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氢氧化钙糊剂与樟脑酚在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04-26林家存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林家存

【摘 要】目的:研究氢氧化钙糊剂与樟脑酚应用于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慢性根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分析组患者使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治疗,普通组患者使用樟脑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细菌检出率:分析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细菌检出率低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療有效率:分析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治疗有效率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糊剂应用于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氢氧化钙糊剂;樟脑酚;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42-01

牙齿根管感染形成的局部慢性炎症反应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发病后咀嚼功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叩痛,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根管治疗,进行根管治疗可从炎症源头治疗疾病,根管预备、消毒以及填充属于根管治疗三部曲,根管治疗中的根管消毒步骤对于临床疗效影响最大,属于关键治疗环节,根管消毒可深入根尖,消除根管侧枝医疗器械和冲洗液无法触碰到的微细结构,消除其中残余的毒素以及细菌,临床上应用于根管消毒最常用的药物有氢氧化钙糊剂、樟脑酚以及甲醛甲酚[1]。本文旨在分析氢氧化钙糊剂与樟脑酚应用于慢性根尖周炎中的临床效果,现作以下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根尖周炎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将其划分为分析组与普通组。选入标准:患者无系统性疾病;患者接受治疗前未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分析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53:47,年龄最大者为61岁,年龄最小者为20岁,平均年龄为(49.1±5.7)岁;普通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54:46,年龄最大者为62岁,年龄最小者为21岁,平均年龄为(49.5±5.3)岁。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比例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同期比较价值。所有患者均已提前了解根管治疗方案,自愿接受治疗基础上参与研究。本次研究方案已通过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核批有正式文件。

1.2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根管治疗前均拍摄X光片,打开牙髓腔后,揭开牙髓室顶,进行根管预备治疗,使用浓度为5.2%的次氯酸钠溶液对牙髓腔进行消毒,使用生理盐水进行交替冲洗,后使用吸潮纸尖对根管进行干燥操作[2]。进行根管填充时,分析组患者在螺旋填充器下导入氢氧化钙糊剂,而普通组患者则使用光滑髓针封入樟脑酚棉捻。两组患者均使用氧化锌暂时封住室顶,一周后至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患牙细菌检出情况,根尖牙周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2)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计算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显效人数+治疗有效人数/总人数×100.00%)。治疗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根管愈合良好,牙龈红肿小,患牙无炎性液体渗出;治疗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患牙炎性渗出液减少,牙龈肿痛得到改善;治疗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牙龈肿痛无改善,患牙炎性渗出液增多。

1.4 统计学方法

课题研究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集中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形式表示,当检测后的P值低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患牙细菌检出率比较

分析组患者接受治疗共有11例患者患牙检出细菌,梭杆菌7例,丙酸杆菌4例,细菌检出率为11.00%;普通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共计有28例患者患牙检出细菌,梭杆菌17例,丙酸杆菌11例,细菌检出率为28.00%。分析组细菌检出率高于普通组,双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如下文表1所示,分析组患者中共计有89例患者治疗显效,10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9.00%;普通组患者中共计有78例患者治疗显效,16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分析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属于多种细菌引发的混合性感染,主要感染细菌有厌氧菌以及碱性厌氧菌,由于细菌菌落不易被清除,导致根尖周病治疗难度较高,当前首选根管治疗方案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消毒效果直接影响根管治疗最终疗效,理想的根管治疗药物需要具备较好的渗透性,消毒作用好的同时刺激性要低,同时药效发挥作用时间要长。氢氧化钙糊剂具有非常强的碱性,PH值通常为9-12,所释放的氢氧根离子可用于中炎症反应产生的酸性物质,保护根尖周组织不受氢离子刺激。氢氧化钙糊剂还可损伤已经发生感染的根管细菌内细胞膜,促使细胞膜蛋白质变性,可损伤细菌的DNA,从而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果,可抑制细菌复制,同时还可杀灭细菌,产生的强碱性环境还可杀死根管壁细菌内残留毒素,有助于根尖周组织在弱碱环境下进行组织修复[3]。氢氧化钙糊剂溶解和释放速度均较慢,因此消毒作用持续时间长,同时组织相容性好,致敏风险低。樟脑酚镇痛作用以及抗菌作用较好,但是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具有半抗原性,机体受刺激后会引发免疫反应。

综上,根尖周炎患者接受根管治疗使用氢氧化钙糊剂作为消毒药物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少雅.根管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使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和充填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3):276-277.

[2]阴平,李静,孙胜磊.氢氧化钙糊剂与樟脑酚在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04):87-88.

[3]李凤莉,陈梅,陈玲.氢氧化钙糊剂与樟脑酚液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22):50-51.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