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研究前沿

2020-04-26于新东

兵团党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论特色习近平

[摘要]系统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体系,进一步做好相关研究的主攻方向及着力点,不仅有利于强化对这一指导思想的学习领悟,而且有利于拓展及深化对其研究的选题角度、框架构建、观点方法的提炼与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创新与研究前沿主要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的论断、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观点、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理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等方面。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研究前沿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1—0011—09

[作者简介]于新东,男,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市教育卫生系统“十九大”报告宣讲团专家,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

为深入学习与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全党全国人民在“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的伟大新征程中不断以这一指导思想更好地武装头脑、引领实践,本文分析梳理其主要创新与前沿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从而更好地把学习实践引向深入。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看,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宗旨观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与升华。

(一)以人民为中心宗旨观的理论创新

1.创造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不仅进一步强化与发扬了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意识,而且体现了极强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因而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明确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对此,旗帜鲜明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2.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创造性地使得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得到了进一步的具体化、长期化和持续化。从一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开始,拉开了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宏伟巨幕、写就了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鸿篇剧作,也必将由此开启长治久安的美好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进一步承诺要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意味着,将更加具体、更加细致地落实到扶贫攻坚战上,体现在人民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上;更加根本、更加扎实地体现在健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上,明确要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更加立意深远、更加志存高远地把我们的奋斗目标确立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以人民为中心宗旨观的研究前沿

1.进一步从以人民为中心宗旨观出发,研究把握该思想体系的本质属性及根本特征。具体地看,该思想体系既深刻又广博、既精准又宏大、既创新又继承,所以其本质属性及其根本特征是丰富多彩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宗旨观是整个这一思想体系所具备的各项属性特征中最内在属性与最鲜明特征之一。明确这一条,我们就能够在其本质属性及其根本特征的进一步研究中始终不脱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观这个原点。进而深入开展关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宗旨观的时代背景与宏观形势、重大意义与历史地位、科学内涵与主要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前沿研究。

2.在科学界定并系统阐述这一宗旨观所赋予整个思想体系的本质属性、根本特征、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围绕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宗旨观的价值取向、战略意义与政策指向等方面进行前沿探讨。比如,就会更加有意识地加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对策举措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长效机制研究等等。而且反过来,又可以通过相关研究更深入更具体地折射出整个该思想体系鲜活的、立体的、博大精深的架构、层次及内在联系。

二、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的论断

理论如同指南针,是指导我们一切行动与进一步行动的基本遵循。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①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理论的学习、建设与发展的党。在立党的理论基石方面,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明确的理论基石与信仰支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的论断,从而有利于新时代不断创新发展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而实现党的理论工作永葆生机。

(一)理论创新没有止境论断的创造性贡献

从其理论创新方面而言,不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是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的光辉典范,而且这一指导思想所强调的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的科学论断,其最大的理论创新贡献之处就在于,创造性阐明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在思想和观念上的不僵化和不停步,创造性阐明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穷性和无限性,从而为党的理论创新的永续发展与进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动力。可以说,正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的滋养中,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中国化理论的发扬光大中,习近平同志在戰略定力与理论创造力所构成的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原动力推动下,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就充分表明,既坚定不移、一脉相承,有着无比深厚宽广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的强大基石,从根本上保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精神与真理底气十足;又继承发展、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②有着十分生动鲜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事实支撑,从本质上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气派与时代气息无限。我们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既坚定继承,又创新发展,这两大方面的高度统一、有机贯通、相互促进,成为其在理论品格上的最厚实又最显著的内在特征与精神实质。

(二)理论创新没有止境论断的研究前沿

1.进一步前瞻研究如何坚持源头武装。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无论何时何地,习近平同志始终旗帜鲜明地昭告天下,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①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具有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泉源为指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可动摇。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进一步前瞻研究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新情况、回答新问题、指导新发展。

2.进一步前瞻研究如何坚持理论自信。强大信心是事业成功的无穷精神力量。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论,因为这样的理论自觉是建立在宽广而深厚的历史性成就及变革基础上的。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前瞻研究如何更好地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从而为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中国的新的原创性贡献。

3.进一步前瞻研究如何坚持联系实际。实践是理论源泉,实际实情就是理论的“地气”,离开实际实情的任何理论都将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可以说,联系实际是一切理论的生命力与生产力的根本所在。那么,如何做好理论创新过程中的紧密联系实际呢?习近平同志为大家做出了最好的表率。那就是,始终坚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理论。研究这一重要论述,成为相关前沿研究的主攻方向。

