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游戏指导让编穿区更受欢迎
2020-04-26梁思莉
梁思莉
编穿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中一个亮丽的品种。在幼儿园中进行编穿活动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门艺术。自主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自发的游戏,在幼儿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多种材料、创设游戏情景,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指导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自主游戏时间,幼儿的兴致很高,愿意参与到游戏中。个别区域参与的人数很多,编穿区里的人数却寥寥无几。分析后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材料重复、种类单一,教师角色定位不清晰,游戏评价缺失等。
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编穿区的兴趣,针对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适度投放材料
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水平,理清活动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材料,投放满足幼儿现阶段发展需要的材料。在幼儿的已有经验中,编穿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教师需在同一种编穿方法上设计不同的材料模板、不同的表现形式,满足一物多玩、一法多练,保持幼儿对编穿的新鲜感,增加其兴趣点。针对低水平的幼儿,可以适量提供半成品,让其根据图例步骤,由易到难操作,一步一步完成作品,从抗拒到喜欢,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制作的编穿作品可以布置在区域环境中。教师利用家园共育的机会,和家长共同收集有特色的传统编穿作品如花瓶、篮子、中国结等,布置在区域中。幼儿参与其中,欣赏传统编穿作品,感受作品的美,体会成功感。
明确角色定位
游戏的主体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行为,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设施资源提升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明确幼儿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学习个体。教师提供开放的游戏区域,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环境进行互动,一点点儿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正确认识幼儿与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免出现“教师强制性”游戏,先给予幼儿互动成长的机会,留意幼儿的游戏表现,再给予适当的帮助,推动幼儿经验、兴趣的良好发展。
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游戏中的状态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变化。当幼儿进行编穿游戏时,遇到困难,能自主寻求解决办法,完成作品,教师当时的角色是观察者;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漫无目的,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的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帮助幼儿思考解决办法,调动思维能力发展。
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适时转变。自主游戏前,教师是材料投放者;游戏时,教师是一位观察者、引导者、配合者;游戏产生问题时,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游戏结束后,评价和鼓励必不可少。
增加评价环节
自主游戏的评价基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行為表现,教师要从情感、认知、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观察幼儿行为。
编穿区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幼儿的编穿作品,但评价不能局限在幼儿作品是否完成,还应关注到幼儿的能力发展,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幼儿“今天活动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呀”,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办法,教师给予肯定,帮助幼儿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思考循环的习惯,提升原有技能,激发幼儿再次参与编穿区活动的兴趣。
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主交流是幼儿参与自主游戏的方式。教师应和幼儿共同游戏,满足幼儿的需求,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能真正体会到自主游戏的乐趣,感受童年的快乐。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登峰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