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2020-04-27欧银燕梁燕嫦黄冠霏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7期
关键词:股骨外科康复

欧银燕,梁燕嫦,黄冠霏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广东 中山 528403)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髋部骨折发病率逐年增长;临床资料统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一年内的死亡率最高可达到20%,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随着外科水平的提升Intertan髓内钉固定系统现已成为各类型粗隆间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中的一种干预手段,旨在降低患者的手术应激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同时也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2],为进一步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本文将以科室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2017年3月—2019年3月科室接收的60例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73~79岁,平均年龄(70.3±2.7)岁;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75~81岁,平均年龄(70.9±3.2)岁。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统计学软件结果显示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70岁;②受伤至手术时间<7天;③影像学结果确定股骨粗隆间骨折;④可耐受手术。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分的严重骨折或器官复合伤;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③精神疾病、癫痫或沟通交流障碍患者;④合并慢阻肺或心功能NYHA≥Ⅱ级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治疗方案一致,对照组实施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开展围术期护理,方法:(1)术前宣教,通过宣传手册和影音资料向患者普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相关知识及各个阶段的康复计划,建立互惠互信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依从性;(2)术前心理干预,通过引导、转移注意力和成功治疗案例讲解等形式,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降低心理应激反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3)功能锻炼,于胫骨结节牵引条件下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深呼吸、排痰和患肢相关肌肉的功能锻炼;(4)术前禁食、水,改变传统体系下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手术先后顺序和难易程度,调整至术前4 h禁食、2 h禁水;(5)超前镇痛,根据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和睡眠状况,遵照医嘱指导患者使用曲马多、非甾体类镇痛药;(6)术中体温维持,将手术室温度恒定在25~28℃,输注液体温度加热至40℃;(7)根据患者手术产中的出血量和尿量合理控制入量,量出为入;(8)术后镇痛,采取多模式镇痛,不耐受疼痛者遵照医嘱使用帕瑞昔布注射液、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地佐辛注射液、曲马多及非甾体类镇痛药物;(9)早期入食,患者苏醒后4~6 h指导患者服用温水和流质饮食,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逐步过度至半流质及正常饮食;(10)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后当天指导并协助患者作床上被动训练;逐步过度至肌力训练、膝/髋关节运动及负重行走。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②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的自评疼痛程度,0~10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疼痛感越强烈;③比较两组患者恢复阶段的并发症率;④采用自评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对于在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

SPSS 20.0软件收录结果数据,%作计数资料,数据结果作卡方检验;(±s)作计量资料,数据结果作t检验;P<0.05表示结果之间有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比(±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费用(元)研究组 30 8.75±1.32 16457.5±225.8对照组 30 10.49±2.10 18065.5±247.5 t 3.8422 26.2887 P 0.0003 0.0000

2.2 两组各时段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2 d、1周研究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

统计显示:研究组术后分别出现泌尿系统感染1例、呼吸系统感染1例,并发症率6.67%;对照组术后分别出现泌尿系统2例、呼吸系统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切口感染1例、褥疮1例,并发症率26.67%,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14.3977,P=0.0001)。

2.4 护理满意率比较

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 论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旨在通过围术期的护理优化减少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应激创伤,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率并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该理念首先应用于直肠外科,现已普及至外科多种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临床效果。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术前 术后1 d 术后2周研究组 30 8.1±0.5 6.2±1.1 3.7±0.4对照组 30 8.0±0.9 7.0±1.3 5.9±1.0 t 0.5319 2.5730 11.1880 P 0.5968 0.0127 0.0000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n,%)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我院自采用Intertan髓内钉固定治疗以来,虽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且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阶段的并发症风险较高,如何通过更有效的干预手段,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并降低并发症率,一直是骨科临床的研究热点。从本次研究来看,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缩短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率。经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围术期护理的优势之一在于充分考虑患者治疗前、后的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的各风险指标,从术前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术中体温恒定及术后镇痛等全方位予以干预[3],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同时,提升手术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降低并发症并节约了治疗成本。其次,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颠覆了传统康复理念下的卧床静养,于手术当日便知道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被动训练,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逐步过度至极肌力训练和负重步行,也能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4]。再者,考虑到老年患者的疼痛耐受性相对较差,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传统术后镇痛的基础上加入了术前超前镇痛,进一步提升了镇痛效果[5],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后2天、1周两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理念对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确切。

再者,研究也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达到了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护理理念能够被患者所接受,在保证治疗效果和良好康复进程的同时,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研究得出结论:在外科水平发展的基础上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在此基础上配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能够进一步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控制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猜你喜欢

股骨外科康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