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2020-04-2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2期
关键词:危重乙组急诊科

潘 靓

(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200)

急诊科的工作量大、任务较重,且强度高,偶尔会出现一些疏忽,容易发生护患纠纷。传统的急救护理干预已经不能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该方法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医疗环境,也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需要全新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抢救,以提高提高抢救效率[1-2]。本文选取了50例急诊危重患者,将其等分为两个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将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50例急诊危重患者,所有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并依据抽签的形式分为甲组(接受常规护理)和乙组(接受全程护理),各25例。甲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3~75岁,平均(51.77±3.55)岁;根据疾病分类:其中心血管12例,脑血管10例,呼吸系统3例。乙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5~75岁,平均(52.32±3.24)岁;根据疾病分类:心血管10例,脑血管9例,呼吸系统6例。资料不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甲组接受常规干预,即接到120急诊电话时,询问患者情况并记录,到达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紧急处理,护送患者转运至急诊科,使患者进入抢救程序。乙组接受全程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急救程序的建立,医院建立微信急救平台,在接到120急诊电话后,询问患者情况立即开启微信急救平台,护理人员全程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进行紧急处理,且询问患者的基本资料,迅速建立健康档案,且将患者资料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传达;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判断病情,并进行有效抢救措施,患者的病情稍平稳后立即转送至急诊科。

(2)陪同式护理,护理人员从接诊开始便对患者负责,如果患者有大出血、休克等症状,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输液、输血的准备;如果有潜在并发症危险的患者,应给予高危因素的分析,且与医生及时沟通,以提高抢救效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神志、瞳孔),做好抢救准备。

(3)急诊分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急诊科医生的意见,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到急诊科等候,且联系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患者的交接;在患者进入急诊科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抢救床、吸氧、吸痰仪器等准备就位,以便于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则立即进行备皮等处理,送至手术室,且与手术室护士详细交接患者的情况。

(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做好抢救的准备,而且要在抢救的过程中迅速判断其情绪状态,判断患者家属的情绪等,在患者转送的途中向其讲述患者疾病的情况,且将可能的抢救办法、预后情况等进行介绍,以缓解其焦虑、不安的情绪。

(5)急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从接诊开始便对患者负责,如果患者有大出血、休克等症状,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输液、输血的准备;急性脑血管的患者应迅速降低其颅内压,调整血压、运用止血药等进行急救;如果为气管异物的患者,迅速在患者身后将其横膈肌肉抬高,将异物推入口腔,迅速缓解窒息,且给予后续处理;怀疑心血管急诊的患者迅速进行相关判断、检查,给予心肺复苏、除颤等急救方法,对于心衰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镇痛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笔者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

(2)通过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共有20项内容,100分。护理满意度为满意(85分以上),较满意(70~84分),不满意(70分以下),计算护理满意度,为满意、较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分析数据,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等用计数资料,n(n,%)表示、临床资料等用计量资料(±s)表示、行x2、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 果

2.1 干预后的抢救成功率

经分析,乙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6.00%,明显高于甲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后的抢救成功率(n,%)

2.2 护理满意度

相比于甲组(72.00%),乙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n=25)[n(%)]

3 讨 论

急诊科是急症、危重的患者聚集的场所,该科室的护理危险因素比较高,患者需要的护理干预较紧急,且对工作效率要求高,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则其生命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威胁[3-4]。全程护理干预是新型的抢救模式,是将接诊、分诊、抢救等有机结合,急诊护理从接诊患者开始,一直跟随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抢救中,使其在最短的时间进入抢救流程,并且与实施抢救的护士无缝隙接轨,保证抢救的及时性与系统性,在抢救的过程中也应该将护理标准提高,以便于更好的为患者服务[5-6]。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将抢救流程制度化、规范化,使得每位护理人员均具备优秀的抢救素质,在患者抢救的整个过程中,直至患者病情平稳转移至其他科室,或者需要手术治疗进入手术室后,与家属完成相关的手续接受工作。

本文将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急危重患者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较完善的抢救流程、制度,了解患者的病情,且知道在本工作的区域发生的事情,熟知如何开始救治,且接诊的护理人员负责出诊、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建立患者的资料,进行微信平台信息的输入以及患者入院之后的抢救工作的展开,交接等。护理人员对流程熟悉,对工作负责到底,可以节省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效率,研究结果显示:较之甲组,乙组的抢救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全程护理地有序、系统且全面地护理,患者抢救率明显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高,因此护理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显示,全程护理应用于急危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利于抢救效率的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高。

猜你喜欢

危重乙组急诊科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