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产业中介组织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作用
2020-04-27石娟袁令伟
石娟 袁令伟
摘要: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三地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打造新的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支撑,也是实现新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业中介组织能够在其中发挥自身的重要服务作用。根据天津滨海新区八大产业的产业中介组织调研数据的分析,近年京津冀三地社会组织数量持续增长,但产业分布较为集中,尚未完全覆盖。针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推动产业中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作用,引领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协同;产业中介组织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0)02-0100-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有促进三地经济增长、提升京津冀都市圈整体竞争力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視,于2019年1月16日至18日到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北京等地实地考察,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内容丰富,其中产业协同尤为重要。产业协同是指各区域内产业资源要素充足且互补,通过对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布局,统筹产业安排,逐渐使产业在地区之间形成密切联系。优化产业可以使各地区间产业经营有效进行,开展科技创新行动,以此实现地区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发展。通过这种调节获得经济利益,促进整体区域共赢[1]。京津冀产业协同不仅是三地优化区域功能布局、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的核心支撑,也是实现新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业协同的继续推进需要市场机制的带动。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发挥市场作用,努力转变政府职能,由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出现了产业中介组织。产业中介组织是指通过自己独有的智力劳动或其他特有资源为委托人提供服务从而使处于直接生产领域内的委托人减少直接消费成本、提高生产作业效率、节约资源的一类组织,它们通常处于非直接生产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配合经济发展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中介组织具有重要服务作用,能够促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是促进政府、社会与企业三个方面之间合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其作用不可忽视。
一、理论研究基础
(一)产业协同理论研究基础
从以往研究来看,学者们从不同产业、不同角度对产业协同发展进行了探讨分析。赵绘存以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专利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并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从多个方面提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3]。王坤等建立了医药相关的专利数据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区域内部医药制造业各自和整体的协同度进行了测算评价[4]。在共生理论视角下,马国强和汪慧玲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从同质度、关联度和外向功能强度三个方面对兰西城市群的旅游共生性进行了分析[5]。邵云飞和吕炜运用共生理论对物联网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共生关系、形成条件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探讨了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物联网协同创新共生体[6]。苗建军和徐愫运用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和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了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空间视角实证探讨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7]。在身份认同视角下,王志勇认为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实现本民族的“身份认同”和外民族的“文化传播”对文化旅游业协同发展有重要意义[8]。针对文化旅游业,王硕和李玉峰从京津冀共同的人文背景入手,对三地文化旅游资源特性进行了归纳,指出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突出的文化背景使得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重点应落在大力拓展人文旅游资源之上[9]。
(二)产业中介组织理论研究基础
社科界众多学者对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产业中介组织的职能与发展进行了研究。曹胜亮对“中国体育反垄断第一案”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践中的中国行业协会既有可能是一个自治性社会团体,又有可能是直接参与到经营活动中、具有一定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还有可能是享有一定公共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10]。沈永东和虞志红认为行业协会商会作为联系政府、企业、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应超越原有的经济服务角色和职能,承担起特殊时期发起政策倡导、监督政策执行、解决贸易纠纷、制定贸易规则与国际标准等特殊角色[11]。胡辉华通过对广东省电力行业协会成长的观察发现,行业协会实际面临的现实挑战决定了其组织运行的逻辑,而组织运行的逻辑影响了行业协会的职能定位;源自实践而非预先构想的职能使行业协会走上独特的成长之路[12]。郁建兴回顾行业协会发展,总结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弊端和优势,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13]。郭岚从市场竞争、制度感知和制度依赖等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构建了政府、社会、行业协会与企业“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嵌套治理框架并提出了实施路径[14]。代犟等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探讨中国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职能结构,即会员服务和宏观管理[15]。马辉等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对影响其协同创新的因素进行梳理,构建社会网络分析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搜集,运用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探究了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关键影响因素与关联机理[16]。
