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老旦的人物塑造

2020-04-25李继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5期
关键词:行当豫剧表演者

李继梅

【摘  要】戏曲艺术博大精深,表演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是以演员为主题的舞台表演艺术,其中各行当均有自身特征,生、旦、净、丑缺一不可。老旦行业并不能占据太主要地位,但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表演者若想把握老旦行业精髓,将其演活,不仅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丰富舞台经验,而且需不断自我学习,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方可准确定位老旦角色精髓,引起观众共鸣。本文就戏曲老旦人物塑造展开分析。

【关键词】戏曲;老旦;人物塑造

戏曲四大行当中旦是女角色总称,老旦作为戏曲核心分支内容之一,主要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行当表演过程中,重要特征便是念、唱均使用本嗓,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如老生平直性,相似于青衣迂回婉转。我国戏曲剧种中,老旦行当表现形式不一,对豫剧老旦而言,其核心力量较为薄弱,表现更注重自由状态,演员对人物解读等深度及高度不足,影响最终人物塑造有效性。因此,需准确掌握老旦行当特征,不断提升表演者综合素养,以此塑造良好的人物形象。

一、老旦行当特征及重要性

老旦行当主要指扮演老年妇女角色为主,舞台演出中老旦占据重要角色,仅在折子戏或中型戏中,对该行当良好发展造成阻碍。同时,由于传统历史因素,老旦行业多由老生进行兼演,实际表演过程中更注重唱功,逐渐形成延长硬朗、苍劲的表演风格。老旦在戏曲表演中不再局限于配角,主要归功于龚云甫先生,其立足老年妇女实际特征设计表演身段,借助青衣唱腔,促使老旦唱腔逐渐趋于迂回。豫剧旦角行业可谓是丰富多彩,不同旦角城县的艺术特征魅力不同,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正旦、花旦等,与此类旦角形象相较,老旦行业缺乏秀美,观众对老旦行业有所忽视,豫剧中专项扮演老旦行当人员较少,多与青衣一同兼演。豫剧中老旦行当,其与青衣、小旦等差异性较小,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演唱气质层面,用声方式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且具备相应发生技巧。从新中国成立之后,豫剧中老旦多由青衣饰演,如《五世请缨》、《朝阳沟》、《红灯记》等作品中老旦角色均由青衣扮演,豫剧界专攻老旦名家匮乏。豫剧应与积极向京剧学习,其更注重各行当均衡性发展,多个名家均是老旦行当出身,如李多奎、李金泉等,出演各类作品广为人知。优秀表演者需正确认识角色并无大小之分,需准确掌握角色核心特征,注入自身创新灵感,方可保证老旦人物角色塑造有效性[1]。

二、戏曲老旦行当人物角色塑造策略

1、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表演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塑造人物基础保障。戏曲作为城程式化、技巧性较强的艺术,通过高度提炼程式技巧,将各类不同行当人物心理活动演绎的淋淋尽致,不仅需满足人物特征、性格,而且需匹配当时情境,为观众呈现更多的艺术美感。豫剧舞台上呈现多个脍炙人口的剧目,均展示老旦人物特征,从《三哭殿》中长孙皇后、《桃花庵》中的王桑氏,以及杨家戏中佘太君,表演者均掌握老旦行当特征,塑造一个又一个形象人物角色。譬如,佘太君在剧目中展示多种角色,不仅是母亲、婆婆,具备女性柔软内心,而且又深处战乱时期,要求应拥有刚毅、果敢的人物形象特征。表演者若想准确塑造人物形象,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掌握相关表演技巧,方可生动、形象表演老旦行当特征。

2、戏曲演员需深入生活,融入自身体验及理解

戏曲表演人物形象塑造,具备一定的技巧及程式,但与纯技术性杂技具有较大差异性,表演者若未对角色进行深层次感知,对行当人物性格特征等把握不到位,仅可领会老旦行当“形”,无法演绎其“神”,塑造人物形象缺乏一定的精髓。表演者若想塑造优秀人物角色,需从深层次解读任务形象,掌握角色基本性格和思想情感。北京人艺的苏民老师曾为学生讲授表演时,用三个关键词解读相关要素,即表演技巧、生活积累、思想文化修养,其中任何一项缺位,均会影响创造力。表演者若不热爱生活,特别是老旦角色解读,应在生活中感知不同人物特征,方可准确掌握人物演绎特征,促使塑造人物形象、生动。

