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开展长处方对糖尿病管理的效果研究分析

2020-04-26谢含刚顾章明黄海锋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谢含刚 顾章明 黄海锋

【摘 要】目的:分析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长处方对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到本社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管理前后就诊频次、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管理后,研究对象的月人均就诊频次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糖尿病规范管理率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长处方管理减少了研究对象的就诊频次,提高了其糖尿病规范管理率,使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得到改善;同时,长处方减轻了家庭医生门诊工作负担,让家庭医生有更多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长处方;糖尿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338.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84-01

随着新一轮社区综合改革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存在社区首诊制度刚性不足、药品不全、全科医生缺乏、双向转诊不足等问题,对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形成阻碍[1]。为了配合完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缓解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药品种类与单次配药可维持时间)不能满足的问题[2],本社区对病情稳定、依从性良好、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在“合理、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满足其单次治疗性药物4-8周用量;并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干预[3],研究分析开展长处方对糖尿病管理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到本社区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患者自愿参与; ②患者已与家庭医生签约[4],家庭医生对患者病情比较熟悉; ③患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排除标准: ①未与家庭医生签约者; ②有严重躯体疾病或慢性病病情不稳定者; ③有严重认知障碍者; ④近期将迁往外地无法随访者。

1.2 药品选择 根据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社区常用糖尿病药物,结合本社区实际能够供给的糖尿病药品种类的情况,经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家庭医生讨论,遴选出13种糖尿病药品,开展4-8周药物用量的长处方对研究对象进行管理。

1.3 研究方法

1.3.1 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整理研究对象健康管理档案。

1.3.2 管理前后就诊频次比较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查询获取研究对象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管理后) 和上年同期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管理前) 的就诊频次。

1.3.3 管理前后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比较 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接受长处方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后)为管理组,以上年同期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的研究对象(管理前)为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规范管理率。

1.3.4 满意度情况 对研究对象开展长处方管理后满意度进行测评。随机在研究对象中抽取9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对长处方配药的总体感受和长处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对差异行x2检验和t检验,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完善健康管理档案 对研究对象进行信息统计,包括编号、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用药情况等。

2.2 药品选择 经过中心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家庭医生讨论,遴选出13种糖尿病治疗药物(见表1)。

2.3 管理前后就诊频次比较 管理后,研究对象的月人均就诊频次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管理前后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比较 管理后,研究对象的糖尿病规范管理率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满意度情况 随机在研究对象中抽取9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82人,占91.1%,比较满意7人,占7.8%,不满意1人,占1.1%。

3 讨论

3.1 长处方对糖尿病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实行长处方管理后,患者的月人均就诊次数下降,减少患者就医往返次数,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使糖尿病患者就诊更加有序、合理[5-6]。在糖尿病管理效果方面,管理组的糖尿病规范管理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长处方管理在糖尿病的管理控制上取得了效果。采取长处方管理后,减轻了家庭医生门诊工作负担,有利于缓解门诊压力,家庭医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7],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

3.2 长处方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慢性病长处方的辐射范围有限。纳入长处方管理的药物品种有限,受到医院级别、药品价格、医保总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有较大需求的药物不能纳入,合并其他慢性病或并发症的患者仍然需要多次往返配药以满足用药需求。(2)慢性病长处方管理需要较好的实施基础。必须在家庭医生与患者建立稳定有序就诊的基础上,推行长处方管理方案。(3)需要相应的信息化手段与绩效考核管理进行保障。在本研究中,部分患者资料采集和信息保存仍使用纸质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与家庭医生现有工作平台尚未同步整合,不能有效的与家庭医生绩效考核挂钩。(4)开展慢性病长处方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手段。作为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和医保费用控制的重要抓手,要建立责权明晰的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制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更好的使家庭医生成为社区管健康、管费用的“守门人”[8]。

参考文献

[1]上海: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综合改革[J].中国卫生,2016(01):20-21.

[2]何江江,杨燕,吴文辉,朱晶,戴秋霞,蒋虹丽,王燕芳,胡玲玲,汤庆伟.上海市慢性病门诊用药现状调查: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例[J].中国卫生资源,2016,19(03):167-171.

[3]高文娟,陈碧华,赵立宇.社区“三色阶梯”長处方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07):757-761.

[4]蔡利强,侯进.家庭医生与居民建立稳定契约关系对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09):7-8.

[5]翁立立,陆萍,沈宏祥,吴肖玮.推广长处方对慢性病患者社区就诊意愿的影响分析[J].上海医药,2017,38(24):12-14.

[6]玄泽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行慢性病长处方的实践和思考[J].上海医药,2015,36(24):19-20+33.

[7]孙晓凡,陈旻洁,倪阳,鲍勇.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医生制改革的居民认知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1907-1909.

[8]叶红梅,温静,郑军华.基于上海市慢性病长处方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J].中国医院,2016,20(04):52-54.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例中暑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