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的涉震舆情分析与应对

2020-04-25简益波徐磊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7期

简益波 徐磊

摘要 涉震舆情处置不当有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本文从浙江省内的几种涉震舆情事件入手,探讨相关涉震舆情的应对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 涉震舆情;舆情监测;分析应对

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7–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7.060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arthquake Related Public Opin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JIAN Yi-bo et al (Seismological Bureau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Zhejiang 310013)

Abstract Improper handling of earthquake-related public opinions may cause greater economic losses, especially in provinces with more developed economies.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several earthquake-related public opinion ev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discusses the response methods of related earthquake-related public opin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Earthquake related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sponse

近年来,浙江省多次爆发涉及地震的舆情事件,因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高度普及,这些事件在省内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从舆情类别上看,主要涉及省内地震、远场地震、地震谣言以及其他各类的振动事件。如何应对好类似舆情事件和处置好相关伴生舆情是地震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

1 省内地震

2017年2月13日的磐安3.5级地震和4月23日临安4.2级地震是浙江省近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地震舆情案例。一般此类舆情事件具有突发性、爆炸性、直接性、趋同性的特点[1]。因为事发突然,在局部地区产生的动静比较大,感受到这两次地震的人也较多。而浙江省属于少震、弱震区,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地震,不像四川、云南等多震地区的人,对4级左右的地震表现出相当淡定的感觉,他们会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尋求答案,经过社交平台几何式扩散的传播方式,造成朋友圈“震感”最大的感觉,在互联网上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地震部门必须在短时间内发布专业权威信息,回应网民最关心的问题,避免给普通民众造成恐慌。

浙江省地震局在这两个地震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布地震速报微博,公布地震三要素,摆明事实依据,占领舆论制高点,避免产生地震谣言;并实时播报浙江省地震局的应急工作动态,从浙江省地震局内现场工作队的应急装备准备,到现场工作队连夜出发赶往地震现场,以及现场指挥部的工作情况,浙江省地震局官方微博都依次给大家展现出来,告诉群众发生什么事,地震部门是怎么处理的。在做好地震现场相关工作的同时,也及时对相关网民的疑问做出回复,如地震是否造成人员伤亡、造成多大经济损失等,确保信息公开,与网民沟通顺畅,从而缓解群众恐慌心理。同时也对网民做了一些地震科普,如“浙江省也会发生地震,遇到地震我们该如何应对”等相关问题。

2 远场地震

在浙江周边临省中,以台湾地区地震发生最为频繁,通常台湾发生6级以上地震时,浙江沿海地震高层有可能会有震感。针对类似事件,浙江省地震局建立舆情应对预案,如第一时间发布速报信息,询问网友是否有震感,并报告自己所在位置,结合各地市地震部门汇报的震感统计,绘制出震感范围图,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同时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协同应对,在线上线下共同向广大民众告知引起房屋震动的原因,发布相关科普产品,提高科普效果

在2019年4月18月台湾花莲发生6.7级地震时,浙江省温州、台州、衢州、丽水、杭州、湖州、嘉兴等地区都有感受到震感的报道。浙江省地震局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地震速报信息,告知网民地震三要素等相关信息,这有利于让普通民众更快地了解到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信息,避免产生地震谣言;随后在线下组织新闻发布会,通过省内线上线下20余家省级媒体发出新闻通稿,扩大信息发布范围,避免普通民众产生恐慌;最后发出地震科普视频“地震了该怎么办”,告诉大家遇到地震时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自己。

3 地震谣言

2010年春节期间,山西省爆发出一则巨大的地震谣言事件。因为一条凌晨太原地区会有地震的短信,竟将半个山西省的人都忽悠出了家门。人们相互给亲人转发短信,导致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民众冒着寒风,掀开被窝,扶老携幼跑出家门,来到广场公园等空旷地带避难,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当日山西省地震局立即进行辟谣,并联合中国移动、中国联动向手机用户发送辟谣短信,平息谣言。最后5名造谣者全部被公安机关抓获,被当地警方行政拘留。

有了社交平台的传播后,现在的地震谣言具有传播途径不可控、蔓延广且速度快的特点。据有关部门测算,一次广泛的地震谣言事件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2]。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如果发生一次传播广泛的地震谣言,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地震谣言,一定要积极应对,争取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在处置地震谣言事件的同时也要做好舆情引导,迅速平息舆论风暴;对网络舆论置若罔闻的消极态度,最终会损害防震减灾事业的公信力[3]。

在2017年4月23日临安4.2级地震中,一张震中地区“破坏场景图”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广泛流传,图中房屋破坏严重,大部分房子倒塌。浙江省地震局网评员第一时间发现有疑似谣言情况,并向上级领导汇报。相关专家第一时间对该图做出鉴定,发现此图为鲁甸地震的震中图。浙江省地震局官方微博立即发出辟谣微博,并联合浙江发布、新浪浙江、钱江晚报等省内重量级网媒组成辟谣矩阵,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微博网友也加入到了辟谣大军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谣言逐渐平息。在这次地震谣言事件中,浙江省地震局的舆情应对工作受到了微博网友的广泛好评。

