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劳动教育校本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2020-04-26周丽红
周丽红
[摘 要]劳动教育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和充分的理论依据。新时代的高中可尝试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展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劳动教育。为此,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结合校情,利用地理优势,开辟了中草药种植园,通过“中草药芳香油提取”项目实现劳动教育的校本化,促进学生内化对新时代劳动价值的体认,以劳创新。
[关键词]高中;劳动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项目化学习
劳动教育的校本化、稳定化和常态化实施,需要一个课程系统的有力推进。劳动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生活和发展需要,运用学校的资源条件,培养学生对劳动的“价值体认”[1]。劳动教育重在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习惯和观念,并形成基本的劳动技能。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些干部子弟学校的教育提出批评:“从小学到大学,一共十六、七年,二十多年看不见稻、菽、麦、稷,看不见工人怎样做工,看不见农民怎样种田,看不见商品怎样交换,身体搞坏了,真是害死人。[2]”今天,很多学校对体力劳动的规避,不只源于对学生安全的担忧,也源于对已有物质丰盈社会的依赖,潜意识里认为某些技能的缺失并不影响生活。这种认识是肤浅、短视且有害的。劳动形式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人类不断进化的条件,也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3]。高中阶段的劳动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劳动潜力,涵养学生深厚的劳动情怀。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做到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更好地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高级中学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项目构建,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服务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采取与真实情境相结合的项目化劳动实践方式,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劳动技能,并获得深刻的劳动价值体认。
学校结合2017年版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4]的要求,注重多学科的融合,鼓励多样性的创新,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设计并制作实物产品,在规范操作中实现劳动目标,并体会劳动创造带来的成就感。
二、激活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劳动教育全属性机制
学校努力使新时代的高中劳动教育在内容上实现传统文化与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理念的融合,坚持体力和脑力并举,使学校成为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劳动所具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诸元素相互结合、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也使得劳动教育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点。因此从相互联系的观点看,实现五育融通融合的辩证统一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劳动教育具有经验性、先进性、前置性的人生核心素养培育活动的鲜明特点,具有教育的全属性机制,是人生第一教育[5],是人的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也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综合育人,达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标[6]。
项目化学习的定位,应体现“将学科学习的学与教方式的变革与真实问题解决情境的整合”[7],要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活动项目。因此,学校根据所处的地理区位条件,以项目化学习作为学习策略,同时结合国家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和化学必修1、选修5的学习内容,构想了“中草药芳香油提取”的劳动教育项目,对国家课程校本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三、校本化的劳动教育项目实施路径
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项目式劳动教育,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基本思路与策略。“中草药芳香油提取”项目是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学校资源条件确立的,涉及中草药种植及其系列产品的制作与服务。该项目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讨论并提出实施构想,通过跨学科方式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开展植物芳香油产品的制作、推广与应用实践,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并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实践中,学校将“一课堂、一花园、一读物、一成果”系列探究活动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中医药知识,助力学生健康人生,并将相关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1.开辟中草药种植园地
学校所在的增城区位于广州市东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学校依山傍水,枕倚巍峨蕉岭,直视绮丽东湖,全年都可栽培作物。为落实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植物芳香油的提取”为课程资源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结合校情并融合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专门开辟了中草药种植园地,种植了大量的薄荷、艾草、香茅、香樟等既可用于提取植物芳香油,又具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以便于将化学、生物、物理等多学科整合在劳动课程中,使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真正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实起来”“酷起来”,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
2.中草药芳香油提取
(1)建立预测芳香油成分性质的数学模型。以艾草和香茅芳香油的提取为例。艾草芳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和三萜类化合物等;香茅油的成分以香茅醛为主,其次是香叶醇和香茅醇等。在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性回归法建立了芳香油分子性质数学模型“S=68.6(x/y)-7.4”,其中S为芳香油溶解性,x/y为芳香油分子结构要素,这是本项目的独创。这一数学模型用于预测芳香油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芳香油的理化性质稍有差异,主要表现为溶解性(如微溶或难溶于水),在水中的稳定性,以及是否需要加热等。芳香油的各种成分均有较强的挥发性,因此操作过程应尽量避免暴露在空气中,以减少损失。
(2)中草药芳香油的提取方法。学生采用了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中草药芳香油。首先,蒸馏预先粉碎的艾草或香茅与清水的混合物,混合比約为1:4;接着,从蒸馏所得油水混合物中分离出油层;最后,加入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得到艾草或香茅芳香油。
(3)植物纯露的收集和综合应用方法。分离出芳香油后的水层就是纯露,纯露中含有少量芳香油,还有一些植物营养物质,包括水溶性(如维生素C)和小部分油溶性(如维生素A)两大类,温和不刺激,香味清淡怡人。学生们采用新鲜未干燥的艾草或香茅进行蒸馏,提高了纯露中水溶性物质的含量。
3.芳香油系列产品的设计与制作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中草药芳香油的多样化功能,由此引发学生制作不同类型产品的想法。例如,有的学生发现中草药芳香油具有消炎、镇定的功效,于是决定用这样的芳香油制作祛痘的手工冷制皂、面霜等护肤品。有的学生了解到中草药芳香油能有效驱蚊防虫且安全无副作用,或能帮助疏通经络、增强人体免疫力,于是决定用这类芳香油制作驱蚊喷雾、清凉油、活络油等日用型产品。有的学生考虑到中草药芳香油能帮助人们放松神经、消除疲劳,同时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于是就尝试用这类芳香油制作能舒缓情绪且便于携带的实用型产品,如通草无火香薰等。
4.芳香油系列产品的创新优化
学生在完成产品的制作后,仍不断根据现实需求对产品进行创新优化。例如,学生希望芳香油皂不仅功能优越,在外型上也能吸引人。于是在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后,利用花卉和水果中的天然色素制作出了双色、渐变色等色彩丰富的芳香油皂。又如很多防蚊产品的成分中包含避蚊胺,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利于低龄儿童和皮肤敏感者使用,学生们在了解到中草药芳香油中的桉叶烷和三萜类化合物、香茅醛、柠檬桉醇等成分最能驱走蚊虫后,就创新性地将艾草芳香油和香茅芳香油混合使用,制作了不含避蚊胺的植物芳香油驱蚊喷雾,并调整成分比例,对驱蚊效果进行测试,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实现了以劳创新。此外,学生还对提取芳香油和纯露的植物残渣和落叶等进行了堆肥处理,用作中草药种植场的基肥,改良土壤。
四、项目化教学促进新时代劳动价值体认
“中草药芳香油提取”劳动教育项目包括了种植、采摘、晾晒、蒸煮、提炼、制作、优化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浓缩了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的发展,让学生既体验了体力劳动的辛苦,也获得了丰收带来的喜悦,在科技实践中实现了劳动教育的创新。
从劳动教育的价值认知层面来看,“中草药芳香油提取”项目落实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为学生提供了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深度学习的实践场域,符合人类求知的本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综上,这种建立在项目化学习基础上的劳动,更能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型劳动能力,发展出跨学科的新型劳动素养,也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教育所蕴含的劳动价值体认这一核心特征。
参考文献
[1]成尚荣. 价值体认:劳动教育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19-6-5.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3]新华日报评论员. 激发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强大力量[N].新华日报,2018-12-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12-17.
[6]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9.
[7]夏雪梅.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融通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J].人民教育,2018(1):61-66.
(責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