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
2020-04-27张再生
张再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治理过程彰显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在抗疫战场上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等显著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须加以完善。
关键词:国家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0)02-0031-09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亲自领导下,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多措并举,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经过艰苦努力,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中国防控疫情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着眼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提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过程彰显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疫情治理过程从多方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是国家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疫情防控和治理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疫病防治规律、科研攻关和救治特点,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与疫情展开殊死搏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等专题会议,从不同角度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明确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适时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并持续推动相关工作,到北京市、武汉市社区、医院、疾控中心、科研机构调研、看望慰问医护人员、社區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和患者,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和科研攻关工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集体体现。抗击疫情显著成效的取得,充分彰显了“两个维护”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启示人们充分认识并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做好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疫情防控局面彻底扭转的关键,是国家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充分彰显。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积极协调各方,推动疫情防控工作。一是集中资源全力支持武汉和湖北抗疫工作。第一时间集中专家和研究资源,将公共卫生领域的院士专家派往疫情首发地,指导当地政府科学有序开展防疫和病患救治工作;设立科研专项研究基金,动员全国科研团队,集中力量开展疾病诊断、病毒检测、药物筛选等科研攻关。迅速集中医疗救护资源,从除夕夜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到3月8日,全国共有346支医疗队抵达武汉和湖北各地,与当地医疗人员并肩作战,支援武汉和湖北医疗队员达到4.26万人,其中重症专业医护人员达到1.9万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放弃节假日,奔赴一线驰援湖北和武汉,为保证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提供了坚实的专业人才保障。同步集中医疗物质和生活保障资源,从全国各地调运疫情防控所需物资和生产生活物资驰援湖北,各地争分夺秒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需要的物资生产和运输,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医疗和生活物资及时充足保障疫情防控一线需要。二是火速建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大量方舱医院。13000多人、1500多台设备昼夜施工,数十家施工单位紧密配合,短短十天左右先后建成两个集中收治医院,多个收治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完成了改造工作。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三是采取“一省包一市”措施,全力支持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全国19个省份与湖北省武汉以外地市对口支援关系,相关省份主动对接,建立前方指挥部,统筹疫情防控各项支援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法治是党和国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完善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我国疾病防控法律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传染病防控制度体系,总体上实现了疫情防控有法可依。“疫情防控越是到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上述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依法防控疫情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2]。随后,中央依法治国办、中央政法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两高两部”制定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依法惩治相关违法犯罪,为疫情防控筑牢法治基础和法律依据。
相关部委和各省区市也陆续出台相关制度,强化相关立法,为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提供制度保障。市场监管部门对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扰乱市场行为开出罚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对因隔离、治疗或各种措施导致不能复工期间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问题等作出相应规定,给广大劳动者和企业一颗定心丸。北京、天津、河北、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重庆、四川、广东等省(市)人大常委会,以及杭州、温州、宁波、常州、怀化等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各自的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将依法治国的思想贯彻疫情治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用法治破解疫情防控难题、以法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强大制度优势,并把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了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
(四)坚持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动员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展的一场人民战争,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全国暂停进入武汉道路水路客运班线发班;随后,全国各省区市先后宣布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陆续有更多的城市、农村、社区封闭。在此过程中,各地党员群众迅速组织起来,全面建立区县、乡镇以及社区(村)防控网络,设置检查点、建起隔离点,每天报告健康情况,实时监测人员流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切实实现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人员流动停止,社会生活暂停,有效遏制了疫情快速扩散的势头,到2月12日,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勢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3]。
这次疫情防控是在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展的一场总体战,全民参与、团结协作、各方协同,医护人员奋不顾身抢救病人,志愿者积极为一线人员提供各种服务,餐饮单位为医护人员免费送餐,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全社会“拧成了一股绳”,处处体现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充分体现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凝心聚力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在疫情治理过程中,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疫情防控是一场硬核的阻击战。全国上下层层落实属地管理和属地责任,防控工作被逐一落实到各级单位、社区、居民小区、院落、居民楼、直到每一户、每个人,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社区作为居民的生活共同体,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坚强堡垒作用,天津等省市很多地方都把市区两级干部派到社区、小区去落实防控任务,人员下沉使得各项治理举措真正落到了实处,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和武汉看望慰问社区工作者,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从八个方面激励广大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为打好疫情阻击战鼓舞士气,助力加油。
从各地社会治理实践来看,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力量和手段,创新社会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比如,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不少地方利用原本就建立的社区、小区、楼栋微信群,下情上传、上情下达,传递信息,沟通交流防控知识,进行心理疏导等,为防控疫情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治理平台。天津运用“津心办”平台助力疫情防控,服务“掌上”办事;利用“津治通”统管平台服务基层防控,助力精准治理;利用“微医”平台解决特殊时期诊疗难题;利用“津门战疫”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运用“健康码”判断健康风险等级,便利市民复工出行;这些数据平台和应用场景,为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疫情治理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
(五)在疫情防控中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抗疫战场上考察干部、选贤任能,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是疫情防控和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其能力水平和工作状态对防控成效具有重要影响。在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指出,要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旗帜鲜明地为敢担当、勇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干部更要有所作为,勇敢站出来,坚定信心奋勇向前、加油鼓劲努力实干。各地结合中央文件要求相继出台了通知或暂行办法,明确要大力选拔使用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好干部,对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对坚守在一线、冲锋在前的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职务职级或专业技术职称时优先考虑、予以倾斜,符合调任公务员条件的可优先调任;对不胜任现职、难以有效履行职责、疫情防控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对不敢担当、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干部,要严肃问责。在疫情治理过程中,中央及时进行人事调整、启动战时机制,更换了湖北省委和武汉市委的主要领导,并由国家卫健委副主任、中央指导组成员兼任地方常委及地方卫健委主任,“一根钢钎插到底”,从上到下贯穿管理,这些措施对于更好地贯彻中央要求、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治理过程不仅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而且探索创新和完善了利用危机机制进行人员考核、干部管理和选拔晋升的工作机制和实践模式。在抗疫一线涌现出许许多多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的党员领导干部、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一批又一批的积极分子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火线入党;一批批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被“火线提拔”“破格提拔”,一个个在抗疫中牺牲的公职人员被人民记住并被授予荣誉称号;当然一些工作不力甚至失职失责者则被免职和铁腕问责。能者上、庸者下,注重在斗争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树立了重担当重作为的良好用人导向。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坚守岗位、争分夺秒、奋力攻关,在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药物筛选、病毒致病机理研究、快速检测试剂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而且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达到了转危为机的效果,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人才的巨大优势。
