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的路径选择
2020-04-26韩杨
韩杨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系统性理论为基础的政治生态观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和行政职能部门必须从理论层面上形成法治、互动、合作、协调以及效率理念下的全新政治生态理念,从而充分发挥以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优势去推动高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是国家治理体系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对高校来说则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所以,加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培育的力度与塑造高校政治生态可循环机制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和行政职能部门的首要工作目标。就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路径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和分析。
[关 键 词] 高校;政治生态;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3-0186-02
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习总书记的讲话主要是以系统治理理论为基础,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上,详细且全面地阐释了有助于政治生态建设的新路径、新体系、新举措。同时从我国现有政治格局、政治制度、机制、政治意识以及政党治理等几方面着手,对政治生态体系的构建进行準确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具有的宏阔的政治生态观视野,不仅立意深刻、内涵丰富,而且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注入了充足动力,为新时期从严治党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政治生态观内涵与特征
“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笼子。”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和行政职能部门必须将把握政治生态观的科学内涵作为党建行政工作开展的基础。
(1)高校政治生态系统是分层次的,与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领导班子满意度、选人用人满意度以及高校政治治理绩效评价等息息相关,这些内容作为构成政治生态系统的重要内容,在构建高校良好政治生态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高校政治生态系统是一个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循环性系统,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既可以向风清气正的方向发展,同样也可以向腐化堕落的方向发展。比如,清王朝腐朽没落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的正是当时恶劣的政治生态环境。文学作品《官场现形记》将官僚政治生态的堕落不堪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污染严重的政治生态环境为清王朝走向覆灭埋下了伏笔。(3)高校政治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以及自我提高功能,高校各级党组织和行政职能部门的自身治理能力应用的合理与否是决定政治生态能否好转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高校政治生态系统的净化和完善,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治理,才能实现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与进步。(4)充分重视涵养高校政治生态的重要性。净化政治生态是引领政治生态系统向清风正气健康方向发展的关键,高校必须在关注政治生态系统循环发展的基础上,加大污染源铲除的力度,才能确保各级党组织时刻保持健康和生命力。在开展政治生态系统的净化工作时,必须站在全面分析新问题新矛盾的基础上,将构建完备、科学规范且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作为首要的工作目标,才能确保从严治党基础性工程的有序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讲话正是站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视角上,提出了以系统性理论为基础的政治生态观,建立一套法治、协调、合作、互动理念下的全新政治生态建设理论,同时在政治生态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明确了针对政治权利的规范、引导、监督以及控制。对于高校来说则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利用政治主体综合治理的优势,加大高校各层面相互协调、互动合作治理的力度,才能在实现继承和超越传统政治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完成新时期政治生态环境理念的重塑与创新,确保高校廉政风险点查得准,防控措施有力有效,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用良好的政治生态促进和维护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高校政治生态的治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系统理论的角度上,从指标和治本、加法和减法、纪律与制度、主体与客体等各个方面对政治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些论述不仅为当前我党政治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而且不管是从理想信念到党纪国法,还是从体制机制到政治文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进行深化政治改革的过程中,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作为切入点,通过启动全面净化政治生态基础工程的方式,将我国政治生态观的建设推向了新高度。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净化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清风气正的政治生态实际上就是要求各级党政人员从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着手,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工作。正是因为部分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了政治原则立场动摇、党的宗旨意识薄弱、政治意识不坚定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高校各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全体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高校各部门通过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的方式,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锤炼党性、提高境界,加快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系统建设的步伐。
(二)推进反腐倡廉活动,铲除高校政治生态环境污染源
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必先肃贪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事实证明,高校腐败最隐蔽,产生的影响也更长远,再加上个别高校里的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逐渐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长期搞项目、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一直占据高校教授、副教授的职称指标,不为教育奉献,却拿着教学岗位的补贴;即便是评上了教授、副教授职称的一线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也只能在“评聘分开”的不公正待遇下忍气吞声;高校科研等项目中的不正之风常常被曝光于新闻媒体等。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放纵腐败问题肆意发展的话,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所以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将反政治腐败作为重要工作目标,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上,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及时清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腐败力量,为政治生态整体向着正循环方向的发展注入了充足的动力。
(三)加强政治纪律,保障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正向发展
党员干部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诱惑,一旦陷入权力依赖心理定式中必然难以自拔。从古至今中外权力运行的定律也一再证明了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必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中,充分发挥严明党纪党规的优势,形成政治生态清明的常态。”站在全面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角度上,借助《纪律处分条例》《廉洁准则》《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为高校政治生态建设保驾护航。围绕规范权力运行,结合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岗位职责、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师生关注的热点以及发生在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找可能存在的风险,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整改后半篇文章,确保从根上铲除污染源。
(四)公正选拔领导干部,培育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沃土
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最活跃且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党员干部既是政治生态活动开展的主体,同时也是塑造和执行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依靠政府正确的决策导向和调控引导,同时还应依靠高校自身的战略思维和执行力强的党员干部的推动,才能保证我国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只要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政治生态建设的根。高校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时,必须始终坚持领导干部担当主体责任、身体力行的原则和要求,推动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理念的实施,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才能从源头上确保良性政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领导干部必须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主搜,增强政治生态外部环境和生活土壤的涵养,严格按照廉洁修身、克己奉公的原则和要求,管理自己的配偶、子女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避免因为发生腐败问题影响政治生态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加强网络监督,营造高校良好政治生态氛围
针对当前我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紧跟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脚步,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通过网络与广大人民群众交流和沟通,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需求,制定符合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决策。也就是说,只有时刻以人民为中心,将满足人民群众合理利益表达、回应人民群众留意诉求和舆情热点,同时积极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評和监督,才能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营造出清风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比如,网络上热播的保时捷女司机、严书记火了、孙晓果案等不仅得到了地方领导和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而且为网络政治生态的治理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生态观不仅展现出了从严治党创新治理的新思维,而且站在政治生态建设的角度上,提出了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以及智治为核心的系统性治理理念,这些理念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完善和优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注入了充足的动力。所以,作为高校,必须在积极推动高校全面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加大高校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充分利用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夯实新时期党的政治生态基础工程,为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龙.全力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N].楚雄日报(汉),2020-05-06(3).
[2]李贵平.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知人善任赏罚分明[J].党政干部论坛,2019(11):1.
[3]董蕾.政治生态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4]黄青青.新时代呼唤构建良好网络政治生态[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6):69-70.
[5]关丽.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实践路径研究[J].新西部,2019(15):86,164.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