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2020-04-26陆怡文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白鹭文本课文

陆怡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高年级学生的识字量、阅读量不断提高,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必将会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及语文综合能力发挥出重要推动作用。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对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做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读写结合为学生作文找到了源头活水。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趣味无穷的新语文乐园,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语文教师如果在深入诠释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为写作找到丰富的素材,那么读写结合将为我们阅读教学开辟了一片新风景。

其次,读写结合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阅读,汲取写作的养料,通过写作促进阅读的深入,使阅读教学扎实有效地走向新的高度。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不足,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也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教学难题。小学生受语文能力、生活体验、认知模式、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表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即他们的理解能力、辨识能力等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读写结合教学手段的应用,能有效地克服阅读教学中的障碍。

第三,读写结合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阶段,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从而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其积累丰富的知识,为今后的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1.有效阅读文本,形成写作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形成写作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层层递进式地读懂文本的基本内容,领会文本所蕴含的中心思想,形成个性化的心得体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实质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感悟,并能够以所阅读的内容为载体,去感知、去思考、去想象,激活创新性的思维,为写作创造条件。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准确地把握不同主题文本的特点,使其形成多元化的认知,并从中获得启迪,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写了几件事,这些事让你有什么感受,画出自己感受特别深的句子,写出自己的体会。在“品读感悟、体会父爱”的环节,我们对课文中出现的五个场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悟文中人物的情感,体会作者的中心思想,并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最后,我这样启发学生:“从文中父亲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父爱如山。从儿子的身上,我们感受到深深的爱与感激之情。你对父母的感情是不是也充满了爱与感激呢?你体会到了父母对你是什么样的爱?请写出来吧。”学生在对文中父爱的感动中,模仿该文的写作技巧,全神贯注地投入了写作。这样的读写结合如同给阅读教学插上双翼,自然效果甚佳。

2.把握文本结构,学习写作技巧

高年级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对阅读内容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但是,在阅读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凸显出了形象化、感性化、情绪化的特点,理性思维与逻辑思维明显不足。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常常沉醉于故事情节、景物描写的内容,对于通过阅读整理文本的脉络、架构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对文本的主题思想、蕴含的情感等也不会做出全面的总结。在写作训练上,我们的教学步骤不外乎是写出提纲,指明自己要写的内容。而将这些内容以合理的结构呈现,赋予这个结构血肉与灵魂,这样的文章才能达到结构完整,逻辑合理的要求。因此,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领学生熟读、精读文本,在此基础上去分析梳理文本结构特点、主题思想、作者的写作目的等,由此启发学生如何在写作时精妙地架构文章,如何让自己的文章表现出美好的情感,更有个性化特点,让人读来耳目一新。

比如,在教学《白鹭》一课时,我设计了“初读课文,理清结构”的环节,首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会读生字、能够读通句子,并对白鹭形成整体的印象,找出課文的中心句。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理解“精巧”之意,更准确地领会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和诗歌有哪些相通之处。其次,我通过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分组,使学生厘清哪部分描写是白鹭的外形描写,哪些是画面描写。在明确了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再进入“细读课文,丰富内容,探究情感”的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学生领会了作者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掌握了课文的多种读法,与此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对白鹭的美形成了总体的把握。此时,我提出写作任务:让学生描写出自己心中的白鹭。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了文章的结构,使一个清晰的描写白鹭的结构图呈现在眼前,这对于他们今后写此类主题作文能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3.通过解读作品人物,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是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创作目的、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主要途径。小学生由于阅读量不足,生活体验少、心理稚嫩,思考缺乏深度等原因,难免会影响到他们对文本内涵的准确解读,很容易出现表面、肤浅的认知。基于此,我们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阅读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量的跨越,让学生成为一个会阅读的人,能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学生在与文本深层的对话中,触摸到字里行间中的作品的灵魂,产生阅读的愉悦,欣赏语文之美,进而变得乐读爱写,读写结合,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比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中的《少年润土》一课,是一篇十分经典的课文,但是学生对当时的背景理解起来存在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面面俱到的教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主研读,探究发现,让学生自读自悟。在以让学生准确解读人物为目的“初读研读”环节中,以熟悉闰土形象的填空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丰富填空内容,使少年闰土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在学生对少年闰土的形象做出了准确解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引导迁移环节,首先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并没有作者自己的外貌描写,我们能否把少年鲁迅的外貌补写出来呢?学生展开想象,写出了各具特点的少年鲁迅形象。我在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杰作”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哪些好处?你从本文的阅读中学习并应有了哪些技巧等。最后,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去查阅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探究闰土形象变化的背后原因,写出一篇学习心得体会,让读写结合加深学生对情感体验,促进读写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为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读写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读写结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汲取写作的养料,通过阅读欣赏并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阅读中的丰富收获,让视野更加宽阔。相信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发挥出有力的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白鹭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
吃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