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价值

2020-04-26于晶张丽明贺静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治未病应用价值

于晶 张丽明 贺静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应用,随后联合群体性健康管理对其相关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单位职工进行调查,其调查对象年龄在20-60之间。通过对160名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及健康评估,采用体质测评表进行体质辨识,并采用健康管理方式进行临床探究。结果:通过对健康教育前后两组职工SF-36评分对比,其中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无较大差异,在治疗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分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进行群体性健康管理联合治未病理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治未病”;群体性健康管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92-01

中医治未病作为现阶段核心理论之一。其主要提倡的理论思想为未病先治[1-2]。在当前来说,未病先治理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在群体健康管理中通过融入“治未病”能够有效减少其风险,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治未病理论进行研究,在调查某单位职工中医治未病理论实施前后的身体健康情况,具体研究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单位职工进行调查,其调查对象年龄在20-60之间,全部为男性。纳入标准:第一,年龄在20岁以上,60岁以下。第二,职工为健康状态、带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等多重人群。排除标准:第一,含有重大脏器疾病职工。第二,长期休假职工。第三,不能配合本次调查职工。在本次调查中,总共发放问卷为200份,其中收回180份,经调查发现符合本次问卷的共160份。通过对160份问卷进行查验职工年龄均在20岁以上60岁以下。通过体检得出:高血压21例、糖尿病17例、高血脂症104例、超重88例、脂肪肝61例。本单位职工上班期间均在单位餐厅就餐。

1.2 方法

通过对160名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体检者发放《个人健康生活方式问卷》,根据体检结论、历次体检对比、以及生活方式问卷对职工进行健康评估。

健康管理方法:第一,建立健康档案[3]。在本次调查的160名职工中,分两组,一组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中医治未病作为理论基础,并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对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完成健康综合报告,设定健康干预方案,通过采用短信、微信、电话等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三个月为调查周期进行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常规检测。第二,制定中医养生计划。通过由中医师对综合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通过诊断对健康者以及心脑血管职工进行诊断,结合体质测定结果,根据不同人群进行计划的实施。第三,具体干预内容。对于部分亚健康状态人员,以中医治未病作为理论基础,以此开展饮食指导运动与生活方面指导,用太极拳、八段锦、颈椎操、拍腹操等以此來促进职工状况的改善,在提高职工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部分较为严重的职工进行体质类型的检查。通过采用饮食疗法以及药膳等进行职工的干预和预防辨证治疗,对于部分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应通过中药干预,采用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调理。除此之外还对单位职工餐厅进行营养指导,对职工发放中医四季养生手册以及中医养生宣传片实施养生计划,加强职工个性化健康养生咨询。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干预前后职工的生活质量以及相关功能进行评定,随后进行效果的探究。

2 结果

通过对健康教育前后两组职工SF-36评分对比,其中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无较大差异,在治疗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分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治未病作为当前疾病预防的主要思想[4],主要在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基础上进行养生保健和康复保健健康管理,主要通过对体进行健康指导,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管理,以此来进行积极性的调动。通过相关途径进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此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提升整体身心质量。当前中医治未病中主要通过不同人群对相关因素进行健康指导方案的制定,以此来改善健康服务质量,降低危险因素[5]。研究表明在职工中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能够有效改善职工未病先防的意识,同时降低疾病复发率,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进行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融入, 通过对健康教育前后两组职工SF-36评分对比,其中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无较大差异,在治疗后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分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有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进行群体性健康管理联合治未病理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丽雯.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群体性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及价值[J]. 中医药导报,2016,22(14):72-74.

[2]高景昌.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9313+9315.

[3]郭秀君. “治未病”理论在整体护理实践的运用及思考[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1):2815-2817.

[4]卓晟珺,付伟.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学报,2014,21(08):22-24.

[5]刘晓艳,吕艳明,张永德,吕明.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吉林中医药,2019,39(03):417-420.

猜你喜欢

治未病应用价值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肿瘤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