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

2020-04-26张牧笛

中学生天地(B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格雷人工智能人类

张牧笛

“人工智能”这些年来声名鹊起,逐渐为大众所熟知。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对人类未来会产生何种影响的讨论比比皆是。乐观者认为,人工智能会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如马云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说:“人们应该有更多的自信,AI不是一个威胁。”担忧者则对此心存忧虑和恐惧,甚至相信人工智能会像《终结者》一样消灭人类……至于哪一种会在未来出现?那就要看人类的选择了。

人 在 此 岸 , AI 在 彼 岸

最近在读郝景芳的科幻小说集《人之彼岸》。6篇小说都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从程序应用、人形机器到超级智能,AI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有的可以模拟人类行为和对话,却不具备人类真正的情感;有的人格优化,具有积极性和理性,却与真实的人类格格不入;有的可以保存人类记忆,复制人类身体,以至生死变成了一种伦理问题。

科技的进步未必一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未来,人机的结合会导致人丧失本真性,到头来,受伤的是我们,而不是技术。所以说,更令人担忧的不是机器变得像人类,而是人类变得像机器。对于未来,作者并不担心人类文明受到威胁。她认为,虽然人工智能有着人类比不上的高智能和超能力,但它们距离人类心智还有一段距离。因为AI在以下三个方面无法和人类匹敌:综合认知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自我表征的能力。也就是说,AI没有自我意识,get 不到你的情绪、情感,也没有想象力、创造力和进一步决策的能力。

何 以 为 人

—— 机 器 人 能 获 得 人 权 吗

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否会产生自我意识?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是源于AI和人之间的智能水平越来越接近。科学家们预测,人工智能有望在2040年超越人类普遍智能水平。人类对于地球的统治教给我们一个道理:智能就是力量。也就是说,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创造出来,将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东西,而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只能屈居其下。这一切,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就会发生。

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何为真正的我”“何为真正的人”,而且害怕自己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生命和非生命,到底还有没有界限?而谁又是谁的掌控者呢?没有人能够保证,人类的最终结局不会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在与AI的抗争中一败涂地。

当我们有能力创造出一个有自由意志与复杂人性的仿生人时,TA能称作是一个人吗?电影《银翼杀手》改编自菲利普·迪克的遗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影片中的仿生人被植入了自我意识,对本我的追寻,对命运的抗争,使得复制人有了求生之欲和永恒之念。它们被放到人类中间,是如此出类拔萃,个个都是俊男美女,而且综合能力和各项素质极高。不过即使它们如此优秀,也仍然没有人权,且只有4年的寿命。

随着故事的推进,“仿生人是否属于人”的问题升华到了“人类存在的合理性”上:人权究竟依靠什么来获得?是根据其躯体是否为血肉之躯,还是根据生物学上的遗传,或是它们对人类文化的掌握?被视为异类的仿生人,苦苦追寻人类终极问题——永恒与消失的答案。如影片中的经典台词:“所有时刻终将消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

我们能不能够真正揭开自己所处世界的奥秘?这是电影抛给我们的另一个问题,也是它所展现出的对于人类未来的悲观与忧虑。

人 类 未 来 , 升 级 还 是 消 亡

人工智能与人类抗衡的探讨,是科幻影视作品的一大养料。人工智能或复仇,或失控,或对抗、压迫人类。虽然每部作品的侧重点不同,但无一不隐射出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2018年上映的小成本电影《升级》中,男主格雷被植入了朋友发明的AI芯片,一款名为STEM的人工智能。它可以参与并控制格雷的身体,并能够与格雷本人对话。一开始,“智脑”遵循着机器人三定律,完全服从格雷的指挥。但它在格雷脑中控制力不断增强,逐渐呈现出不容置疑的图霸野心,一步步得到了格雷的更多权限,从发声许可到暴力许可,智脑对人类意识的控制权也在欲擒故纵中不断增强,直至最后反客为主,彻底取代了人类。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在终级失控的处境中,人类完成了在未来世界的自身崩坏过程。

幸运的是,正如希區柯克说过的——这只是一部电影。

猜你喜欢

格雷人工智能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数读人工智能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