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结合应用于急诊护理血气分析教学探讨

2020-04-26王俊芳张学力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血气分析急诊护理

王俊芳 张学力

作者簡介:王俊芳(1973年1月5日),女,山西太原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从事急诊和院前急救护理工作。

【摘 要】目的:探讨案例教学(CBL)与互动教学结合在急诊护理血气分析教学中的培训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急诊实习的70名全日制高护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BL与互动教学结合,对照组采用课堂传授教学(LBL),通过匿名问卷调查和测验分数进行效果评价。结果:CBL与互动教学结合在学生评价及测验分数方面显著高于LBL。结论:CBL与互动教学结合相比LBL,能更快提高学生血气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急诊护理;血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170-02

血气分析是危重症患者诊疗过程中重要的监测项目, 是急诊一线医务人员必备技能[1]。因护理本科教育中未进行系统学习[2],护生均反映对血气各参数理解困难,短期内使其能对血气结果进行分析,是急诊护理教学难点。为寻求解读血气分析更优的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6年7月-2018年 4月在我院急诊实习的70名全日制高护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人,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研究方法

实验组:运用CBL与互动教学联合模式;对照组:运用传统LBL。两组授课教师均为同一副高职称带教老师,学时和授课教材相同。具体安排如下:

1.2.1 实验组 (1)课前:学生预习教材,准备难点问题。(2)课堂理论教学:简述血气分析反映哪两个系统的功能;在众多参数中,仅详细讲授酸碱失衡三要素即:PH 、PaCO2、 HCO-3♂,通过互动判断全员已掌握三要素的意义及正常值后,选择典型案例讲解分析步骤,每讲一步随机选两名学生互动。先分析PH,结合病情对酸碱失衡初步判断;再讨论PaCO2的变化,其方向与pH相反,提问该病人PaCO2意义;第三步讨论HCO-3♂,其方向与pH相同,同样问该病人HCO-3♂的意义,在二、三步穿插讨论原发呼吸和代谢障碍时,pH、PaCO2 、HCO-3♂变化;第四步讨论PaCO2和HCO-3♂均异常时,哪个变化与pH变化更相符,与基础值偏离更大?其病因可能为始动因素,另一个则为代偿因素,通过四步分析使学生诊断思路清晰。(3)课堂例题讲解:在学生分析要领完全掌握前提下,选四个单纯型和一个混合酸碱失衡例题,每题皆由老师引导,学生代表分析,最后将三要素带入计算公式,结合病历作出最后判断。老师根据例题涉及知识点,简述相关参数意义。(4) 讲课结束前解答学生共性问题,剩余参数作为课后学习内容。

1.2.2 对照组 采用同样课前预习,授课时按LBL,对血气分析基础知识、书中所有参数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常见病血气特点等知识全面讲解,之后选与实验组相同的例题讲解如何用公式计算。

1.3 评价标准

教学结束后由非授课的急诊科副主任进行效果评价。先填写匿名调查表,通过学生对相关问题肯定和否定回答,来评价教学效果,肯定回答2分,否定回答1分,总分为10分;之后随堂测验10个涉及各型酸碱失衡试题(非课堂分析例题),总分100分,测验时间50分钟。通过对比,进而评价两种教学法的优劣。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两两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测验结果 实验组成绩 (88.34±7.46)优于对照组成绩(63.29±9.21),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自我认知和学习效果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LBL是以教师为主导,属“填鸭”式教学。短时间内大量知识被灌输,使学生对知识点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尤其像血气分析这样指标多,且需临床知识融汇贯通的难点,亟需相应的教学改革解决矛盾。CBL源于 20 世纪美国哈佛大学法学课程,随后在医学专业应用广泛[3],它是临床情景的一种模拟,适用于医学生由理论到实践的实习过渡期。互动教学是现在极为推崇的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学到发挥主体作用,在轻松和活跃的气氛中完成学习。

CBL与互动教学结合的优点:首先教师营造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使之尽快形成临床思维;其次教师在恰当时机穿插讲解知识点,在不打断学生讨论节奏的前提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实验组学生对血气分析产生浓厚兴趣,利用急诊危重病人集中的教学资源,不仅提高了自身护理水平,还能参与科室危重病例讨论。缺点:学生长期接受LBL,在开放式学习中畏手畏脚,课堂易出现冷场,所以要求教师有较强的调节课堂气氛能力,既熟悉教学内容, 还能灵活驾驭课堂教学过程。总之,在急诊护理血气分析教学中,CBL与互动式教学结合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尚文. 临床动脉血气实例精解:“二断五定”快速判读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

[2]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第5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

[3]Robert Steven. Law School: Legal Education in America from 1850s to 1980s[M].Carolina:The University of Carolina Press, 1983:102.

猜你喜欢

血气分析急诊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