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助推潼南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研究

2020-04-26李柱

各界·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发展

李柱

摘要:在经济迈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作为供给侧的核心要素,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潼南正处于经济加速发展的转型期,迫切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金融互融互促发展。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发展

一、金融助推潼南实体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潼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金融机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潼金融机构从2012年的13家发展到2019年底的28家,其中银行12家、保险公司10家、融资担保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证券公司1家、基金公司1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超过2500人,初步形成了银行、保险、证券、小贷、担保、基金共同发展的金融体系。全区金融资产规模从2012年的18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51亿元,增长87.7%;银行存贷款余额从2012年的210.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07.7亿元,增长141%;金融业增加值从2012年3.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3亿元,增长40%。

(二)金融助推实体经济作用凸显

2019年全区社会融资规模达到272亿元,银行贷款规模达到179亿元,均为2012年的3倍多;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54.5%,比2012年提高16.6个百分点。企业直接融资从无到有,2019年达到30亿元,占融资总额的15.7%;“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零”突破,4家企业在重庆OTC科创板挂牌。2019年银行对潼南实体企业贷款余额达54.73亿元,有力助推了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9.1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3.18亿元,增长188.8%。

(三)金融改革持续深化生态良好

深化“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贷款2.8亿元;组建潼诚基金、兴农担保、小贷公司等新兴机构,开展保险险资直投试点,推动金融扶贫发放小额贷款6834万元,扶贫再贷款1100万元。建立风险研判、案件协调、联合按访、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金融信用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行业监管全面加強,社会投资健康发展,企业债券发行、债券品种创新成效显著。潼南银行贷款不良率0.45%,融资担保代偿率0.7%,均大大低于全市1.16%和2%的平均水平。

二、金融助推潼南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潼南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横向比较,与周边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潼南存贷合计545亿元,比合川少529亿元,比铜梁少242亿元;存贷比为57.35%,比大足少18个百分点,比重庆市少27个百分点(合川47.98%、铜梁63.75%、荣昌66.95%、大足75.96%、全市84.54%),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金融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金融体系协调机制不健全。重要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和知名商业银行尚未入驻潼南,融资租赁等还是空白。金融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间未能实现及时有效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银行分支机构信贷审批权有限。二是金融服务“脱实向虚”工业融资受阻。去年全国新增贷款46%是房地产,大量金融资源没有进入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信贷资金大量发放给有政府背景的平台公司和有实物抵押的重资产行业,民营企业和轻资产行业融资困难。三是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金融部门深入实体企业调研企业状况、推介金融产品不够,企业了解掌握自身信贷产品、创造条件争取信贷资金不力,银企信息沟通差,信贷产品与实体企业需求不匹配。

(二)市场活力有待提升

一是实体企业活力差。许多工业企业自有资本少,现金流不足,资产负债率高,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不能满足信贷条件。二是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决策机制不健全,资金风险意识差,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报表资料缺乏真实性,不能满足信贷要求。三是现代金融知识缺乏。一些企业管理及其财务人员缺乏现代金融知对债券融资、上市融资等基本不懂。

(三)政府引领有待加强

一是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不足。经济基础差,税收少,地方可用财力有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资金很少,政府性基金撬动信贷资金投入不足,一些招商引资政策未能及时兑现。二是融资费用成本偏高。据调查,潼南企业办理房产抵押贷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支付评估价格4‰的土地评估费、5‰的房产评估费、2%-3%的担保费等。三是诚信建设力度不够。些信贷资金没有用于发展企业或使用不规范,有的用虚假合同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取得贷款,有的有意拖延或选避债务,对失信行为打击力度不够,银行监管手段缺失。

