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如何预防护患纠纷
2020-04-25任琼
任琼
医院手术室作为重要的治疗场所,其护理工作十分重要,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且法律意识有所增强,故造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的比例相对较高,不仅会造成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下降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医院的形象树立。因此,笔者就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发生原因进行阐述,并简要介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预防护患纠纷的措施,希望为手术室临床护理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手术室护患纠纷发生原因
其一,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方面,护理人员是医疗体系中医患关系接触最为紧密的一环,直接影响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观点与看法。手术室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护理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耐心,不顾及患者心理,不愿与患者多沟通,被患者抓住把柄,反而引起矛盾。多数手术室患者缺乏足够的疾病健康知识,对于护理措施作用理解有限,部分护理人员直接开展护理措施,很难取得患者的配合。此外,冷漠的服务态度会让手术室患者及其家属误以为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拉大护患关系之间的距离。其二,医疗机构护理资源紧缺方面,临床手术室护理工作任务重且较为繁琐,工作时间不规律,需要值夜班,导致护理人员流动性大,护理队伍不稳定,如人员短缺,床护比远远达不到1/0.4的要求,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加大,造成手术室护理人员高度紧张,身心俱疲。部分医院工作时间长,护理人员人员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较多,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过大,不能得到很好休息,手术室极其容易出现护理差错。临床之中医院并不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手术治疗的,而是依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进行护理,而有些手术室患者得不到更多的护理就会心生不满,增加了护患纠纷发生几率。其三,手术患者自身方面,法制社会的推进,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于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合理的护理现象敢于發表个人意见。此外手术室部分患者对于医院期望值过高,对护理人员抱有不信任的态度。患者由于受到疾病因素影响,导致手术室患者产生焦虑、暴躁等负性心理,直接将怒气迁移到护理人员身上,增加了护患之间的矛盾。
2.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预防护患纠纷的措施
2.1手术室护理工作应革新服务理念
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服务机构,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革新服务理念,以患者为服务之本,不仅要完成常规护理任务,更要做到举止文雅、文明礼貌、语言亲切,让患者感受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关心,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对患者疾病产生的不良情绪给予包容,将心理护理工作融入到常规手术室工作当中。尤其对于慢性病、重疾病患者,因为病程时间长,缺乏抗击疾病的信心,护理措施配合度较差。护理人员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加强护患交流沟通,为手术室患者普及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护理人员以患者为本必然会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与患者满意度,给予护理服务更高的评价。
2.2手术室护理工作应增加护患交流
手术室护患关系不仅是医疗服务关系,更是帮助与被帮助关系,理应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护患纠纷除多数是因为护患之间缺乏理解,引发的护患纠纷隔阂。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冷漠态度并不认可,而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抱怨不予理会,加深双方的矛盾。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具有高度责任心,严格落实护理规章制度问题,将真心、真情、真意融入到手术室护理服务当中,把患者当成护理人员身边的人进行爱好与关心,不要让手术室患者感觉医院是冷漠的工作场所,爱心是护理人员与手术室患者之间沟通最好的桥梁,能够善待每一位患者,才能减少更多的矛盾。
2.3手术室护理工作应完善管理质量
通过手术室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剖析可以得知,护理能力不足是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面对此种情况,应当扩招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升护理待遇,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避免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持续透支,打破工作秩序平衡。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让经验缺乏的护理人员能够迅速上岗,减轻护理工作失误引发的护患纠纷。挑选拥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立手术室质量管理小组,将本院所有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导致手术室护理纠纷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关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进行专项护理纠纷培训,帮助手术室护理人员合理应对纠纷问题,维护护理人员权利的同时,避免护患纠纷扩大。通过建立手术室护理人员奖惩制度,对护理工作、技能较为突出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反之则对护理人员进行惩罚,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结语
综上其述,因此从护理人员角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几率,应该革新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提升工作能力,构建高效护理服务队伍,减少因护理缺陷导致的呼唤纠纷,拉近护患之间的情感距离,缓和二者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面对患者不合理诉求以及其它利益目的,护理人员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医院作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后盾,应该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利益,避免非法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单位: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