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山县稻蟹豆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2020-04-26孙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河蟹效益大豆

孙丹

摘要    本文总结了稻蟹豆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包括稻田改造、蟹苗选择放养、稻苗优化配置、适时种植埂豆、科学投放饵料、净化水质、稻蟹除害等环节,分析了养蟹稻田的土壤状况、生态环境、田间生物结构以及种养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期为稻蟹豆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河蟹;大豆;综合种养模式;效益;辽宁盘山

中图分类号    S511;S529;S96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7-020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稻养蟹、蟹助稻、稻增产、蟹丰收”,这是盘山县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所带来的稻蟹双赢效果的真实表述。稻田养蟹与渠埂种豆已被稻农广泛认可,稻蟹综合种养已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兴产业,盘锦河蟹也成为了地产标识。

1    稻蟹豆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稻田养殖成蟹的主体技术包括严格选种、合理放养、优化配置、科学投饵、调节水质、防病除害、加强管理等,创造适合水稻和河蟹共生的环境条件[1-2]。在灌排水渠坝埂种植大豆、蔬菜、玉米等作物,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抑制杂草生长。

1.1    养蟹稻田的施工改造

稻田改造的要點是“深沟高畦”,以解决水稻不宜长期淹水和河蟹不能缺水的问题,达到既满足河蟹生长发育、又适合水稻高产栽培的田间环境,水稻与河蟹协调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田块四周挖环形沟,环沟距田埂50~60 cm,环沟宽50~60 cm、深40~50 cm。面积较大田块田间挖“井”字形、“十”字形或条形沟。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在养殖田一角或沟边按养殖面积1/4修建暂养池,暂养池深度以1 m左右为宜;也可利用坑塘、沟渠等进行暂养。

1.2    蟹苗投放与养殖管理

蟹苗养殖的要点是“早放精养”。早放河蟹,使杂草在萌芽状态、害虫在虫卵或幼虫状态即被取食,达到生态除草、防虫的效果。暂养池、养殖田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450 kg/hm2左右。蟹苗选择肢体完整、活力旺盛、体色有光、无寄生虫附着、规格整齐的一龄扣蟹,规格以80~120只/kg为宜。放养前进行扣蟹消毒。暂养从3月下旬开始,5月10日前结束。稻田在水稻移栽1周后进行放养,均一次性放足养殖数量。暂养投放密度为6万~9万只/hm2,稻田投放密度为7 500~10 500只/hm2。饵料投放采取“动植物饵料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日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10%~15%;饵料投放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色、摄食量等而定,注意做到定时、定位、定质与定量[3]。

1.3    水稻移栽秧苗配置

稻苗移栽的要点是“边密中疏”,将河蟹养殖沟的秧苗转移到种植田后,调控水稻的通风透光状况。采取沟边增加密度、中间宽窄行距(由30 cm改为40 cm+20 cm)的秧苗配置形式,移栽21万穴/hm2左右。环沟两侧水稻密植,利用边行优势弥补环沟占地减少的水稻穴数,保证总体上水稻移栽穴数不减少。宽窄行距能够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便于水稻生长后期河蟹活动。移栽时间适当提早;除草剂选用高效低毒药剂,采取移栽前封闭除草的措施,河蟹放养后不再用药,人工拔除杂草。

1.4    渠埂种植大豆或其他作物

渠埂种植的要点是“稀植矮化”。水田泡田后水稻移栽前适时抢种,既可充分利用生育前期光热资源和渠埂高度带来的边行优势,又不影响水稻后期生长。渠埂养分充足,密植容易使大豆营养生长过旺,导致结荚减少并引发水稻边行病害。因此,通常渠埂两侧各进行1行穴播,穴距20~25 cm,每穴播3粒。在大豆盛花期喷施矮壮素,以控制高度、促进分枝,从而减轻其对水稻影响。渠埂种豆最好鲜食,清空渠埂,改变水稻后期通风透光条件。

1.5    稻蟹共生期的田间管理

稻蟹共生期的田间管理要点是“蟹壮稻丰”。河蟹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多次蜕壳,蜕壳期是河蟹生长的敏感期,需要通过加强管理来提高成活率。一是调控水质。夏季高温每周换水1次,春、秋季节每2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左右,先排后灌,水温变幅3 ℃内。每15 d泼施生石灰1次,用量为15~20 g/m3。定期施用底质改良剂等清理沉底残饵。二是病害防治。做好预测预报;治疗采用微生态制剂,增强抗病能力,促进河蟹生长,改善水质。三是巡田防逃。观察田间水质的变化和河蟹摄食等情况,检查并及时修补防逃设施,清除河蟹天敌。四是水稻施肥。多施有机肥和生物肥,减少化肥用量;化肥追肥时要避开河蟹蜕壳期,采取少量多次的办法。

