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在脑梗塞患者二级预防中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研究
2020-04-27邹荣成姚义琴缪家立
邹荣成,张 力,姚义琴,缪家立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1.神经内科;2.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1200)
研究显示,国内外对脑梗塞二级预防的的研究报道不多,而如何对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使用、预防脑梗塞复发的研究更少[1]。国内多数医院对于脑梗塞患者的二级预防均未实施个体化给药,对于血小板功能相关检查不够重视,患者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机体对于抗血小板的反应不同,由此提示抗血小板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因此实施一项检查技术对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十分重要[2]。因此,本次研究对血栓弹力图在脑梗塞患者二级预防中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塞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经MR和CT证实为脑梗塞;(2)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异常者;(2)合并心律失常、严重心血管疾病者。
观察组年龄45岁~65岁之间,其中男38例、女12例。对照组年龄46岁~65岁之间,其中男39例、女11例。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经血栓弹力图检测,直接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每日一次、每天100 mg。
观察组:通过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后,再对阿司匹林敏感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每日一次、每天100 mg;若患者实施血栓弹力图检测后,患者对阿司匹林抵抗,可以对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每日一次、每次75 mg,但不纳入该研究,患者出院后每三个月对患者实施随访一次,共随访一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脑梗塞的再复发率、服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出血、其它器官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结果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2组脑梗塞的再复发率
观察组脑梗塞的再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脑梗塞的再复发率的对比
2.2 分析服药的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分析服药的依从性(n;%)
2.3 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研究显示,脑梗塞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致残率、致死率、病情复发率高等特点,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患者在卒中后再次复发,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心理、社会功能造成影响,而早期实施治疗十分重要[3]。通过指导患者实施抗血小板二级预防用药,能显著降低患者脑梗塞的复发几率,减轻社会、患者家庭负担。
通过对患者实施血栓弹力图检测,取得显著效果,能指导脑梗塞患者实施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从而降低患者脑梗塞的复发,但是目前国内外对脑梗塞二级预防的研究内容不多,而对于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脑梗塞复发的文献研究则更少。研究认为,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进行早期诊断,能为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4]。研究显示,多数脑梗塞患者均实施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上述两种药物均经过医学研究证实,能显著降低者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而导致脑梗塞复发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伴有抗药性,从而导致血小板功能受到影响所引起的。而通过对上述情况实施血栓弹力图检测,取得显著效果,在凝血以及纤溶过程中,通过进行动态描记曲线图,能够将患者血栓弹力变化进行直接反映,通过采用图形方式能对血小板变化、凝血情况进行反映[5];而随着血栓弹力图的广泛应用,现已将其用于评估抗血小板效果、抗血小板活性中,同时能够用于冠心病抗栓治疗中。该种方式与传统的凝血四项检测相比,该种方式评估的更为全面,且能够对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进行快速评估,从而为疾病的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6]。在本次结果表明,血栓弹力图在脑梗塞患者二级预防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避免疾病再次复发,且能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