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索传统文化美术资源的开发与传承

2020-04-26王泽琦

ViVi美眉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王泽琦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对人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关的理解与认知。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开发与探索,深入发掘中华文化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渠道教育与传播,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关键词:传统文化 美术资源 开发与传承

我国传统文化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石,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交融,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冲击。而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对文化传承、民族自信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入美术教学尤为重要。

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延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而又深邃的文化体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传统文化艺术以生动形象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给予孩子丰富的感官体验,唤醒他们有意识的审美体验。在寓教于乐的美术活动中,儿童会对各项知识技能有所提高,萌发儿童对中华传统美术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时代得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涵养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例如绘画、泥塑、刺绣、染织、剪纸、戏剧等。开展传统文化美术教育,不但使儿童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美术的形式、风格与社会的文化背景,而且开阔文化视野,对中华传统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的感性认识,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内在支撑。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认可,如果不了解、不熟悉、不肯定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在当代社会里,不仅会迷失自己作为中国人存在的方向感,而且对自己及族群存在的价值意义也会产生怀疑,更会欠缺与生俱来的荣誉感。因此在教育方面,更应给予重视,系统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对儿童来说,美术学习的目的并不在于拥有多深的技法功夫,而在于具有表達的勇气和创造精神。美术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纽带,可以带领孩子们变着法子在美术的道路上快乐嬉戏。

将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更是文化扶贫、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以文化扶贫深入进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研究,通过提高儿童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形成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美的生活环境和美的社会氛围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新活力,成为有品位、有内涵、能创造的时代新人,从而滋润并推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形成流传千古的中华美育精神,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根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下的教育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他们的美术课堂需要更多鲜活的传统文化内容来充实和丰满,而深入发掘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个性、意蕴深厚的内涵,也正契合了新课改关于美术应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观念。因此,将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

一、发掘教育资源,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中华五千年文明,浩浩汤汤,绵延数千载,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在研发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可为时代所用的价值观念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礼仪、知廉耻,是我们这个民族光荣的传统,这个传统今天依然具有现实价值,值得我们好好总结,妥善继承并予以发扬。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以言志,诗以抒情,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一首首经典诗歌,绵延几千年,构成了传统中国的优美画面和精神家园,传递着传统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和诗意人生,也传承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所思、所想、所歌、所咏。因此,诗歌是我们今天了解传统中国的最好的方式之一,也是把传统与现代连接起来的最好方式。一方面,传统文化的开发应将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地方艺术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最贴近艺术教学的宝贵资源,项目充分利用各地的民间美术形式、品类以及自然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儿童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中。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讲述互动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艺术来源于生活。美育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理解美,并积极地进行自主实践。参与是一种快乐,创造是一种享受,通过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一定的艺术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及想象力,提升对艺术美学的感知力。让学生们将自己审美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作品中,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传统工艺制作的魅力,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快乐成长,享受艺术的熏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美”的含义。

同时,在美术课程开发中,应遵循美育和德育相结合原则。传统教学中,“德育”是美育成果的一部分,以美启发儿童、以美引导儿童、以美教育儿童。将“德育精神”融入教学,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资源,例如“仁、仪、礼、智、信”“二十四孝”等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典故,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将道德规范、价值取向、思想风貌通过美术教学传递给儿童。同时,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题材内容,坚持将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为时代所用。在课程开发中需深入发掘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进行提炼,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的融入课程之中,教师教研需秉着“艺术为人民”的信念与情怀,致力于成为文化建设的推动力量,积极传承民族文艺的永恒魅力,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穿越时代的强大感召力。

除此之外,在传统文化美术教学上,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审美观进行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培养学生们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助力传统文化的大众化发展,让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中国形态为大家所认可、接受与遵循。基于马克思主义艺术观的核心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推向新境界,倡导推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体系,其中教材编写与教育实践以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新时代文化精神的艺术美学阐释、呈现与实践模式的探索为要旨,突出“以文化人”,通过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加快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以此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二、丰富教育形式,创新传承方式。

第一,创新美术课程内容,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美术教学资源。项目在对传统美术课程课程开发上致力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掘,將中原文化、敦煌文化中的独特文化元素进行整理,研发《忆中原——你不知道的河南故事》《触摸壁画》等系列主题美术课程。在《忆中原——你不知道的河南故事》系列主题课程中,项目植根本土特色开设了“学中原技艺”“看中原历史”“讲中原故事”三个版块,共20节课程。在这些课程中,老师通过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泥咕咕等民间艺术引导儿童学习中原的民间技艺,通过制作青铜器、甲骨文、汉画砖来让儿童了解中原文化历史,通过聆听、描绘花木兰从军、愚公移山的故事来使儿童感悟中原精神,让儿童充分浸润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而《触摸壁画》主题课程是针对高年级儿童开设的系列课程,课程将带领孩子走进敦煌、永乐宫等著名壁画,让孩子在东方神话《九色鹿》的故事中学习莫高窟的《鹿王本生图》,带儿童感受画笔下的“敦煌之美”,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通过开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美术教具抓住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艺术形式丰富的教具,不仅能使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冲击,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艺术涵养,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获取水平,在激发学生艺术潜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与艺术理解、表达能力。在该项目中,教具“艺术盒子”是针对儿童自主独立学习的工具,一方面,让儿童通过教具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可以使他们更直观地体验古代匠人的技艺智慧。另外一方面,美术教具盒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延展性。例如《小小传承人》系列美术教具,通过儿童自己制作风筝、团扇等传统美术作品,使其真正走进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实践传统文化。在《非遗故事》活动中,教师通过教具与儿童一起制作皮影表演互动、一同绘画脸谱说唱京剧,立体的教学模式让儿童全方位体验教学活动的乐趣,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

第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创意文化周边与绘本故事,将传统文化融入儿童生活,创新文化传播形式。项目通过对传统文化绘本的开发与运用,深耕传统文化教材的内容资源,将传统文化教材这一优质内容资源进行多重开发,延伸出丰富多彩的创意作品与形式各类的活动策划。同时,项目研发了明信片、书签、儿童玩具卡等创意文化周边,深入挖掘整理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素材,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儿童的课外生活,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传统文化走入生活,实现活态传承。如陈秋草的《小蝌蚪找妈妈》明信片系列、齐白石的《瓜果》书签系列,都使儿童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探究,通过深入发掘中华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渠道传播,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形式,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我们期待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为美术教学中课程增添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