(六)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加强科研攻关合作并尽力为各方提供援助,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
公共卫生事件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在多个国家出现,需要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携手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在全面有序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主动履行国际责任,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及时主动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4]。俄罗斯国家总防疫师安娜·波波娃说,“中国专家公开、迅速的工作值得尊敬。”英国政府首席医疗顾问克里斯·惠蒂在该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政府每天公布疫情的最新数据,对外界“很有帮助”。中国已与世界卫生组织、欧盟、非盟、亚太经合组织、加共体、上合组织等组织和有关国家建立了密切的技术层面沟通机制,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支持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派出专家组,与相关国家技术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和专业技术培训。
中國在疫情防控中所体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无不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以电话、信函、声明等方式表示慰问和支持,60多个国家、7个国际组织捐赠口罩、防护服等急需疫情防控物资,各国民众、企业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3月上旬后,中国国内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国家疫情迅速蔓延,中国政府决定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向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80多个国家提供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抗疫物资和检测设备等援助,同时,向伊朗、意大利、伊拉克等国派出了专家组。中国有关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也对有关国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捐赠和援助。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贡献;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与赞赏,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生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二、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中,国家经受住了考验,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接受教训,才能更加理性更加清醒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存在明显不健全、不完善、不适应的地方,亟须补齐短板、堵塞漏洞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我国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要认真总结法律实施的经验和教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及时查漏补缺,推动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完备的疫情防控法律制度体系和链条。要切实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法治建设,防控类似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需要从野生动物这一病毒传染源开始关注,从源头抓起,做好重大疫情防控源头治理,以最严格的法律规定禁止和严厉打击一切非法捕杀、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加快修订《动物防疫法》,推进生物安全立法;切实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要加快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严厉打击与疫情防控相关违法行为。同时,必须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打通立法“最后一公里”,提高疫情防控法律体系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加快《动物防疫法》等与《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法规的衔接,明确监管责任边界,加强与内外检标准的统一,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反应敏捷、权威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体系,筑牢有效防控疫情的制度基础。
在疫情防控中,暴露出部分干部和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法治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如隐瞒疫情重点地区行程、不配合隔离、不执行疫情防控要求、公共场所不戴口罩等,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此次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一些地方超越执法权限,出台防控措施不符合法定程序,个别部门执法不规范、执法尺度不统一等问题,必须切实加以纠正和规范。
(二)疫情治理过程中暴露出某些部门公职人员和各类治理主体的应急管理能力不足、人岗不匹配、责任意识淡薄,管理漏洞频发等问题为后续疫情防控和公共管理敲响了警钟
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防控对于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者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危机面前,有的部门面对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疫情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他们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而且也面临着转型期作为地方政府主官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挑战。这既是中国公共管理者的现状也会是未来要努力改善的问题。
卫健和疾控等政府部门都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些单位在干部配备时应充分考虑使用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从湖北的部门官员被免职可以发现疾控及卫生系统存在的人岗匹配度低的问题,其背后则反映了该地干部人事组织、管理等工作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对岗位职责的描述不细致和不规范、疾控人员身份不够准确、疾控系统人才流失、工资收入偏低等,都值得关注。
各地都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但由于很多预案对职责界定不清,更缺乏实战演练,导致事件一旦发生各方就忙乱不堪。这次武汉的医护人员感染率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开始时对疫情不清楚,仓促上阵,很多防护措施没有跟上,医护人员和物资配备不到位等导致的系统性失序。同时,一些特殊行业和系统由于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也引发了较严重问题,如山东和湖北都曾在监狱管理上出现重大疏漏,造成严重的集体性感染事件。
三、进一步完善新冠肺炎疫情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落实机制
要抓紧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将预防关口前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要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给地方政府在应急问题上更大的授权,鼓励他们去发布预警、采取措施,在需要的情况下使当地进入应急状态,避免事件因在初期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并演化为全国性事件。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辦法。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在突发疫情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要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中发挥支撑作用。
(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在中央层面设立中央应急管理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作为委员会的办公室,平时工作主要集中在风险防范上,战时可以直接转换为中央应急指挥部。县级及以上地方政府也照此设置。赋予各级疾控中心一定的行政权和话语权,尽快建立高效权威的防控指挥系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三)加强公职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强化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公职人员应急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各项政策的落地效果,直接反映出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治理水平。应加强政治历练,使公职人员在重大原则性问题面前,始终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对各级干部进行业务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其熟练掌握提高治理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把提高治理能力有效嵌入“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评价标准,把制度执行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让有能力、有担当、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积极施展才智。让各种良性执行力量在国家治理中畅通无阻地传递,使法律制度规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营造良好用人环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在经受大考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水平[J].求是.2020,(5):5-6.
[2]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求是,2020(5):4-8.
[3]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02-13.
[4]习近平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N].人民日报,2020-01-29.
[4]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