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27许彩凤
许彩凤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在临床上,肝性脑病又被称之为肝性昏迷,主要是因为比较严重肝脏疾病导致的,引起代谢紊乱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1]。为了探究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对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分别作出研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收治并展开治疗87例肝性脑病患者,依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把研究的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有患者41例,研究组有患者46例。研究组有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为39~76岁,平均年龄为(59.7±7.3)岁。参照组有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58.7±7.1)岁。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获得批准。全部患者及其家属皆具知情同意权,研究组、参照组患者在主要病理资料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展开研究。
1.2 方法。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式:①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做与肝性脑病有关的健康宣教,帮助其认识自身的疾病。②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用药的剂量,预防不良反应。③告知患者在住院期间饮食上的注意事项,指导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针对不同的护理问题,开展整体性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患者会出现焦虑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干预,稳定其心理状态,增加其治疗疾病的信心。②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的变化,对其精神状态、意识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及时向医师进行反馈。③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医师进行开会总结,明确每个患者会可能会出现护理问题,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相关护理工作。④护士长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总结护理中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根据QLQ-C30(生活质量量表)[2]对研究组组、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做出研究,评分项目的类型主要有CF(认知功能)、EF(情绪功能)、RF(角色功能)、SF(社会功能)、PF(躯体功能)和QL(生活总质量评分),患者的每项目评分与其生活质量水平成正比的水平变化。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对比(±s)
1.4 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做出分析、处理,采用(±s)代表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计量资料的检验,使用χ2进行计数资料的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是(85.7±13.4)分,参照组是(76.8±13.1)分,其评分比参照组高许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临床上部分肝性脑病患者的起病时间比较短,且病情剧烈,对患者会造成太严重的负面影响[3]。行为异常、意识障碍、长时间的昏迷是其在临床上最常见的临床体征[4]。肝性脑病发生后,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患者的疾病会出现恶化,严重的时候会威胁缓和的生命健康[5]。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是(85.7±13.4)分,参照组是(76.8±13.1)分,两组分别展开比较,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由此可见,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护理中的缺陷。
综上所述,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正面的引导作用,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探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