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2020-04-26孙蕾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阶段性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孙蕾

【摘 要】 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特征划分出几个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概念特征,对应当选择的教学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阶段性

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被称作数学概念,其所代表的是具有共同且关键性特征的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教师应把握住不同概念的不同特征和定义,从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一、感知阶段的概念教学

感知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初级行为,也是一切高级心理活动形成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概念的初步感知便是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必须要从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出发,解决一些学生在概念认知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感知主要体现在几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并感受几何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形成对基本几何图形之间关系的认知,完成对几何概念的建构。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或是三角形的图片进行感知,不如去触摸实物,而触摸实物不如让学生自己通过小棒去搭建图形或是拿笔和尺在纸上画一画。等到高年级阶段,学生所面对的几何知识开始出现较多的抽象性理论知识,这就必须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图形性质的认识。例如,在认识“棱”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三种颜色且长度不同的小棒各5根,三项插口10个,让学生自主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并记录下小棒的使用情况,观察并思考不同长度小棒的所在位置以及所用的数量,不难看出,所有的长方体框架都是由12根小棒拼接而成的,而且三种颜色分别会用到4根,相同颜色的小棒也必须要放在相应的位置,才能够搭建出一个完美的长方体,进而总结出“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中的4条棱长度相等”。

二、获得阶段的概念教学

感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基础部分,而想要让学生真正灵活地运用概念,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将具体事物抽象成为概念,从而把握其本质属性,这也可以叫作概念的获得。

从获得概念的表征,到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多层面认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多从不同侧面或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引导学生揭示概念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概念知识。例如,在“正方形”的概念中,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1)四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为正方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长方形是正方形;(3)有一组邻边相等,且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为正方形;(4)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评判标准虽然不同,但所选用的特征都是相同的,如“四边相等”“对角线”“垂直”“长方形”等等,也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定义性特征,使得学生可以快速地建立起不同特征与目标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说,这些特征本身就是概念的一部分,确定每一个定义性特征也就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此外,数学思想作为数学的灵魂,对于帮助学生建构概念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认识小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数轴上对应填写,如十分之一对应的是0.1、十分之二对应的是0.2……最后比较分析得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进行表示,并在数轴上均有其所对应的点。再如,在“平方数”的概念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1、4、9、16、25等可以拆成两个相同因数相乘的数来让学生寻找规律,并结合正方形点图来深化概念。两个案例都很好地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对于“数”抽象性的直观诠释,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三、巩固阶段的概念教学

在认识、形成和掌握数学概念之后,就必须要适时地对概念进行巩固与强化,这一环节也影响着学生对于概念理解的深刻性以及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细节

在复习概念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细节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导向。经过细致加工后的知识点具有突出重点的特征,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其数学思维的提升。例如,在“循环小数”的概念中,“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有一個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叫作循环小数。”这一概念的描述中突出了两个本质属性,首先是小数部分,没有提到整数部分;其次是“一个或几个”“依次”“重复出现”。难点也恰恰就在这第二个属性上,诸如“5.72342242……”“4.3737373737……”“0.5050050005……”之类的小数,很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循环小数,这便是由于学生对“依次”和“重复”的理解不够深刻所导致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此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巩固学生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2.系统归纳

教师应培养学生总结、整理与归纳意识。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注重对学生组织、整理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能够根据教材目录罗列出每个单元中的知识点等等。在第二阶段,就可以让学生从共同整理转变为独立整理,将平常所学到的零散知识串联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定期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不断地补充与完善。

综上所述,数学概念是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也会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提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概念。

【参考文献】

[1]马仓定.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强化概念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12):246.

[2]赵小东.优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16):61+60.

猜你喜欢

阶段性概念教学小学数学
初中历史学科阶段性复习课形式的探讨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化学阶段性创新测试题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化学阶段性创新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