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安新区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分析

2020-04-26张婧廖晓琴黄乐华毛艳秋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调查与分析

张婧 廖晓琴 黄乐华 毛艳秋

【摘 要】目的:调查分析该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疫情的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8年3月26日至5月27日发生在贵安新区某小学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病38例,历时62天,波及6个年级6个班,罹患率13.06%,发病时间集中在4月11日和4月12日,占发病总数的55.26%,发病年龄为6-11岁,男女性别比为1:1。结论:学校晨午检、因病缺课追踪工作落实不到位和接诊医院网报不及时是导致该起疫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学校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课登记,做好患病学生的隔离并做好全校师生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教工作。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87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202-02

2018年3月,贵安新区某小学发生一起以发热、腮腺肿胀为主要特征的暴发疫情,贵安新区疾控中心会同贵安新区社管局、湖潮卫生院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开展了调查和处置,分析该起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因素,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控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该校的发病数据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2 病例定义 2018年3月26日至5月27日期间,发生在该小学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WS 270-2007)所有的临床诊断病例。

1.3 统计方法 采用 Excel 2016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该小学位于湖潮乡某村,设有7个年级,7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91人,教职工16人,校医由附近村村医兼任,每周到校进行两次巡查。学生来自该村及周边地区,无住校生。学校近期无大型集会、外出及免疫接种史。该校自2018年3月26日出现首发病例起,止2018年5月27日,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病例38例,罹患率为13.06%。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疫情概况 2018年3月26日起,该校学前班陆续出现流行性腮腺炎散发病例,2018年4月19 日和4月24日清镇市某医院分别网报该校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诊断病例5例和23例(清镇市某医院网报发病时间为4月18日和4月22日),使该起疫情变为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的聚集性暴发疫情。新区疾控经过现场流调核实发现,这28名患病学生的实际发病时间与网报不相符(实际发病时间集中在4月11日和4月12日),详见图1。该医院集中上报该校流腮病例系因报卡医生不熟悉传染病卡片上报规范和流程所致。在对该校采取通风、消毒和停课等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止2018年5月27日,该校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病例38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出现。

2.2.2 时间分布 38名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月11日和4月12日,占发病总数的55.26%,详见图1。

2.2.3 班级分布 病例分布在6个年级6个班,其中五年级14人、四年级8人、三年级6人,学前班5人,二年级4人和一年级1人,分别占发病总数的36.84%、21.05%、15.79%、13.16%、10.53%和2.63%。

2.2.4 人群分布 发病的38例病例年龄分布为6-11岁,性别分布为男性17人,女性17人,发病的男女性别比为1:1。

3 控制措施

为控制疫情扩散蔓延,新区疾控协同贵安新区卫计局、社管局和湖潮卫生院对该校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3.1 隔离治疗传染源

3.1.1 所有确诊学生居家隔离治疗21天,复课时需持湖潮卫生院出具的复课证明经校医检查无异常后方可到校上课;

3.1.2 要求该校学前班自4月9日起停课21天,二年级至五年级自4月25日起至少停课一周;

3.1.3 要求学校暂停一切公共科目和集体性活动。

3.2 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学校必须追查到患病学生详细病名,如为传染病应及时按相关要求进行隔离治疗。

3.3 做好教室及公共场所的消毒和通风换气工作。

3.4 加强传染病宣传教育工作。

3.5 可建议家长在知情、自愿和自费的前提下带孩子去辖区卫生院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4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具有潜伏期长、隐性感染率高等特点,主要发病群体为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和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1-2]。从本起疫情来看,首发病例出现后,未能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学校也未严格落实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制度,且清镇市某医院接诊该校大量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后未及时进行网络直报,致使疫情监测人员不能及时发现病人,两个因素共同导致该校传染源未得到及时发现和隔离治疗,虽然新区疾控及各部门介入后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但因部分学生已处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前期,最终导致全校除六年级外均有学生发病,本起疫情历经62天才结束。

通过本起疫情的调查处理总结,提示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校应重视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建议学校为传染病配置有医学背景的专职人员或校医,并做好各班每日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有相同症状的学生异常增多时,校方应及时将患病学生隔离并报告属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是学校应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三是学校应做全校好日常的开窗通风及公共区域的日常消毒工作。四是学校可建议学生家长在知情、自愿和自费的前提下帶孩子去辖区卫生院接种疫苗相关疾病的疫苗,以降低感染该种传染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WS 270-2007,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S].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75.

[3]张韵红,郭锋,胡燕红.一起中学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征与防控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50-1651.

作者简介:张婧(1984-),女,陕西西安人,在职研究生,主管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猜你喜欢

调查与分析
外语翻转课堂中的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词块教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与分析
青少年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