3、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

艺术灵魂在于个性,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不仅止步于创作,更是表演者个性化展示,即便同一个老旦角色,思想文化及艺术素养不同表演者,最终呈现的作品具有较大差异性。纵观历来优秀曲目之所以长期不衰,核心因素是不同表演者对人物解读不同,自身艺术综合素养不一,最终呈现艺术风格迥异。若想高质量塑造人物形象,表演者素感知角色情绪变化,深挖文字背后思想情感,进而掌握一个具有个性化内心精髓。戏曲表演主要以唱、念、做、打为主,要求老旦演员在多方面均需精益求精,提高整体艺术修养,形成自身个性化表演特色。

3.1增强戏曲舞台锤炼

老旦行当人物形象塑造,需表演者在不断实践中锤炼,促使自身艺术素养提高,赋予人物形象生动性及艺术魅力。戏曲表演过程中核心凸显人物性格,以及实际剧情至关重要,对表演者要求较高,戏曲表演者应通过舞台表演,积累自身经验,提高自身表演水平,塑造的人物形象更生动,增强戏曲表演表现力。豫剧中老旦角色形象为老年妇女,与其他旦角行当虽所属旦行,但在身段设计、台步等方面不尽相同,老旦表演唱法需使用本嗓。表演者应针对不同作品中老旦角色进行解读,表演者需按照戏曲表演故事情境,适当调整表演形式,并不局限于老旦该行当表演中,选取合适的表演方式,凸显人物形象。表演者若想演绎好老旦行当,需在多次实践中积累经验,注入自身對老旦角色特征理解,把握表演中核心要素,有的放失的是完成人物形象塑造,传输人物思想情感。

3.2掌握戏曲表演技巧

表演者只有掌握戏曲表演技巧,精准掌握老旦角色特征,方可塑造优秀人物形象,以此输出人物思想情感,相关表演技巧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了解戏曲主题。老旦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需掌握是戏曲故事内容,了解时代主题背景,以其主题思想为导向,精准定位老旦在故事情节中发挥的价值,明确选取的表演方式。遵循上述表演方式及原则,可通过戏曲主题为导向,明确人物形象特征,之后呈现人物形象,揭示故事主题,进而从本质把握角色间的关联,为后续准确演绎奠定良好基础。第二,提高发声技巧。戏曲表演过程中,唱腔十分关键。老旦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中积累经验,或积极借鉴其他表演,取其精华,提高自身发声技巧。表演者可通过多个部位共鸣,促使老旦唱腔具有多样性,如此扩宽音域,确保声区高度一致,嗓音更具圆润,增强表演者实际表演过程中表现张力。第三,突出艺术个性。艺术个性是艺术修养提高基础保障,老旦表演过程中需展示自身艺术魅力同时,发扬自身个性,注入新的艺术特性。譬如,豫剧老旦声腔处于自由、散漫形态,根据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展示表演者艺术个性,豫剧常派中《大祭桩》中李母,即便家门被抄流落寺庙中,整体形象为贫穷的老旦,初期仍处于养尊处优生活环境下,具有鲜明的对比,表演者通过前后条件转变,利用丹田气纯净、明亮演唱等,将人物角色演绎的淋淋尽致,凸显艺术个性魅力[2]。

结束语

戏曲表演中老旦行当愈发被人们重视,若想高质量塑造老旦行当人物角色,对表演者提出较高的要求,应从多层次、多维度展示老旦行当表演特征,深刻领会人物思想情感,强化表演者基础功,丰富舞台经验以及提高艺术修养,塑造良好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画龙点睛,睛中有神——浅谈京剧老旦表演中"眼神"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307(7):31-31.

[2]孙黎健.唯有真情最动人从饰演《八珍汤·问苍天》谈锡剧老旦的表演技巧[J].中国戏剧,2019(2):80-81.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

猜你喜欢

行当豫剧表演者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钢琴表演艺术中审美素养能力提升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琼剧老生漫议
扬剧青衣概说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
手称扑克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