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揿针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4-27王朝俊张晓丹冯灵骧马毓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7期
关键词:肾脏病收缩压血压

王朝俊,陈 雪,张晓丹,冯灵骧,马毓华*

(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存在慢性进展的特点,部分患者疾病可以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通过肾移植或透析来维持生命[1]。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3]。因此,控制血压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预防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手段。中医认为,肾脏疾患迁延日久,以致肝阳上亢,痰湿互结,瘀血内停是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三者相互影响,进一步损伤肾络,形成恶性循环[4-5]。揿针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具有疼痛小、起效快、操作简单等特点[6],在慢性肾脏病[7]、高血压[8]等疾病治疗中均有着一定的价值。本研究主要对揿针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每组为50例。

纳入标准:①确诊慢性肾脏病,且分期属于3-4期;②同时存在1-2级高血压;③无晕针史;④自愿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精神或智力障碍者;②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过敏体质者;⑤施针部位皮肤感染、破溃者;⑥3级高血压;⑦难以对本研究积极配合者。

实验组中,年龄45岁~76岁,均值(51.26±3.69)岁,病程1年~10年,均值(4.56±5.37)年,男29例,女21例。对照组中,年龄44岁~75岁,均值(50.89±4.57)岁,病程1年~11年,均值(4.69±4.36)年,男30例,女20例。2组基本资料相比,P>0.05,即2组间可比性较好。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即嘱患者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改善钙磷代谢紊乱,纠正贫血,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降压方案,可选择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并根据血肌酐水平,决定是否加用ACEI/ARB类药物。

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揿针治疗,以肝俞、胆俞、三阴交为主穴,失眠者可联合耳穴(心、神门、皮质下),实施揿针埋针,每2 h进行1次揉按,时间为2 min,每天揉按5~7次,1周为1个疗程,实施4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收缩压)、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进行观察,并分析2组不良反应(皮疹、局部酸胀不适、恶习呕吐、嗜睡等)发生情况的差异性。

1.4 数据分析

SPSS 21.0 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2组血压水平分析

2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2组血压水平分析(±s)

表12组血压水平分析(±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50 167.56±6.94 128.66±4.17*△ 101.45±4.15 80.13±6.22*△对照组 50 167.79±7.21 136.29±3.93* 100.92±3.77 84.02±5.14*

2.2 2组肾功能指标水平分析

2组治疗后的eGF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BUN、Sc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多因患者禀赋不足、外感六淫、久病失治等,对肾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湿、浊毒、瘀血内生,从而出现慢性肾脏病症状[9]。对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的中医病机研究认为,肝脾肾亏虚是其病理基础,肝阳上亢、痰湿瘀血互结是其病理因素。三者相互交织,复伤肾络,形成恶性循环[4-5]。故本研究,以肝俞、胆俞、三阴交为主穴,以期达到平肝潜阳,扶正健脾以祛邪的目的。

表22组肾功能指标水平分析(x±s)

表32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n(%)]

本研究中,2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eGF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BUN、SC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中,虽然实验组治疗后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认为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少,时间短有关。我们期待更多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揿针治疗的理论依据是十二经脉以及耳穴-脏腑学说。我们认为,揿针可发挥长效针感的作用,通过刺激患者的腧穴,起到疏通经络,激发经气,交通内外的作用。本研究中,肝俞穴具有疏肝理气,潜阳熄风的作用。胆俞穴具有疏肝利胆,清利湿热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调补肝肾,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的作用。心、神门、皮质下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诸穴联合,能够起到调补肝肾、平肝抑阳、宁心安神的作用,更好的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综上所述,揿针应用于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且安全性较高,但是其对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肾脏病收缩压血压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