4.进一步前瞻研究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如果说改革是问题倒逼而产生的,那么,理论创新同样是由问题呼唤而作出的。离开问题的标靶,一切创新都将落空,理论创新也将陷入虚无。基于此,习近平同志以源头与原理开路、继承与发展并进、理论与实际结合,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等多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这就告诉我们,在这个方面最大的研究前沿就是如何更好地以前瞻研究看准问题、如何更好地以前瞻研究倒逼现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由此可见,理论创新没有止境的论断是该思想体系的源泉性部分与方法论部分,是做好研究分析的指挥棒。所以说,只有从理论基石、理论源泉、理论创新、理论自信等理论维度开展前沿研究,才能更加深刻体悟到这一指导思想的理论品格与真理光芒。

三、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基础上的行为铁律,实践是正确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又是干事创业的唯一途径。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对认识、对实践、对实干最为经典的阐述与诠释,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能够形成正确理论并具备强大执行力的生动写照与事实根源。站在新时代这一我国新的发展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结合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日益增强,进一步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有力引领全社会持续奋进。

(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同志是把“实践第一”“实干兴邦”的为政之道不断发扬光大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核心与主要代表。他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实干兴邦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联系,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习近平同志的这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从理论上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事业与实干之间的辩证关系,既指明了社会主义事业能否不断成功的决定条件,也指明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路径,同时指明了实践实干的目标与方向,因而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其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围绕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与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因此完全可以说,这一指导思想是在艰辛卓绝的探索中、在辉煌卓著的实践中、在彪炳史册的成就中创立的。一句话,是经过了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的。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指导思想还将在实践的深化发展中、在奋发新作为中不断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硕果。①

(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的研究前沿

1.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内在联系与辩证关系,既揭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同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在本质上的一脉相承,又阐明其在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等方面的与时俱进。通过这一前沿研究,我们就能够不仅知其来龙,更能把握其去脉,从而能够具有建立在充足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基础上的理由与自信去研究得出这样的科学结论,那就是,建立在充分而扎实的实践基础上的这一指导思想一定能继往开来地带领我们不断创造新的发展辉煌。

2.前瞻研究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在落实过程中的体制机制构建与推进路径优化等理论问题。通过研究,既确保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观真正得以落地,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干事创业的自觉性、针对性、成效性,从而使之转化为巨大现实生产力;又为进一步坚持与发展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实践觀提供制度保障和治理支撑,确保在实践实干中做真正的行动派,始终坚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全面抓好与促进各项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顺利实现。

四、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

与时代发展一同跳动,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思想理论与大政方针战略的强大感召力、旺盛生命力所在,从而始终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实现发展、赢得未来。党的思想史如此,人类思想史同样充分表明,一切伟大思想都是在时代洪流中孕育产生的。对此,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十分客观地强调了思想与理论作为时代、历史产物的事实,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另一方面,极为精辟地阐明了思想、理论同时代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往往是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及对这种变化作出科学的回应分不开的。”②

(一)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的创新之处

时代是孕育一切思想与理论的伟大摇篮。因而,一切思想与理论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就说明,脱离时代的思想或理论,终将被时代所抛弃。当然,思想也好、理论也罢,都不是时代的被动和消极的反映。恰恰相反,伟大思想、科学理论都是主动与积极地回应时代、引领时代的。因而,思想与理论是时代的能动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思想与理论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的主动代言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刻变革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时代是思想之母的理论概括,从而使这一指导思想本身既能够牢牢把握时代跳动脉搏,又能够有力引领时代向前发展。一句话,既源于时代,又引领时代,甚至开创时代,这些正是习近平关于时代是思想之母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之处。

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③在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始终做到既立足时代背景、顺应时代发展,又聆听时代的呼声、回应时代的呼唤,進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一方面,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因而必须科学研判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另一方面,提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再一方面,要求从时代所赋予的问题出发,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推动理论创新。

(二)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的研究前沿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以及时代是思想之母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尺性意义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坐标图,是引领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思想与行动上的双重指南针。其思想精髓及其前沿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科学研判时代趋势、分析把握时代机遇挑战、形成提出有效应对战略策略”等方面。

前瞻性地科学研判时代发展趋势,这是当前和今后围绕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开展前沿研究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方面。只有首先科学研判我们所处的时代,洞悉其本质、把握其趋势,做到观大势、才能谋大事,把我们的一切决策部署同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相互呼应,我们才能始终掌握推动发展的主动权。在此基础上,前瞻性地分析把握时代所赋予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开展这一前沿研究时,要注意以时代为标尺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地进行机遇和挑战的研究,既深入分析各种可能机遇,也要动态研究机遇的内涵及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既要充分认识到挑战所带来的压力和制约,也要辩证研究挑战向机遇转化的可能,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我们研究时代机遇和挑战,从而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岿然屹立、行稳致远。最终,在研判时代趋势、分析机遇挑战的基础上,前瞻性地研究形成提出最优应对的战略策略。从伟大飞跃的新发展阶段、历史性变化的关键时期与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三大标志性的新时代特征去深刻总结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始终使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既立足时代,体现时代之需;又回应时代,代表时代之声,引领我们的发展与时代同跳动、共前进。

