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
2020-04-27王金华
王金华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程比较长、治愈率比较低且容易反复发作,对社会安全影响比较大的疾病。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还在研究当中。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采取口服药物方法。在发作急性期,需要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48例精神分裂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精神分裂患者,采用随机分为对比组(24例)和探究组(24例)。探究组24例包括:男12例,女12例。年龄为22~75岁,中位(45.63±6.48)岁。对比组24例包括:男15例,女9 例。年龄为23~75 岁,中位(45.88±7.2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精神分裂程度评估,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1.2.1 对比组:对比组进行一般护理,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和用药指导等护理。
1.2.2 探究组:探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①入院之初,对患者进行热情接待,给患者良好的印象,有助于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通过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掌握,根据其发病原因和心理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②获得家属支持,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治疗。③对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并通过鼓励其参加病友会和娱乐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心情愉悦度。④对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既能够利用其闲暇时间,转移其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⑤进行服药依从性训练。针对患者对抗精神病类药物的恐惧心理和不良服药习惯,对其进行心理暗示并进行定时、定量辅导训练,帮助其形成良好服药习惯。⑥帮助患者加入病友会,利用同类型疾病患者的治疗有效案例,来提高其用药的积极性,使其主动要求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①完全依从:住院期间,患者能够按医嘱进行定时、定量服药,主动询问自身疾病治疗情况;②部分服从:住院期间患者在护理人员催促下,能够按时、按剂量服药;③不服从:住院期间,患者不按时服药,出现拒服或者藏药情况。治疗依从率=完全服从率+部分服从率。
1.3.2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精神现状检查(PSE)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价。BPRS量表、SDSS量表评分与精神状况成反比,PSE与精神状况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将本组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后,将数据进行统一计算。使用()、t值以及百分率和卡方进行组间对比计算。当P<0.05,组间比较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探究组治疗依从率95.83%,对比组为66.67%,组间比较,探究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态比较:干预前,探究组BPRS量表、SDSS量表和PSE量表评分分别为(83.40±4.70)分、(6.60±1.20)分和(10.23±2.48)分,对比组分别为(84.02±4.65)分、(6.58±1.25)分、和(9.98±2.36)分,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t1=0.459,t2=0.057,t3=0.358,P1=0.648,P2=0.955,P3=0.722)。干预后,探究组BPRS量表、SDSS量表和PSE量表评分分别为(47.50±5.50)分、(13.40±1.38)分、(4.30±1.82)分,对比组分别为(84.05±4.55)分、(6.26±1.28)分、(10.08±1.80)分,对比组与干预前无显著差异(t1=0.023,t2=0.876,t3=0.165,P1=0.982,P2=0.386,P3=0.870),探究组都优于干预前(t1=24.310,t2=18.216,t3=9.444,P1=0.000,P2=0.000,P3=0.000)。
3 讨论
在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良好的依从性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精神病类药物的疗效也越来越显著,新的抗精神分裂药物不断被研发出来。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患者定时、定期、定量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其急性期发作情况明显减少。但是就目前的临床治疗情况来看,精神分裂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有待提高。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药物的作用,以及服药的连续性都有很大的关系[2]。心理护理,是一种利用心理学战术来提高护理效果的手段。应用在精神分裂患者当中,主要通过与其进行良好的沟通,给患者以良好的印象,以改善护患关系。并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提高其对自身疾病和临床治疗重要性的认知,能够对自身不良行为进行改正,主动参与治疗过程[3]。并通过患者感兴趣的事物,与病友间的交流和对生活能力的锻炼等,使其找到重拾生活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的主动性和依从性。获得家属的支持,指导其对患者进行心里安慰,进行鼓励,可以帮助患者消除孤独感,愿意去接受治疗,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探究组治疗依从率95.83%,对比组为66.67%,组间比较,探究组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BPRS量表、SDSS量表和PSE量表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组BPRS量表、SDSS量表和PSE量表评分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探究组都优于干预前且优于对比组(P<0.05)。表明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其治疗依从性比较好,能够从自我意愿出发进行治疗,定时、定量服药,其精神状态也随之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