综上,产业经济领域的学者运用数学模型等定量方法研究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针对机器人、医药、旅游和物联网等具体产业进行探讨,分析了产业协同的影响因素、协同程度等,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对我国产业中介组织的职能、作用及发展方向进行研究,而现有文献中只有少量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提出产业中介组织的有效功能。作为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经济的重要桥梁,产业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其在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服务作用,能够大力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针对京津冀产业中介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如何在三地产业协同中有效发挥产业中介组织服务作用。
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三地之间不断加强经济合作力度,推进产业转移,在政府引导下促进释放经济微观主体的活力,产业协同从整体上取得良好成果。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产业协同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受到制约。京津冀三地之间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不同,在市场经济中容易形成产业间的合作,但三地间的行政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要素流动,对京津冀区域内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和效果造成影响,这也是阻碍三地产业协同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促进生产要素资源和企业突破行政壁垒进行跨区域配置成为了推进产业协同的重要任务。
第二,产业转移造成了部分同质化竞争。京津冀产业协同的主要内容就是产业转移,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企业受到资源引导进行转移,受到转入地同类经营者的排挤和不当竞争,原有的企业會在能源、技术、人力等必需的资源方面进行封闭运转,从设施、政策、环境等方面排挤其他竞争者,部分小微企业会产生市场竞争压力,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不降反增,进而削弱了其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用户权益等产生消极影响,所以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就要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
第三,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影响产业协同。产业转移对接作为京津冀产业协同的主要内容,需要在转移全过程中获取大量信息。当前三地各个产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微观主体在转出前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很多企业没有经济能力和时间在产业转移前对需要的信息进行调研收集,有效地做出转移选择,这使得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成功率有所降低,进而减少了企业的转移意愿,对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推进产生消极影响,阻碍协同发展。
第四,企业与政府缺乏有效沟通。京津冀产业协同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的,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协同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不仅是政府把调节信号传递到市场中,在政府做出调控以后,市场微观主体也应当做出有效的反馈,将调节结果有效地反映在经济市场上。当前,三地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微观活动信息,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与此同时企业由于缺乏与政府的沟通,也未能充分解读政府政策,不能理解政策表达的经济信号,造成政策优惠不能充分落实,影响产业协同。
三、京津冀产业中介组织发展现状
针对京津冀地区产业中介组织发展的有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根据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数据,近年来京津冀三地的社会组织数量持续增长,如图1所示,其中河北省社会组织发展基础同北京和天津相比较薄弱,增长速度较快,但目前总量仍落后于其他两地。
为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前京津冀产业中介组织发展现状,更好地发挥产业中介组织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作用,笔者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对支柱型产业的产业中介组织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其中包括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石油化工、现代冶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高新纺织业。
1.航空航天产业
根据调研结果,滨海新区内相关产业中介组织只有天津市航空产业技术联盟、天津市航空运输销售代理行业协会、天津市航空运动协会,该产业链上缺乏技术研发和服务方面的产业中介组织。发动机技术、飞行控制技术、航电技术、机身特种金属耗材技术作为滨海新区航空航天产业的关键技术,配套企业很少,本地配套率仅为 3%。因此,滨海新区不适合建立侧重发动机、机电研发类的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
2.石油(海洋)化工产业
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业链上的产业中介组织的数量极少,与该行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中介组织只有3个,分别是天津市石油成品油行业协会、天津市石油化工协会及天津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其中行业性的产业中介组织只有一个,即天津市石油成品油行业协会,缺乏上游石油天然气设计与开采及下游建筑行业产品(化学建材、装饰用纺织品)加工方面的产业中介组织。
3.电子信息产业
滨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图2)较为完整,但是电子信息产业层次低端, 软件服务业研发投入低,缺乏核心技术。该产业链上的产业中介组织主要集中在中游中间件及软件和下游信息系统方面,组建了天津市软件行业协会、天津市通信行业协会、天津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协会、天津市滨海新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等十多家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然而,新兴产业大数据、物联网方面的产业中介组织不足,而且缺乏上游关于材料研发和制造方面的产业中介组织。