三、金融助推潼南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补短板,切实履行金融“本分”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作为新时期的金融部门要创造性地履职尽责。一要创新信贷产品。要突破以不动产为抵押物的限制,积极开展动产质押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对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的支持力度。信贷资金要优先满足符合市场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资信状况良好的以工业为主的实体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要进一步简化信贷业务流程,对优质、诚信企业积极推行循环续贷模式。二要开拓融资方式。通过采用在建工程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土地经营权抵押、存货质押等进行担保融资。大力扶持本地发展前景较好的实体企业通过在主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实体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三要优化信贷结构。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契机,优化信贷供给结构,减少“脱实向虚”放贷资金,加大对实体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特别要对发展前景好暂时遇到困难的实体企业给予信贷扶持。有关部门要切实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切实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

(二)增活力,切实发挥企业自身潜能

一是增强资金成本和资金风险意识。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资金风险防控和增强资金成本意识,要在综合研判企业资产负债和资金有效使用的基础上,科学研判资金市场,准确选择融资渠道和方式,超前做好融资准备,分阶段进行资金筹集,避免资金闲置或资金断链等问题发生,实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增加效益。二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加强指导以工业为主的实体规模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保障财务资料齐全、数据真实,不断提高企业在政府、中介和金融机构的资信评估分值,展示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三是加强学习拓展融资思路。企业管理及其财务人员要加强现代金融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展融资思路和方式方法。要积极主动与银行对接,准确把握适合自身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条件;要积极主动对接证券公司,运用中小企业债、公司债与票据等新型工具增加直接融资;要积极主动对接保险公司,充分利用履约保证保险,解决企业自身抵押不足问题。

(三)强引领,切实用好政府资源撬动

一是建立科学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助推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政策指导和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健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激励办法。要强化对金融单位及其法人支持潼南以工业为主的实体企业发展的年度考评,重点奖励对工业企业贷款余额年度增长较大的和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行“二次抵押登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金融单位;奖励对工业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商标权、订单等质押贷款的金融单位;政府财政性资金资源(如部门单位存转款、工资发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清算、保险业务、电子银行等对公业务),大力向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金融单位倾斜。二是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运用政府宏觀调控手段,加大对实体企业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资助、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服务监管等多方面为以工业为主的实体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效吸引金融资源流向实体企业。要通过增加担保机构、建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措施,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范围,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要奖励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放大担保机构担保倍数,推动“政、银、保、担”合理分担担保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要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强力引进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知名商业银行机构和融资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落户潼南,不断完善区内金融体系;要利用优势资源,紧紧围绕潼南六大支柱产业,强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好企业,不断提升潼南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区国资金融中心等部门要配齐专业人才、放大政府性资源对公业务职能,对银行及企业加强指导、服务、监管。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强化对以工业为主的实体企业的高效优质服务,建立完善实体企业融资、担保快捷通道,优化信贷资金发放流程,提高放贷工作效率,切实减少因消防、环保、办证等因素造成的企业融资受阻问题。

(四)建平台,切实畅通银企供需信息

一是建立实体企业管理名录库。由主管部门收集以工业为主的实体企业的基本情况资料,按照投产、在建、签约等分类,建立实体企业分类管理名录库,适时动态更新。名录库信息资料与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共享,让企业能借助平台发布融资需求等信息,让金融机构能及时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二是搭建“银-政-企”沟通平台。定期召开银政企协调座谈会、经济形势分析会、重点项目推介及情况通报会等,通过会议把政府的发展规划、银行的信贷产品、企业发展情况及融资需求等进行现场沟通,为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三是建好互联网信息传递平台。设立专门平台,企业及金融机构为成员,既让企业能借助平台发布融资需求,也让金融机构能及时调整业务方向,减少拓展新客户潜在成本。

(五)强监督,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一是评定企业信用等级。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以工业为主的实体企业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并授予相应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由政府部门、金融单位等通用,作为企业获得财政资金支持、金融信用贷款等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工商、税务、司法、金融等相关单位应加快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支持金融部门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规范诚信行为。三是公开失信执行人“黑名单”。对诚实守信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处罚,不断提升企业和个人珍爱信用记录的意识,进一步营造重诚实、守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2).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金融发展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区域发展篇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