话。

二、观众视阙中优秀曲艺作品的特点

目前,我国现有400余个曲种几乎都有观众眼中的好作品。如:相声《关公战秦琼》《虎口遐想》《五官争功》,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快板书《劫刑车》,评弹《珍珠塔》,京韵大鼓《剑阁闻铃》《丑末寅初》,河南坠子《老来难》等。上述作品,都是“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说尽了世间喜、怒、哀、乐的交汇,唱尽了爱、恨、情、仇的冲突,在作品的主题立意、内容选材、表演水平、表现手法上都起到了标杆性的作用,体现出亲近人民情感、注重家国情怀、艺术表现唯美、富有艺术智慧的特点,因而长期受到人们的欢迎。

(一)亲近人民情感

优秀的曲艺作品往往采用平民视角看待问题,巧妙借用观众审美思维,尽可能和观众的审美价值保持一致,把演老百姓的身边事、说老百姓最想说的话,作为艺术创作的第一选择。

艺术实践中,那些抒发人类大爱情感、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的作品更易于被观众接受。如新时期以来的评书《岳飞传》、相声《着急》等曲艺作品,保持和观众平视的思维,根据时间、地点甚至是时代、地域的需要,和其时其地人们的劳动生活方式保持平行,贴近他们的生活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认同,用观众熟悉的文化元素反映客观世界,达到亲近人民的目标。

(二)注重家国情怀

我国对儒家思想的笃信显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深入人心。受此影响,观众视阙中的优秀曲艺作品,无论是歌颂还是讽刺,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有厚重的家国情怀。如“四维八德”③等传统的价值观和日常行为准则就贯穿于众多曲艺作品之中。浸淫于中华传统文化滋养的优秀曲艺作品,如评书《杨家将》《烈火金刚》等弘扬了“忠孝仁义、诚信友善、智慧勇敢”,传递了爱国爱家的传统思想,传达着抑恶扬善的审美追求。在弘扬“忠孝仁义、诚信友善、智慧勇敢”思想的过程中,正义与魑魅魍魉的对立、斗争、冲突、矛盾,总是在经历千般苦难、万般坎坷甚至是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得以胜利。

正义符合人们价值观的追求,爱国爱家是每个正义者毕生的追求,曲艺观众极容易随着富有家国情怀的人物的命运起伏而心驰神往。积极发挥曲艺作品承载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作用,在大力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具有更为特殊的时代意义。

(三)艺术表现唯美

观众视阙中的优秀曲艺作品,人、事、情、趣具备,能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知识上的获取、思想上的启迪。

第一,内容上。优秀曲艺作品的文学价值高,内容健康,结构合理,语言流畅,不管是悬念的设计,还是包袱(噱头)的调配,都能入情入理,容易被观众接受。如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单口相声《连升三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类作品“好听、好看、好玩、有意思”。好听、好看是针对作品的观赏性;好玩是作品的艺术性,是作品提供给观众的审美感受;有意思是指作品具备有滋味、耐琢磨的思想性。其共性是首先让观众听得下去、看得进去,进而觉着好玩、有意思,之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反复玩赏,也就是“入耳、入心、化情”。侯宝林的相声《醉酒》中有一段:

甲:“没喝醉呀?没喝醉你来这手。”

乙:什么呀?

甲:从兜里头啊,把手电筒掏出来啦。

乙:手电棒。

甲:往桌子上一搁。

乙:干嘛呀?

甲:一摁电门,出来一个光柱。

乙:哎,那光出来啦。

甲:“你瞧这个!你顺着我这柱子爬上去。”

乙:噢,那是柱子啊?

甲:“你爬!”

乙:那个怎么样啊?

甲:那个也不含糊,“这算得了什么呀?还不是爬这柱子啊?你别来这套,我懂!我爬上去,我爬到半道,你一关电门我掉下来啦。”④

虽然时光流逝,这段相声却始终被观众津津乐道。究其原因,这段相声做到了“观赏性、娱乐性、思想性”的高度统一,重要的是充满了值得回味的生活情趣、人生智慧。这段相声塑造的艺术形象与观众审美需求是相契合的,并且有着适当的超越。

第二,形式上。观众视阙中优秀的曲艺作品,不排除有宏大的历史题材的长篇巨制,但那些以小见大的作品更能体现曲艺“小、快、灵”的特点。浸淫于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思想,曲艺讲究“简而不简”“四两拨千斤”,力求“以小博大”“以少胜多”的精彩。艺术实践中,只重形式不重内容而大搞人海战术的“歌舞化”曲艺,过分追求视觉冲击而难免苍白、肤浅,失去了 “入心、化情”的境界追求,并不为观众乐见。同样,那些过分戏剧化而偏离曲艺正确发展轨道的表现形式,也不是曲艺观众愿意看到的。

第三,技艺上。曲艺欣赏中观众具有即时鼓掌喝彩的习惯,鼓掌喝彩是对曲艺演员精湛的说唱技艺展示的应和。实际上,任何一个成功的曲艺家都不会漠视技术的锤炼,他们扬名立万的资本就是高超的技艺甚至“一招鲜”的绝活,比如相声行里侯宝林的“唱”、李伯祥的“快嘴”皆是如此。当然,曲艺舞台上那些看似简单的技艺,需要曲艺演员较高的艺术天赋和后天“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艰辛历练才能获得。

可见,观众视阙的优秀曲艺作品是内容、形式、技艺几者的相得益彰,好的表演技术与形式可以为内容锦上添花,优秀的内容也可以激发表演技法与形式优势的最大潜能。

(四)富有艺术智慧

曲艺创作向来有着“千斤点子四两词”的说法,强调艺术构思的重要性,要求曲艺作品巧于构思,具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智慧。这个“千金点子”不仅是便于内容的结构、表达,更重要的是找到观众乐于接受的“沟通”途径。