4.生物医药产业
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业链上中介组织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发展规模偏小,其成果在食品工业、保健品业、饲料业等方面应用的程度不高。同时,产业各方面在技术研发环节投入不足,研发转化率低,化学药成品药比例低,仍以仿制为主。
5.装备制造产业
滨海新区该产业存在的问题是产业层次低,以代工制造为主,纵向产业链短,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薄弱,核心技术较少。从该产业中介组织在产业链上的分布来看,如图4,已成立的产业中介组织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发电装备、汽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及智能制造方面,缺乏关于装备原材料、修船造船方面的产业中介组织。
6.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滨海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风电产业、太阳能电池、电子信息材料、金属材料等环节虽然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上游原材料的生产上存在供不应求、纵向产业链短且不协调等问题。同时,滨海新区该产业在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上,能力较弱,国外的部分高技术壁垒依然不能打破。在新能源领域有天津市光学学会、天津市新能源协会、天津市太阳能协会和天津市半导体光源系统产业联盟等,在新材料领域暂无产业中介组织,亟须发展。
7.食品粮油产业
滨海新区食品粮油产业加工基地虽然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粮油综合加工基地,发展相对成熟,形成了集粮油加工、储存、贸易、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链(图 5),产业链完整,但是在粮油深加工方面还存在不足,应该加强相关产业中介组织在这方面的服务引导功能。
8.轻工纺织产业
滨海新区轻工纺织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包括纺织、塑料、包装、日化、手表、家电等行业的多元化产业结构。通过上下游的延伸,精密机械、塑料、日化等产业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如图6 所示。从该产业链上产业中介组织的分布来看,该产业链上产业中介组织较多,基本覆盖该产业链上的各个行业,只是在日化方面缺少相关产业中介组织。
总体来说,滨海新区八大产业的产业中介组织数量较多,但分布较为集中,其领域尚未完全覆盖八大产业的各个行业,尤其是在大健康、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并且在产业链的分布中,缺乏产业链下游高附加值类产品的产业中介组织,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
四、产业中介组织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或区域竞争力优势的“钻石”模型理论,经济社会的竞争力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第一,要素條件,分为初级的自然禀赋要素和长期投资形成的高级要素,如高级人力资源的集中、劳动者技能的提升、创新机制的形成等,在这些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初级要素,而是高级要素;第二,需求条件,包括市场的开放性和市场的运行质量,前者能使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后者则表明了市场需求对企业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的更高要求,即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更加挑剔;第三,相关支持产业,即同一地区是否形成了相关的产业链,或者说这一地区是否在主导产业周围形成了强大的研发、设计、配套、加工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具有国际性;第四,企业组织形式与区域竞争态势,即产业是否以集群的形式存在,各企业之间是否形成了激烈而有序的竞争态势。社会经济发展对产业中介组织的需求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是一致的,经济发展阶段越高,对产业中介组织的需求越强。目前,京津冀在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越来越成熟和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对产业中介组织的需求潜力巨大,同时,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产业中介组织的需求增加。产业中介组织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产业中介组织能够促进要素在京津冀三地流动。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要素流动特别是人才要素的流动尤为重要。目前,京津冀地区人才资源总量偏少,拔尖人才缺乏,且大部分人才都集中于首都北京。因此,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和流通、培训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对于促进京津冀区域创新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的社会化趋势越来越显著,因此,社会化管理和培训不仅有利于人才在全国的自由流动,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而且社会化培训和管理也便于在更大范围内利用管理人才、传递人才供求的有效信息,同时有利于降低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这就是说,人力的集中培养、促进供求的平衡、引导人力资源流动等方面对人才资源服务中介的需求是巨大的。
第二,产业中介组织能够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目前,从全国市场看,科技的现实供给与潜在供给丰富,如何从全国统一的科技市场寻找适应京津冀地区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型产业培育技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培育持久竞争力因素的关键。这个任务如果由市场微观主体——企业自己完成,不仅交易成本高,而且效率低,那么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科技中介组织的身上。以滨海新区为例,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先进制造业研发和转化基地,工业化初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的投入数量,工业化中后期变为主要是科学技术、制度创新、人力资本的积累,前者属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路径,后者属于集约型的经济发展路径,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及产业链结构图分析可以看出,支柱型产业中配套的产业中介组织发展不够完善,部分产业缺乏相应的高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而这些产业中介组织能够在集约型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产业中介组织能够促进三地合作,激发企业竞争力。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制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样处在攻坚阶段,迫切需要金融业重点加大对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低碳发展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支持,推动三地整体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升级,为未来三地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力军,具有推动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潜力,而中小企业的成长无论是靠资本积聚还是资本集中都离不开企业策划中介组织的服务,企业策划中介组织可以使中小企业成长少走弯路,使资本经营和产品经营与国际及国内经济发展趋势一致。
