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分析
2020-04-26牟雪萍郑霞
牟雪萍 郑霞
【摘 要】目的:探索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洱源性眩晕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者,选择眩晕分级护理,对照组45例患者,选择眩晕常规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干预效果,通过DHI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DHI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存在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效果更明显,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78%,不满意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2.22%,不满意率为17.78%,其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洱源性眩晕病人分级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洱源性眩晕;分级护理;DHI评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181-02
洱源性眩晕是当前一种常见病症,主要发病原因为耳部出现疾病,其眩晕的种类较多,常见为突发性耳聋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由于患者的发病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灵活应用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改变传统的护理方式与质量,消除外界因素产生的影响,提升护理效果[1][2]。本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洱源性眩晕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应用的干预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90例洱源性眩晕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者,选择眩晕分级护理,年龄范围20-66岁,平均年龄(48.4±2.1)岁。对照组45例患者,选择眩晕常规护理,年龄范围21-67岁,平均年龄(46.2±2.2)岁。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满足洱源性眩晕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存在精神异常;患者存在沟通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近,资料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选择常规眩晕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分析,引导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服药,并进行防跌倒防护,做好指导工作,并进行心理护理,提升护理质量。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选择眩晕分级护理,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级,按照当前的参照标准进行分类,临床上主要分为ⅠⅡⅢ级,根据其等级采取护理。Ⅰ级患者进行眩晕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视物平衡训练,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避免出现紧张情绪,防止由于情绪波动较大引起眩晕。Ⅱ级患者进行防跌倒评估分析,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对患者进行指导,提升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降低跌倒几率。Ⅲ级患者行动时必须有家属陪同,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明确相关的注意事项,做好安全防护,提升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DHI评分,其评分为眩晕残障评定量表,其内容包含25个条目,评价指标主要有情绪、躯体与功能,选择三级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残障程度越重。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选择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數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HI评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两组患者DHI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存在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效果更明显,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78%,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2.22%,有8例患者不满意,其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洱源性眩晕患者通常处于疾病发作期,患者多数为缓解期,受患者自身的性质因素影响,经常存在跌倒等意外事件,增大其医疗事故发生几率。通过合理的眩晕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质量,降低跌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率,做好防护措施[3][4]。
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患者选择分级护理质量更高,护理前两组患者DHI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存在对比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效果更明显,并且患者满意率较高,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78%,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2.22%,其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洱源性眩晕患者分级护理干预护理质量更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患者跌倒等意外发生几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余胜娣.耳源性眩晕患者眩晕分级护理方法及其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1):118-120.
[2]覃国勇,张颖.前庭自旋转试验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耳源性眩晕疾病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药,2018,22(05):885-888.
[3]谭雁红,林棣华,陈丽婵,罗钻华.耳源性眩晕病人眩晕分级护理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02):314-316.
[4]问明瑶,张惠荣.耳源性眩晕病人手术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8,13(23):2283-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