比如,曲艺自古就有“说书唱戏劝人方”的说法,教化功能一向被放到重要位置。但直白的“说教”和“填鸭式”的思想灌输为观众所排斥,特别是现代传媒多元化、信息渠道极为广泛的今天,那些“口号化”“概念化”的作品更不受待见。观众乐见的曲艺“劝人方”的教化,是藏在“逗你玩”的智慧里,把思想化为无形的内涵蕴藏在作品之中。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如盐在水,视之无色,食之有味”的说法,当为“劝人方”与“逗你玩”之辩证关系的最好解释。且看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中的一段:

老虎一扑没有扑着人儿,

就觉得,脖子上边压得慌:

(旁白)哎!怎么还往下压呀? 这老虎没有吃过这个亏,它不干啦! 把前爪一摁地……

老虎说:“我不干啦!”

武松说:“你不干可不行啊!”

老虎说:“我得起来呀!”

武松说:“你先将就一会儿吧!”

老虎说:“我不好受哇!”

武松说:“你好受我就完啦!”⑤

此段描写的艺术智慧在于,作品在武松打虎的紧要关头,没有歌颂打虎英雄形象如何高大,如何不惧老虎的英勇,而是嵌入了一段“人与兽的对话”。如此富有浪漫主义的情趣性表达,可谓极富艺术家的想象,在契合观众审美需求的前提下做出了合适的超越。把紧张恐怖的打虎行为艺术化为轻松娱乐的同时,反而把武松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塑造得更加到位。比起那些直白地罗列英雄事迹、口号化、概念化的宣传性作品,不知要高明了多少倍。再如西河大鼓《罗成算卦》,虽然从内容上看有宣传封建迷信而不可取的一面,但是辩证地分析其创作手法却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个作品的立意是在教化人要遵守“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行为规范,但是通篇没有硬性的思想灌输,而是讲述了人们普遍关注的寿命长短相关联的算卦故事,从情感上极容易获得观众的首肯,再接受作品内容就相对容易得多,通过“以情感人、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轻松自然地完成了教化目的。这些深藏不露“曲艺智慧”编织得缤纷多彩,令观众为之赞叹。

总之,观众视阙的优秀曲艺作品重视书扣的设置、包袱的铺垫、故事的结构、人物的塑造等传统艺术技巧,体现与观众平视、重视观众审美惯性、努力为人民发声的艺术特色。这些作品,重视表现形式和表演技艺的合理应用,内容上重视人类共有的“情感”的表达,相关家国情、亲情、友情、同学情、战友情的人和事较为常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充满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爱恨情仇生死磨难的传奇是永远的主题。而具有超凡艺术智慧是曲艺作品追求的至高境界,是观众津津乐道的根本。

三、正确处理观众对曲艺作品的评价

囿于观众的思想认知、审美取向、价值观的差异,观众的曲艺欣赏存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不同,我们要辩证地分析观众视阙的优秀曲艺作品。更重要的是,人性有善恶之分,受众潜意识中的“审美视野”也有区别,不仅有正面艺术形象的积极向上、以美为美,也有负面形象的消极颓废、以丑为美。如,某些以讽刺挖苦人的生理缺陷、描述两性话题、调侃解构经典(英雄)为能事的曲艺作品,也被某些精神空虚麻木、追求低级趣味的观众待见,但这些曲艺作品断不能享用“优秀”的评价,而是要遭到旗帜鲜明地反对才行。

现实背景下,“唯娱乐”的曲艺演出確实市场需求较大,毕竟观众买票进场是来找乐子而不是来受教育的,对曲艺“逗你玩”的功能要求较高。特别是社会发展推动了观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个人主观能动性得到释放,参与意识较为强烈,很容易把个人片面追求甚至低级趣味的爱好强加给艺术需求。如果曲艺只是变成逐利的机器去迎合,自然不可取。如果明知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庸俗、低俗、媚俗的话语不是正确的选择,却又在演出中掺加这类内容,就无异于给观众输送精神垃圾,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行为。观众浸染“三俗”的内容,会在暂时快乐之后遭受深深伤害;演员即使因此获得短期的收益,但从长远看对观众的身心无益,对良好的社会风气无益,对曲艺的艺术形象无益,对曲艺事业的发展无益,对演员的形象塑造更是无益。曲艺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在娱乐观众的同时实现适当超越的引领才是曲艺“劝人方”的真谛所在。

总之,曲艺作品应该重视观众的评价,多打造接地气、惠民生、促和谐、送温暖、雅俗共赏的优秀曲艺作品,抒发人民思想感情,反映人民心声,站在大众的视角反映生活,为人民服好务。同时,要客观辩证地看待观众对曲艺作品的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曲艺发展方向,积极转化有益的评价能量,推动曲艺创演水平的提升,也要实现对观众审美的艺术引领,用“专家认可、观众好评”的优秀曲艺作品鼓舞、温暖、快乐曲艺观众。

注释:

①薛宝琨:《论曲艺的本质和特征》,《曲艺特征论》,中国曲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页。

②【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387年版,第340—345页。

③四维是指“礼、义、廉、耻”,八德是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④选自侯宝林相声《醉酒》录音。

⑤《高元均山东快书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58—259页。

(作者: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曲艺艺术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齐心聚力 共同推进建设中国特色曲艺学科发展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从健康曲艺生态看曲艺学科建设的紧迫性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