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论

历史昭示这样一条真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是激励人们不懈奋斗的最深层次与最为持久的内核与支柱。也就是说,民族的、进步的、崇高的、坚定的历史使命是推动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根本动力。随着我国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愈益现实性地提上日程,成为我们可以实实在在为之奋斗的发展目标。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①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论的理论创新

这一历史使命论创造性地把未来愿景同历史脉络有机连接起来,在理论上阐明了未来目标的深厚历史底蕴;把现实担当与未来引领紧密联系起来,在理论上妥善处理好了基于目标使命治理的多维度共赢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我们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②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带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铁肩担当历史使命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在其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得酣畅淋漓、十分充分。在实践维度和理论维度诸方面,深刻阐明了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的丰厚底蕴。

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伟大梦想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进行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他指出,在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之路上,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一定要在“四个伟大”上有新气象与新作为。同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还得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实现。而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是轻易可以实现的,更不可能是自动到来的,因此,他谆谆告诫道:“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③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论的研究前沿

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论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目标性、引领性部分,是深入研究、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科学内涵与实践意义的重要前沿组成,因而必须加强研究分析。其研究前沿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丰富内涵、历史使命与全社会动员的耦合机理、历史使命的当前与长远辩证关系”等方面。

一是在研究分析中始终关注历史使命、把握历史使命,能够更好地增强我们研究的方向感与目的性,使得我们的研究始终具有清晰的方向与明确的目的。为此,应当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国内外形势、强大牵引作用、自身状况、发展进程、实现条件、推进路径、保障机制等重要理论问题,从而为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提供智力支撑与理论指导。

二是进一步从历史重任、使命担当等历史使命理论研究出发,加强研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如何深入人心、如何凝聚人心、如何最广泛并最有效激发全社会力量以及如何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国际认知等问题,从而在理论上未雨绸缪地做好主动思考与充足准备。

三是下一步的创新研究必须着眼于把钢铁般的意志与创造性的智慧统一起来,既锚定最高理想目标从不动摇、永不停歇,又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山峰去攀登,从而把长远目标在一个又一个的具体而扎实的目标实现中逐步达成,从而实现远大理想信念的长远性与紧迫性、宏伟性与具体性的高度有机统一。

六、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观点

这里的发展主要指的是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运动的过程,或者说是不断促进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的这样一种进程。因此说,发展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最通俗、最简略的说法就是,发展是一种人们身处其间能够不断满足自己对物质丰富、精神富足的追求的社会状态与进程。人们对物质与精神满足的永恒追求,这是由人类社会的本质属性所内在规定了的,这种欲求也是推动人類社会不断向前的根本动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史就是一部永不停歇地追求发展的历史。相比较而言,在这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更是心忧天下、情系民生,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关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等重大理论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加以继承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创新性观点。

(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观点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同志以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洞悉和科学分析,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即关于新时代推动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实现这样的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论。具体来看,习近平关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观点主要包含这样一些科学认识与创新主张。

一是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关于新时代发展观的理论与方法论在认识与实践的原点与起点;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是关于新时代发展观的理论与方法论在目标规定上的明确指向与价值取向;三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于新时代发展观的理论与方法论的新遵循与新境界;四是以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突破口,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是关于新时代发展观的理论与方法论在实现路径上的优先安排与终极设计。以上内容构成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主要创新方面。

(二)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观点的研究前沿

习近平同志关于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观点是关于新时代为什么和怎么样坚持发展、立足发展、谋求发展、推动发展、实现发展等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重大问题的集中表述与明确宣示。其理论与方法论意义上的创新研究方向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1.整体上研究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观点的战略意义、时代特征、精神实质、创新理论、丰富内涵、实践价值、政策指向等重大问题。通过这些前瞻性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发展方法论与发展目的性之间的高度统一、协同推进,从而做出理论界学术界应有的理论创新与管用的建言献策。

2.开展或结合或专题的多层次相关研究。既可以把这一发展观点作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以研究,也可以专门专题加以研究。而且,其发展观本身就是博大丰富的,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主题分别加以研究。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何种研究,都必须注重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不应该彼此割裂开来。这样,我们才可能有机联系地把握其整体及其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

3.在其他相关的研究中,要密切联系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观点,确保研究都能一定程度上或直接或间接地对推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有所助益。当然,这种助益既可以是直接的现实生产力意义上的,也完全可以是观念认识乃至理论方法论等间接意义上的。总之,是直接促进发展的或者是启迪发展的都是有益的。

