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比较
2020-04-27梅志波
梅志波
(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镇卫生院,江苏 常州 213119)
胆石症是普外科常见肝胆疾病,发生率约占正常人群的8%。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胆结石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代谢紊乱的结果,可能与胆固醇的合成增加或胆汁酸合成减少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有关[1],老年人为胆囊结石的高发人群。胆囊切除术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结石的常用术式,具有疗效确切、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提高,腹腔镜因其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胆结石的治疗当中,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应症范围[3]大致相同,为正确评价和应用两种术式,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展开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02月~2020年0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依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50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73岁,其中单发结石33例,多发结石17例,病程5个月~7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2~72岁,其中单发结石35例,多发结石15例,病程6~7年,两组患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平衡性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LC组:术前完善患者相关检查,行肝胆B超检查留取照片,明确胆囊具体位置、结石大小,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做好手术准备工作。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采用三孔法或四孔法,Veress气腹针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 mmHg),镜下对患者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炎性反应及粘连程度进行探查,根据患者的病情,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4],钛夹施夹器夹住并切断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电凝钩分离胆囊[5],胆囊床进行电凝止血,最后在剑突下穿刺空将胆囊取出。
MC组:术前准备工作与LC组患者相同,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在胆囊颈部、胆囊底部位置做一4~6 cm纵切口,进入腹腔后使用纱布将患者胆囊下方及左侧与脏器进行隔离,充分暴露胆囊和Calot三角,解剖出胆囊动脉并结扎切断,分离胆囊管,使用电刀分离胆囊床至胆囊颈部,在距离胆总管5 mm处切断结扎胆囊管,胆囊床进行电凝止血,切除胆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指标(主要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应用(±s)进行描述,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使用(%)描述,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统计学处理,95%为可信区间,检验P值小于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LC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短于M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M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与MC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LC组 50 3.52±1.18 40.86±14.65 26.38±8.74 MC组 50 4.86±1.14 38.08±13.84 52.01±9.45 t 5.775 0.975 14.079 P 0.001 0.332 0.001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LC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MC组患者,MC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L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LC组 50 7.45±1.34 8.04±1.25 4.08±1.08 6784±542 MC组 50 19.35±3.42 21.62±3.54 6.62±1.23 2674±355 t 22.908 25.578 10.973 12.114 P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LC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0%,MC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胆道疾病,该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近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且患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胆结石的诊断并不困难,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胆囊造影和B超检查即可确诊。手术是治疗胆结石的常用方法,胆囊切除术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需要切断患者腹壁肌肉,切口较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在传统开腹手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经腹横肌或右肋缘行小切口手术[6],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但该术式由于视野受限,对提醒较为肥胖的患者进行操作时比较困难,术后患者疼痛比较明显,影响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迟,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视野更加清晰,医师能够在短时间内明确病灶位置,探查病情并及时将切除,手术切口小,对腹腔的干扰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但该术式对手术设备及手术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7],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术中转开腹的情况。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LC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短于M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M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与MC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MC组患者,MC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L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0%,MC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手术费用相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对较高,两种术式各具优势,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