第四,产业中介组织能够成为政府调节的有效手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产业中介组织的发展是同步的。完善市场经济,产业中介组织在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社会方面能发挥以下重要作用:①起草发展本地本行业的发展计划,供政府参考;②向政府提供本行业的经济政策建议、行业标准;③向政府提供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报告;④负责市场损害调查,代表行业组织进行国际协调和法律诉讼,维护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利益;⑤协调行业纠纷,规范行业内部竞争行为,提升行业竞争力;⑥进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维护市场秩序;⑦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国际市场信息。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前产业中介组织应具备的功能发挥不充分,与政府服务企业、调节行业需求,与企业、行业本身发展的需求都有较大差距,这说明创建创新型产业高地,促进产业升级,需要产业中介组织的发育、发展和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产业中介组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总体来看,当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要素流通不畅、信息交流困难、市场竞争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在一些支柱型产业的产业链中缺少核心部门,需要社会平台和组织进行引导沟通,进一步促进产业协同。所以京津冀三地应鼓励发展产业中介组织并借此力量推动产业协同。
(一)推动京津冀产业中介组织发展
第一,完善相关法规,努力为产业中介组织的发展创造环境。目前,国家有关产业中介组织的法律法规较少,部分管理细则尚未完善。京津冀三地可利用现有管理权限,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产业中介组织的组织性质、服务宗旨、服务客体、赔偿机制、法律责任、审批程序、监督体制等,形成能覆盖产业中介组织的地方性法规,为产业中介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第二,突出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发展产业中介组织。培育发展与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相关的产业中介组织,以滨海新区为例,支柱型产业有关的产业中介组织还不够完善,没有覆盖和贯穿整个产业链结构,部分环节缺乏配套的服务组织,所以要根据产业链条的需求探索和构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产业中介服务机构,突出产业发展需求,培育和发展能够有效提供产业发展服务的中介组织。
第三,遵循市场规律,促进产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企业是产业中介组织构建的主体,产业中介组织牵头单位是产业中介组织创新战略的制定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发展产业中介组织,要避免脱离产业发展及产业技术创新内在需求,防止缺乏成员单位自主投入的形式主义,同时也要防止地区分割、封闭发展,在政府的引导下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健康发展。
第四,三地统筹规划,优化运行合作机制。将合作共赢作为产业中介组织机制建设的首要目标,认真研究分析产业中介组织运行机制特点,并根据京津冀产业协同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加以引导。逐步实现产业中介组织由依托单一的核心成员向建立独立运营的实体单位过渡。通过理顺运行机制,发展壮大一批在京津冀区域内实力突出、作用明显的产业中介组织,支持部分重点产业中介组织在全国形成相当的影响力。
(二)京津冀产业中介组织的服务内容
首先,产业中介组织应当主动承担政府赋予的职责。一方面,除了为投资者提供有关创业的各种咨询外,还要为管理当局提供倾向性的把关意见,尤其是商会和行业协会在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市场中介组织都从自身定位和不同角度提供专业性咨询服务。既要面向工商企业、公共事业,也要面向政府,其开展咨询的范围涉及各个行业的各项内容,不仅包括投资兴业、生产营销、管理制度、经营战略、对外业务、公关谈判、资产重组、摆脱困境等,还包括政府的经济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要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以咨询中介组织为骨干,大型企业管理咨询为主体,商会、行业协会参与,审计、税务等中介机构介入的中介咨询服务网络。
其次,产业中介组织应听取企业需求,服务企业。保护国内市场、开拓国内外市场是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商会和行业协会着重从三个方面帮助开拓市场:①及时向企业提供各种商业信息,使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国际市场的情况,特别是价格和需求的变化,并据此调整生产;②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产品推介、企业参展、组团参加博览会或投洽会等为会员企业提供交流的机会,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以利于各层企业间积极地竞争;③通过在世界各地建立的联系网络,为会员企业寻找产品市场。
最后,在政府赋予职责、企业提出需求的基础上,产业中介组织还应当主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比如,围绕国家或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成立常设专门委员会或临时专门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开展专题调查与研究任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考。比如,设立职工培训、工资谈判、劳工法、城市交通、法律建设等专门委员会,及时对有关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并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同时,根据平衡地区差异和统一要求的需要,产业中介组织应从体制上健全各地分支机构,使中介的职能能够有效地行使。通过设在各地的分会发挥作用,总会的任務主要是协调各分会的关系,使之在运作中统一标准和规则,缩小差异。
(三)发挥产业中介组织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京津冀整体区域发展态势良好,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服务水平都有较大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初步显现,基于此,三地应抓住发展机遇,借助产业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解决产业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在促进协同战略进一步有效实施的同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带动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京津冀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