2    稻蟹豆综合种养模式分析

2.1    稻田土壤性状

连续多年的定位监测结果显示,养蟹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和水解性氮含量增加明显,平均每年增长幅度分别为3.52%、3.19%、5.94%和5.89%。生育期内微生物总量增加1.65倍,水稻根际土壤特殊生理类群细菌总量明显提高,表明养蟹稻田的土壤微生物更活跃,对肥料分解利用更有利[4]。渠埂种豆由于水田肥力较高,溶于水中的肥料被土壤毛细管吸至田埂,可满足大豆生长需要,无需施肥;大豆根瘤菌吸附空气中的氮,进一步培肥田埂土壤,经与田土交换,起到培肥土壤作用。

2.2    田间生态环境

养蟹稻田通过养蟹沟对田块的分割以及水稻宽窄行距栽植等形式,提高养蟹稻田的通风、透光、降湿和增温性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优化植株株型结构(基部节间缩短、上位节间伸长、茎粗增加)和水稻群体结构,增强茎秆强度和抗倒能力,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保障。养殖沟为水体应对气温的变化提供了缓冲,营造了河蟹良好的生育场所[5]。渠埂种豆可以抑制田埂杂草生长,充分利用水稻生长前期田埂上优越的光、温、水、肥等条件,促进大豆快速生长;大豆植株较矮,对水稻生长影响较小。

2.3    田间生物结构

稻蟹豆种养模式中,田间共生稻蟹、渠埂种植大豆、沟渠生长水草,增加了植物多样性,营造了利于水稻害虫天敌栖息和繁殖环境,进而增加有害生物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控制水稻有害生物滋生[6]。河蟹捕食稻飞虱、稻潜蝇等害虫,取食田中多数杂草嫩芽(对野慈姑等杂草的防效90%以上)。河蟹活动刺激水稻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水稻宽窄行距种植形式等创造了抑制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渠埂种豆还能提高水田种植的整体美感。

2.4    种养效益状况

水稻由于采取宽窄行距种植形式,改善了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产量会有所增加。河蟹、大豆和谐共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科技创新技术模式,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以水稻平均产量为9 000 kg/hm2(平产)、产值2.7万元/hm2、纯利润为1.5万元/hm2,河蟹的平均产量为450 kg/hm2、产值达2.7万元/hm2、纯利润为1.5万元/hm2,大豆平均产量为225 kg/hm2、产值900元/hm2、纯利润为750元/hm2计算,较单独种植水稻增加纯收入15 750元/hm2。即使考虑稻蟹综合种养水稻存在减產可能,按减产1 500 kg/hm2计算,其效益仍可增加1.2万元/hm2以上。

2.5    稻蟹种养综合分析

稻蟹豆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土壤、水、生物资源,可更好发挥稻田种植功能、养殖功能和生态功能。养蟹稻田水温有利于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生长,为河蟹提供部分饵料,河蟹取食杂草和捕食害虫,减少农药使用;河蟹活动疏松土壤,其排泄物能够培肥地力、促进水稻生长;稻株繁茂为河蟹提供适宜栖息场所,形成了田间种稻、水体养蟹、虫草蟹饵、蟹粪肥田、蟹稻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结合,达到了保障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7-8]。

3    稻蟹豆综合种养模式发展建议

3.1    加大稻蟹种养技术研发力度

选育与引进优质河蟹品种,研发优质蛋白饲料,依据河蟹生育规律和季节搭配不同种类和相应数量饵料,提高稻田养殖河蟹的产量和品质。选育优质抗病耐淹水稻品种,适应养蟹稻田需要,保持适当水层的生长环境。筛选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生物制剂,防止化学药剂伤害河蟹。研究稻蟹种养模式配套机具,提高机械化程度。

3.2    培育稻蟹种养产品市场品牌

通过推广应用稻田综合种养的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强化水稻、水产的品牌效应。加强蟹田大米、河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健康理念宣传,提升自身品牌价值。扩大市场影响,实行订单化生产,避免捕捞后随行就市销售对养殖业者收益的波动影响,进而减少出现稻蟹综合种养面积的波动。

3.3    建立稻蟹特色种养产业模式

随着蟹田有机大米或绿色大米认可度的逐步提升,带动大米销售价格一定幅度的提升。通过打造稻田养蟹产业链条和河蟹、大米知名品牌等措施,品牌效应带动收入增加。发展类似果园采摘类的捕捞休闲、观光农业,提升稻田养殖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带动稻田养蟹收入进一步增加。

4    参考文献

[1] 徐敏,马旭洲,王武.稻蟹共生系统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9):1828-1835.

[2] 李岩,王武,马旭洲,等.稻蟹共作对稻田水体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7):838-843.

[3] 王昂,王武,马旭洲.稻蟹共作模式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J].吉林农业科学,2013,38(3):89-92.

[4] 罗喜秀,李成芳,陈灿,等.稻蟹共作模式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9,33(5):352-355.

[5] 徐敏,马旭洲,王武.稻蟹共生系统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和河蟹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9):1828-1835.

[6] 刘恒.发展稻蟹共生种养产业推进乡村振兴[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8):136-137.

[7] 孔令富,卢玉发,向磊,等.曲靖市蟹稻综合种养技术探析[J].科学养鱼,2019(8):31-32.

[8] 刘德建.山东稻蟹生态共生种养试验研究[J].中国水产,2016(9):95-97.

猜你喜欢

河蟹效益大豆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大豆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