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应用效果评估

2020-04-26吴学艳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冠心病护理

吴学艳

【摘 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并分为研究组和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自评表结果和患者住院时长。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自评表结果(40.21±3.90)分(41.03±4.62)分均优于基础组患者的(49.83±07.15)分与(48.57±6.63)分,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长(5.23±3.01)d也短于基础组(9.07±4.25)d,P值<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起着显著的正面影响,值得在后续类似病例治疗中用作参考。

【关键词】冠心病;护理;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137-01

前言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持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也居高不下,成为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冠心病的背后诱因之多,如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大气污染等多方面因素均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有不少患者存在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症状。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楚与不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因此在接诊治疗时,医师护士更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和就诊感受。本次研究就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治疗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对其临床的护理干预后对比各项指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分布在53岁至77岁,平均年龄(63.42±4.82)岁,病程2至12年,平均病程(6.34±1.42)年。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基础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上述患者经我院临床确诊为患有冠心病同时合并心律失常症状。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患者、肝、肾功能衰竭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等其他重症病患者。上述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记录。

1.2 方法

基础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包含药物治疗、定时心率检测等。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优质的综合护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因患者多为首次发病、对自身疾病知识了解不足,存在恐慌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同时冠心病疾病的发病症状通常较为急促且强烈[2],患者不适感较强。医师护士成立专门的护理组,就研究组患者进行统一病情讲解,促成患者间相互扶持鼓励氛围。

②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康复护理训练,特别是较为年轻的首次发病患者、根据其病情程度指导其每日的训练计划,以提高患者心脏的血液循环能力,提高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治疗时长[3]。

③由专业的医师来面向患者家属进行专业的健康宣教,其中包括患者的治疗方案、治疗原理,排解家属紧张焦虑等情绪,减少后续治疗中的抵触感,提升治疗方案的依从性;探讨疾病诱因,减少后续治疗中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使家属了解患者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检测患者的身体异常反应,家属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并通知医师。

④医师护士在患者入院时需注意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病情严重程度安排个性化舒适的病房、如部分老年行动不便的患者尽可能安排洗手间靠近床的房间。给予患者日常生活的指导,细致的为患者做心理状况评估。在患者的饮食上予以人性化的引導与建议,如喜好重口的患者,引导其进食前使用白开水淋浸后再食用,减少高纳高脂的摄入,多食新鲜蔬果,多饮用纯净水,有抽烟习惯的患者督导其戒烟并讲解吸烟对冠心病的影响[3]。

1.3 观察指标

对比研究组和基础组患者在出院时的抑郁自评表SDS得分、焦虑自评表SAS得分、接诊住院时长。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住院时长、SDS、SDS自评表得分用均数±平均差来表示,t用作检验,P值<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DS、SAS自评表、住院时长

对比研究组与基础组患者出院时的抑郁自评表和焦虑自评表得分可见,研究组的SAS自评表结果(40.21±3.90)分与SDS自评表结果(41.03±4.62)分要明显优于基础组的(49.83±07.15)分与(48.57±6.63)分。研究组的住院时间(5.23±3.01)d也明显低于基础组的(9.07±4.25)d。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3 讨论

冠心病疾病作为中老年患者的高发疾病,同时也是威胁性较高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症状急切、不可预估、不适感明显等症状,为这类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打击较大,因对病情的未知恐惧情绪所导致,故我院就这类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人文关怀的多方面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诊的体验,减缓其紧张抵触的就医情绪,增加后续治疗的效率,降低住院时长[4],在临床上取得了优异的护理效果。

在人口老龄化同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事业的发展也不光光局限于疾病本身,患者对高质量高护理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体现了医师护士在面对这部分患者时,严谨细致高质量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综上,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优质的护理模式能在临床中取得显著有效的治疗结果,值得后续类似病例中作为参考并推广。

参考文献

[1]申常造,胡允兆,黄裕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及心率控制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1):1589-1591.

[2]杨盛.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及心律失常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5):1813-1814.

[3]李沙沙,陈冉婷.冠心病的心理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21.

[4]刘珍.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2):41-42,47.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冠心病护理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