4 其他振动事件

2019年浙江省内曾多次发生不明巨响事件,其中3月19日“杭州巨响”影响最为巨大。当天舆情监测系统在微博平台上发现在短时间内杭州下沙、滨江地区有多条关于“杭州巨响”话题的微博集中发布,工作人员立即加强对此话题的监测。随后又有网友询问“是什么原因”,有网友留言“是因为台湾地震引起的?为避免负面舆情扩散,出现地震谣言,经浙江省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核实后,浙江省地震局官方微博回应:“据网友反映,今天下午杭州下沙、萧山地区在12:10左右出现巨响,并伴随着振动。根据我局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监测结果,3月19日至目前,杭州市及附近地区未记录到地震活动。”(图1)。

随后浙江省地震局与省内相关媒体联系转发扩散,其中浙江之声引用浙江省地震局官微回应内容被大量转发,引发舆论关注。截至当天20∶20,该微博被转发857次,产生评论2 668条,微博话题“地震局回复杭州巨响”上升至微博实时热搜第五位。在本次舆情事件,浙江省地震局采用了控制热评舆情引导的方法。因为地震局的监测数据不能准确测定出地面以上的振动来源,在浙江省地震局发布的回应微博中并没有准确描述出振动的原因,引起了很多网民的疑问。根据以往其他城市出现类似情况的经验和回应,造成巨响的原因有可能是空军战斗机飞行速度超过音速产生的“音爆”,因此在不确定事件巨响原因的情况下,浙江省地震局组织网评员给带有“音爆”的评论点赞,将“音爆”引起巨响的原因刷上热评,转移舆论热点,同时联系相关媒体转发科普“音爆”的小视频,成功地化解了此次涉震舆情。

最后,互联网上网民的评论主要为“巨响描述”“朋友圈炸开了锅”“调侃内容”“联系南京、嘉兴等地巨响现象”,多数观点认同“音爆”。经过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截至当天20∶20,检索全网相关信息427条,“杭州巨响”话题相关微博及评论5 868条,舆论关注主要为微博。“杭州巨响”已从微博热搜榜20位下降到45位,搜索指数100 655,并未发现明显涉震谣言及负面舆情。

这次“杭州巨响”舆情应对事件在省内增强了地震局的影响力,微博粉丝涨粉2 000余人,显示出了浙江省地震局出色的舆情应对水平,平息了广大民众对于未知震动的恐慌,也为后来应对此类事件增长了经验。

5 结语

互联网舆情传播非常迅速,在应对相关舆情时,地震相关工作部门首先要加强舆情监测,做好第一时间发声准备,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思维和运行方式,不能对网络有恐惧心理,遇到相关问题要了解民意,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尤其是遇到有关于地震舆情时,要敢于发声,勇于发声,结合地震局自身数据,第一时间对外公布,无论是否发生地震都要及时回应,这是地震系统为社会公众服务工作的一部分,也能提升地震系统在外界的形象。例如,在“杭州巨响”的舆情事件中,浙江省地震局的回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其次,做好相关新闻发布工作,平时做好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提高新闻发言人专业素质,做好新闻发布会演练。加强与广大媒体之间的联系,建立媒体工作群,在平时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及时高效、实事求是地做好相关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也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在线上线下联动做好舆情应对工作,也能有效避免一些负面新闻的产生。

再者,做好相关科普工作。在平时工作中,做好科普产品的积累。开发多种形式,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如科普漫画、视频、音频等,在多平台,多角度投放,以扩大地震科普产品的覆盖面。对于一些涉震舆情多发区,要做好有针对性地科普产品,做到震后有的放矢,有备无患,也可以在平时在当地多安排科普讲座,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这样就不利于产生负面舆情。一般发生涉震舆情期间,也是大家对相关科普知识需求最迫切的时候,故适时做好科普工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建立完备的网评员队伍,做好网评员培训工作,熟练运用相关舆情引导方式和方法,做好舆情应对演练工作,特别是遇到地震謠言时,要及时辟谣,如谣言传播特别广泛时,需要利用权威媒体进行大规模扩散,再利用自身的网评员系统组织轮番上阵,必要时还可以向上级领导求助,借助系统内的网评员队伍统一处理。这样即使发生了相关舆情,也能根据相关预案做好相关处置,同时网评员队伍有也能效引导舆情,避免损失扩大。

参考文献

[1] 王宏艳,厉斌斌.网络舆情应对四原则[J].企业管理,2011(5):84–86.

[2] 张蕾,吴敏,陈国琴.有关地震信息舆情的现状及思考[J].国际地震动态,2015(1):15–18.

[3] 杨晓春,丁一.自媒体时代地震谣言传播应对机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68–70.

责任编辑:黄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