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起武昌起义的两个“偶然”

2020-04-26汪俊杰杨林样

求学·理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孙武偶然性汉口

汪俊杰?杨林样

关于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或许大家都知道是熊秉坤,因此还有了“熊一枪”的说法。因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一》中指出:“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所以“熊一枪”这个说法广为流传。熊秉坤积极参与武昌起义的筹备工作,对武昌起义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从宏观上来说,他被当作武昌起义首位发难的代表人物是没有问题的。但其实最直接引起武昌起义的是两个“偶然”事件。

1911年9月24日,在武昌,一群革命党人聚集在一起商讨一个惊天的秘密,他们决定在10月6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但革命党人的举动引起了清廷的察觉,他们不得不推迟起义时间。

可10月9日那天,革命组织共进会的负责人孙武在汉口指挥部专心制造起义所需的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有人说是共进会另一个负责人刘公的弟弟刘同,叼着香烟去看孙武他们试制炸药,不小心把烟头投进了装着土炸药的盆里,引起了爆炸。)这一声炮响引起了清军的恐慌,清军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孙武受伤被送往医院。下午5时,熊秉坤收到紧急指示:“汉口炸弹失慎……我等决定今日起事,炮队先行发动。”就这样,武昌起义不得不提前了。

革命党决定当天晚上以枪声为号令,发动起义。到了晚上,各路人马等了很久却不闻炮声。10月10日,几名革命党人被杀,革命党士兵悲愤至极。熊秉坤紧急部署起义,等候时机。谁知革命党人金兆龙荷枪实弹被敌方陶启胜发现,金兆龙索性大喝一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程定国看到这一幕,立刻向陶启胜开枪。革命党人听到枪响,以为时机已到,纷纷开枪,武昌起义随之爆发。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2月,清朝灭亡,中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宣告结束。

后世也许很少有人知道,在汉口那块爆炸废墟下面,有颗炸弹微微一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但仅靠汉口这一声由失误引起的炮声以及程定国危急之下匆匆打出去的那一枪就能燃起推翻清朝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吗?

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我们不能忽视偶然性因素的力量。但是,偶然性的背后暗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的必然性因素是什么呢?

1901年,清末“新政”獎励实业、改革官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为中国社会变革积蓄了力量;废除科举、兴办新学、训练新兵、派留学生出国,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促进了民主进步思想的传播。但因兴办和维持警政、学堂而增收捐税,加重百姓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和民族矛盾。不仅如此,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还为革命起义奠定了组织基础。清政府图谋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而革命党人志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改革与革命的根本目的相悖,所以,这场革命不可避免,是必然会发生的。

总之,我们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拨开偶然性因素的迷雾,深刻认识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必然性因素。

(参考资料:《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上卷)

猜你喜欢

孙武偶然性汉口
《汉口北》
三令五申
孙武宴
《汉口商业简史》 书写江中之城的百年繁华
孙武练兵
良知与责任:赫勒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道德哲学探索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1928—1936年汉口人口规模实证研究
三令五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