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晨读课的高效性

2020-04-25张秀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4期
关键词:高效性重要性

张秀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晨读;重要性;高效性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良好开端,是高中语文必不可少的辅助环节。高效地利用晨读读时间,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而且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觉学习的习惯。我们学校将早上6点20到6点50安排为晨读时间。那么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晨读课如何让晨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又如何体现它的高效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一、高中语文晨读课的重要性

首先晨读课可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爱语文课,爱阅读,爱文学。

其次晨读课可以积累基础知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高中语文较其他科目的知识点多,这就需要学生日积月累。晨读就刚好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经典古诗词,写作素材等等。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厚积才能薄发,游刃而有余。

再次补充完善教学  晨读课反馈课堂学习效果并能及时纠正。晨读课语文老师到班级进行指导,能够发现学生朗读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指导。

最后提高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读”是最基本的能力,“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晨读课就是要大声朗读,这才能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二、晨读课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

晨读不是孤立的,不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而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主体的组成部分,是主体的延伸和有效补充。那么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首先应该明确晨读有阶段性。是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推进而有所变化的。比如,在上新课前,晨读的任务就是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全貌,能勾划难解字、词、句;新课后,晨读就要完成背诵,相关的课外积累,字、词、解释;再如,在单元学习后晨读就应该完成对单元读、背、写的总结,哪些是懂了的,哪些是不懂的,哪些要巩固加强。学生和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学期期末复习,晨读的内容就不仅局限于课本,而应延伸到练习册上的课外阅读,每单元的作文训练等内容了。

其次,应该确定在不同的阶段,晨读的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对于新课,重在读,可以是齐读、自由读、分组读、范读等等。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对于单元复习时,可以是大声读,也可以提倡默读、指读、读写相结合,以期对单元的知识点有更好的把握;对于周测月考等考前的复习,应该是读与练相结合,夹杂各种小型的训练,多让学生动笔,把读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笔下的东西;对于平时要求学生积累的字词、美文、摘抄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私下里整理后随时浏览、翻阅!

通过上面的认识和实践,可以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让晨读和课堂教学有机统一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使晨读成为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和延伸,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些!

三、晨读材料的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晨读当然就是读书,读课文罢了。这话对,但也不全对。读课文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仅仅读课文就够了吗?当然是不够的,学生为什么全在课上看其他闲书,就是因为他对课本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总看课本,这其实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课文的内容之外应当适当的有所补充,老师可以推荐印发一些资料、文本分给学生,作为晨读素材的有益调剂,一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者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点感兴趣的东西,单独交流,每个人每节课给三五分钟作一朗读或演讲,一者可以扩大大家的知识面,二者也可以检验学生朗读的技巧,三者也可以了解学生选择范围的宽、窄。

因此晨读材料的选择,首先老师不应管的太严太死,应允许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当然要控制一下“度”,不能让自选材料冲淡了主体,甚至忽略了主体,一味自主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其次老师补充的内容可以事先在小范围内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看看难易是否适中,学生对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得多是少?这样才会促使晨读更有效的进行!

四、晨读的时间安排调整

晨读的时间通常在半小时左右,怎样才能将这半小时的功用发挥最大,做到事半功倍,有的放矢?在时间上还应略有调整,课前3-5分钟,选一个人做朗读示范,材料自选。课中10分钟左右学生自主朗读,内容自定,完成读和背的任务;另有10分钟左右老师范读,指导朗读,学生齐读,另有几分钟学生或读或写或讨论均可,其实这几分钟就是学生思考调整用的,这样既紧凑有限,不至于统得过死,让学生失去自主权,失去主动性。

五、晨读课教师扮演的角色

首先是纪律的维护者,突发事件的平息者。晨读时学生可能不在状态,纪律就会不好,这是老师就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眼观八方,耳听六路,维护纪律,平息突发事件。以保证晨读有序、有效的进行。

其次是晨读的监督者,效果的检测者。在一片琅琅书声中肯定会有那么一两个不安分的“地下工作者”,或在窃窃私语,或在打打闹闹,或在偷偷补做作业……这时老师就必须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以语言、行为、动作等方式或暗示或提醒或警告,甚至是强制性的命令来终结学生的不规范行为,把学生引入正规的程序中来。检测效果也是老师的任务之一。

再次是课堂的组织者,朗读的引领者。时间如何安排,内容如何选定,检测如何进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老师组织调节的。安排得恰当,晨读就会进行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效果十分明显;安排不当就可能乱成一锅粥,只见热热闹闹,不见有丝毫进展,更谈不上什么效果!浪费了时间、精力,还达不到目的,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组织细腻些、照顾周到些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模式程序,早读的效果自然会达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按部就班,老师也不用操心。

最后,老师是方法的指导者。一般来说,我们农村学生的朗读水平良莠不齐,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做方法的全方位指导。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的指导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朗读,也就是技巧的指导。就是如何停顿,如何衔接,如何把握感情基调,这些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是“说”指导。“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四个能力要求,而“说”就应该是“读”的运用与延伸,是不是会“读”就会“说”呢?恐怕不尽然,“读”是有材料准备,只须照本宣科就行了,而“说”还必须自己组织语言材料,选择表达方式,配合表情手势,其难度比“读”肯定大得多。而且“说”是语言运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常常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表现之一。因此在方法指导上应加强,一是“说”的态度,端庄大方,不卑不亢,站的直、坐的端、不弯腰驼背;二是“说”的内容,要有条理、不说口水话,不说啊、呀之类的口头禅;三是口齿清楚,一边说一边想,一边想一边说,词要达意,不能东拉西扯,半天说不清重点,表达混乱。如果学生在这方面有障碍,就应该采取课下多交流,多沟通。在交流溝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也算是对晨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总之,晨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不可或缺的。提升晨读读的高效性就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晨读的无序、低效则会消弱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升晨读的高效性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省阳原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效性重要性
从合理性和高效性浅谈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工会工作的重要性与提升职工满意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真实与需要的对话, 激情与智慧的飞扬
无敌上上签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