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2020-04-26崔玲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医疗效

崔玲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4例,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中医红藤败酱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红藤败酱汤;慢性盆腔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獻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89-01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1]。慢性盆腔炎以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不孕等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和工作。慢性盆腔炎在西医治疗中主要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但近年来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越来越差[2]。对次本研究根据相关报道,尝试应用中医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2014年修订版)中关于慢性盆腔炎的相关诊断标准。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2~51岁,平均(31.22±8.73)岁;病程1~5年,平均(2.36±0.78)年。对照组年龄21~55岁,平均(32.57±9.04)岁;病程1~6年,平均(2.47±0.8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区别,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口服氟罗沙星胶囊(国药准字H20054417,中发实业集团业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g×6s),每次服用0.4g,分早晚两次服用。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7634,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ml:甲硝唑0.5g,氯化钠0.9g),每天一次,每次100ml。

观察组采用红藤败酱汤加减治疗方式。主方:忍冬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红藤15g,党参片15g,益母草15g,丹参15g,制香附15g,茯苓15g,王不留12g,穿山甲6g,升麻6g,砂仁3g。带下良多、色黄者去茯苓,加土茯苓30g,茵陈15g,浙贝母10g;腰骶酸痛者加淫羊藿15g,杜仲15g,续断片15g;输卵管积液者加石苇15g,猪苓10g,琥珀6g。每日一剂,加水熬制三次,将三次熬制药业混合得400~600ml药液,分三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以7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评价患者疗效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关于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2014年修订版),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生化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病灶区域明显好转者为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生化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接近但尚未未完全恢复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患者病灶区域有一定转好表现为有效;经治疗后不能达到有效和显效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23%。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8.2096,P=0.0042(P<0.05)。

2.2 两组临床有效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2例,呕吐1例,共3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3例,呕吐2例,失眠1例,心悸1例,皮疹1例,共8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4791,P=0.0192(P<0.05)。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痛经”、“带下病”、“腹痛”等范畴,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结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病机主要是由于湿热邪毒之气入侵体内,并聚于胞宫,以至于气血失和、任冲二脉受损[3]。因此,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主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本研究中所应用的红藤败酱汤以红藤和败酱草共为君药,共同发挥平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而方中穿山甲、丹参、王不留等同用可增强活血化瘀效果,砂仁、茯苓、党参等合用具有健脾化湿,也有利于促进盆腔炎症的吸收[4]。本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应用红藤败酱汤治疗后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同时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由此可见,中医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亚亚,刘亚妮,何娟娟.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联合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2):100-101.

[2]王晓敏.红藤败酱汤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0):33-35.

[3]朱敏,程红.二丹红藤败酱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1):142-145.

[4]赵可.自拟红藤败酱汤联合头孢曲松钠及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研究[J].药品评价,2019,16(3):41-43.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中医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