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2020-04-27

运动精品 2020年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精神核心

贾 健

“健康中国”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贾 健

(海南大,海南 海口 570228)

通过分析“健康中国”背景下发展核心素养的必要性,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与核心素养为主线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提出“促进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交融共生,推进教学价值取向的合理塑造”“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机制,实现体育课内外整体衔接”“促进体育教学内容植根学生生活,增强体育对学生影响的有效渗透” 三个改革策略,以期切实革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

健康中国;体育教学;教学改革;核心素养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和锻炼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身心特点,以致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幅下降。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政府和教育界的研究者一直在进行探索,相继出现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等研究成果,旨在从思想上、制度上和行为上系统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6年,我国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基于此,本研究以“健康中国”为背景,以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为主线,从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和健康促进三个维度入手,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具体措施,让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健康中国”背景下,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导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纲要》强调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并提出“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1]”,“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纲要》在着重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前提下,更加强调了强化学校健康教育,注重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健康行为的引导,使健康促进得到应有的保障[2]。《纲要》是站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以及全社会的层面,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的视角来关注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因此,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是国家需求。大学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需要达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一个健康的身体为根基,以所学专业知识为驱动力,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个人的目标和理想,积极奉献和回报社会。为此,高校体育教学要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与引领下,树立以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学理念,致力增强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力,使其相伴一生,切实做到“终身体育”。

2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校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2.1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纲要》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中国教育研究院于素梅博士通过综合研究认为: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3个维度(见图1)[3]。

图1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

2.2 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校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融合

2.2.1 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课程所特有的教育目标和学科教育价值反映,也是学生终身发展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体育精神是体育整体形象的内涵支撑,是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及团队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及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思想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4]。首先,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公开使学生认识体育比赛公平竞争的重要性。其次,在体育团队比赛中团结、凝聚、合作的精神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再次,学生在具备一定体育知识和体育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体育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维护体育的理想和信念,培育体育情怀。由此可见,体育精神是运动实践、健康促进的前提和保障。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首当其冲。

2.2.2 提升大学生运动实践的形成度

运动实践,作为学生体育素养最实质性的表现形式,不仅是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和锻炼的可靠保障,还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突出表现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内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一方面,大学生必须具备运动实践的能力,既包括基本的走、跑、跳、投掷等行为动作,也包含运动项目专项化的各种运动技能,如篮球、羽毛球、游泳等;。另一方面,必须坚持运动实践,使之形成习惯,内化为自身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将运动实践变成不易改变的行为,如每天晚上坚持跑步,或每周在固定时段锻炼,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切实提升大学生运动实践的形成度,是新时代核心素养和高校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和关键目标。

2.2.3 强化大学生健康良好行为的培养

健康良好行为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获得健康促进的能力。通过对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学习,强化大学生健康良好行为的培养,促使大学生获得“终身体育”的能力。健康促进需要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相互配合,两者相辅相成。第一,在这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中,健康知识教育是前提,健康知识指导健康行为,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健康行为的发挥程度。第二,健康行为是一种良好的、为促进身体健康和身心愉悦而进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促进能力,就是要强化健康良好行为的培养,减少乃至避免健康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促使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水平发展。

3 “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3.1 促进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交融共生,推进教学价值取向的合理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5]”。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着其必须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教学发展,教师要转变体育教学思想,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在《纲要》以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研究的指导下,一方面,体育教师可通过学习体育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自身理论认识和素养水平,以立足于整体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高度去审视体育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反思,通过对体育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的整体反思,不断对体育教育哲学导向进行完善,为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提供内驱动力。总之,只有将体育教学实践问题同体育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结合,使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交融共生,推进教学价值取向的合理塑造,才能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

3.2 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机制,实现体育课内外整体衔接

大学生在高校需要学习多种专业课程,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课时十分有限,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生必须在课外活动中多加练习和巩固,从初步掌握到巩固与提高,再到动作自动化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反复刺激的过程。为提升大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与课外体育活动喜好,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机制,使体育课内外整体衔接。一方面,多安排学时在大学生青睐的体育运动项目上,并拓展这些项目的深度和广度,规范体育社团课后服务管理与指导,高度重视课外体育活动,为大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巩固体育知识锦上添花另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展示与参与体育的机会,在比赛或展示过程中锻炼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包括心理素质。这样,既能增加他们的锻炼时间与运动频度,也能有效提升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3.3 促进体育教学内容植根学生生活,增强体育对学生影响的有效渗透

大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表达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好坏,而促进体育教学内容植根学生生活、增强体育对学生影响的有效渗透有利于提升这种表达度。首先,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改变学生单调地学习动作的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体育动作的合理性,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增强体育对自身影响的渗透,将体育运动和锻炼当作一项重要的事情,寻找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方式。其次,体育锻炼是一个由热身、锻炼和放松活动组成的科学过程。体育课上有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跑步热身,做热身操活动关节,教授运动技能等,最后还有拉伸和放松活动。在生活中大学生在进行运动时也要自觉地完成以上这些步骤,自发形成科学合理地锻炼,提高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和锻炼效果的有效性。

4 结语

《纲要》和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6]。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应该抓住机遇,践行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改革,从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提升大学生运动实践的形成度、强化大学生健康良好行为的培养三方面入手,通过“促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交融共生,推进教学价值取向的合理塑造”“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与指导机制,实现体育课内外整体衔接”“促进体育教学内容植根学生生活,增强体育对学生影响的有效渗透”三个改革策略,达到切实革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张细谦,张仕宜.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路径的优化[J].体育学刊,2018,25(2):76-80.

[3]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体育学刊,2017,24(4):5-9.

[4]付海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8):48-49.

[5]杨文轩.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从增强体质到全面发展[J].体育学刊,2016,23(6):1-6.

[6]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J].北京教育,2018(10):5-6.

Research on the Core Literacy-oriented College PE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y China"

JIA Jian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Hainan, China)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体育精神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