七、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理论

战略是引领行动的指导纲领与方针。一切事业的发展规律均反复表明,决定着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实干。实干就是行动,就是执行,但实干不是蛮干和瞎干,执行也不是盲目或任性,而是说,行动要讲策略,执行要讲方略。这就意味着,科学意义上的实干必须是自觉地、始终地以战略作为行动指南的。因此,只有正确战略指引的实干才会使得我们的事业不断朝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成功方向前进。一句话,我们的一切实践实干都必须是战略引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把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到一个创造性的新高度。

(一)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理论的创新贡献

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深刻变化的宏观战略态势,习近平同志精辟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①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理论的创新贡献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坚持战略思维,从战略高度出发,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审时度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第二,重视战略研判,从战略上全局上对我国发展和世界发展作出科学预判,使我们提出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部署具有指导性和可持续性;第三,明确战略目标,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第四,谋定战略布局,为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登高望远地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明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第五,抓实战略部署,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二)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理论的研究前沿

1.开展有关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也正是习近平关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理论所包含并内在要求的。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②因而,必须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有关理论、方法论、实践养成训练等问题,以期更好地提高我们全党全民族的戰略思维能力。

2.围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应用的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开展前沿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习近平关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理论研究中,尽可能地把研究成果与推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及其实施与完善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研究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战略实施的对策性与操作性,从而更好地在适应、把握乃至引领不断变化发展的国内外形势中进一步审视战略并完善战略。这样,能够极大增强相关研究的现实作用及前瞻价值。

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

放眼全球、胸怀人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是中国共产党在即使是刚刚成立还十分弱小时就已经具备的深厚情怀与宽广胸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不懈奋斗始终镌刻在高高飘扬的中国共产党旗帜上,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一往直前。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创造性提出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成为我们党对外交往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放眼世界、洞察风云,把我们党关于国际问题与外交事务的思想观点方法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国际问题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第一,强调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精准把握世界大势,作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赢得未来;第二,强调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第三,强调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天下为己任,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第四,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因而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第五,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广泛而深远的国际意义,就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与此同时,庄严承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研究前沿

深入系统地研究习近平新时代国际问题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必须更有意识地结合当前全球形势所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既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国际问题与大国外交理论的学术性研究,又要自觉地加强对这些重大课题的深化细化的应用性研究,不断丰富之、发展之。在研究方法论上,研究既要着眼于其国际维度、人类关怀的一面,又要始终把国际维度的研究同国内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互相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式研究。

今后应当更加自觉地把全球胸怀与世界眼光有机融合到学理研究之中。既要把国际问题、大国外交和人类命运等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其国际问题与大国外交理论研究的着眼点与切入点,以增强研究的深度厚度以及说服力;又应当以此为更为宏大、更加长远、更具前瞻意义的重大问题研究的契合点与发散点,从而进一步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乃至人类价值。

九、全面从严治党理论

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成功历史,可以总结的经验有千万条。但说一千道一万,极为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把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摆在兴衰成败、生死攸关的战略高度。在各个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来是一个组织性纪律性十分严明的政党、从来都是通过从严以确保肌体健康的政党、从来是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中实现并巩固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对此,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②

(一)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及其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中摆在牵头抓总的核心地位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新时代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可以说,抓住了办好中国的事情的总开关与总纲领,落实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治理之道与执政之方,③纲举目张、天下澄清。对此,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④

在重大决策部署上,习近平同志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中全面建设党、治理党明确了一系列新提法新部署新要求,明确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明确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一切写入党章并成为党章各项修订内容中的一个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头部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创新贡献的主要方面。在率先垂范行动上,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仅仅一周时间,习近平同志率领全体政治局常委首次离京,专程赶赴我们党的诞生地上海与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由此向全党全国乃至全球发出一个最强烈的信号、奏响一曲最高昂的主旋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始终沿着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康庄大道乘风破浪。这就进一步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理论在实践方面的开拓创新。

(二)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研究前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高举中国共产党这面旗帜、并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及最后一条。由此足见,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要始终把握好这一极其鲜明的、一以贯之的党性特征。

1.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作为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党建有机体系深入地开展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出发,高屋建瓴地构建起了一个党领导一切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建有机体系与优良政治生态。这就为我们研究这一指导思想及其全面从严治党理论提供了不竭的理论与实践来源,今后可以在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等重大问题研究上进一步大有作为。

2.习近平同志充满自信地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①这就指明了未来前沿研究的重要方向。我们的研究应该进一步聚焦到如何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如何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如何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问题上来,这样的研究及其成果就一定能长期而持续地宣传教育发动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勇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责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理论特色习近平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