第一,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特别指出,新的一年我国要进一步切实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政府应从各个方面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我国实行全面深化改革,京津冀是先进地区之一,三地应齐心协力构建区域性市场,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活力,利用好区域内部的资源要素树立竞争优势。通过产业中介组织,京津冀可以建立各个产业的网络信息资源库和资源要素交易平台,以第三方的角度带动资源要素的在三地间的流动及合理配置,跨越行政壁垒限制实现互联互通。所以京津冀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产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和优势,利用中介组织推动形成三地协同机制,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二,发挥市场职能作用。产业中介组织是非政府机构,能够利用自身第三方性质带动微观主体的行为自律,独立地在经济市场中进行管理工作,承担政府部分管理职能。市场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要打破行政壁垒对市场的限制,促进要素流动的同时还要统一和规范三地市场。产业中介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资源配置工作,也能够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体系,从整体区域上规范产品、服务和产权等商品的市场,对竞争机制进行协调,在市场层面进行企业行为的管理,提高市场运行质量。
第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产业中介组织是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经济的重要媒介,在京津冀产业协同中,产业中介组织能够承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重要沟通协调工作。它在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沟通,调查收集企业需求建议并整理行业内的经济信息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帮助制定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政策,同时它可以根据政府意图对产业政策进行解读,帮助市场微观主体有效理解和运用,充分享受政策优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协调,提高宏观调控的效率。
第四,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产业中介组织涉及自身行业内的多数企业,比政府更贴近产业发展实际,往往可以更加充分地掌握信息、了解行业动态。因此,它能够在各个省市的产业发展中进行有效指导,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带动企业进行合作和交流,起到京津冀三地跨区域产业联动的作用。产业中介组织应将收集到的行业数据信息构建成库,进行跨区域分享,为三地企业提供数据分析、可行性研究、制定规划等服务,为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提供有效帮助,培育和加强自身服务职能,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三地的产业中介组织应合力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发挥整合功能,促进产业转移中三地的有序分工,推动京津冀产业集群建设,促进协同发展。
产业中介组织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经济优势的重要帮手,它的稳定发展能够在京津冀产业协同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在京津冀地区,产业中介组织应明确掌握我国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其作为非直接生产领域中第三方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引领三地产业协同发展,促进资源要素在三地的流通与合理分配,并在产业转移中统一和规范市场竞争,分担政府职能的同时充分表达企业诉求,帮助企业沟通协调,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彦缨.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分析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8.
[2]石娟. 中国产业中介组织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1.
[3]赵绘存.专利视角下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2):128-133.
[4]王坤,李春成,马虎兆.基于专利视角的京津冀医药制造业协同创新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9):78-84.
[5]马国强,汪慧玲.共生理论视角下兰西城市群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J].城市问题,2018,(4):65-71.
[6]邵云飞,吕炜.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一体化研究[J].管理学报,2016,13(2):239-247.
[7]苗建军,徐愫.空间视角下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4):96-102.
[8]王志勇.恩施土家族文化旅游的審美表征与文化传播[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2):132-136.
[9]王硕,李玉峰.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6,(5):229-231.
[10]曹胜亮.我国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规制路径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论坛,2019,34(2):56-62.
[11]沈永东,虞志红.民营经济发展特殊时期的行业协会商会[J].治理研究,2019,35(2):31-38.
[12]胡辉华,彭彦霏.走出非营利组织能力建设的观念迷宫——以广东全省性行业协会能力建设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01):74-83+125.
[13]郁建兴.改革开放40年中国行业协会商会发展[J].行政论坛,2018,25(6):11-18.
[14]郭岚.政府、社会、行业协会与企业社会责任:一个嵌套框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4):35-53.
[15]代犟,梁昌勇,朱龙.不同类型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差异[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38(12):98-108.
[16]马辉,王素贞,黄梦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建筑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5):17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