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坛为农气象服务现状和分析

2020-04-25黄玲玲王伟健任义方孙雨徐杰陆琳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气象分析

黄玲玲 王伟健 任义方 孙雨 徐杰 陆琳

摘要 常州市金坛区是首批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示范县(区),通过多年的努力,专项气象服务在传统大农业、特色农业服务方面效果明显,指导农户防灾减灾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户生活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分析金坛区当前的气象服务现状。通过调查、调研等方法了解合作社、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新需求,在此基础上,梳理为农气象服务的着重点,有效开展精准服务,积极利用本地气候资源,力争将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降到最低,达到农业高产优质的目的,充分发挥气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

关键词 为农服务;气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S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7–0–03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7.048

Present Situation and Analysis of Jintan Serving Agrometeorology

HUANG Ling-ling et al (Changzhou Jintan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Jiangsu,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Abstract Jintan District of Changzhou City is one of the first batch of central finance special demonstration counties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rough years of efforts, the effect of speci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n traditional large-scale agriculture and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services is obvious, and the ability of guiding farmers to prevent and reduce disasters i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requiremen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development and farmers life on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are also increasing.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Jintan district. By means of investigation, the new demand of cooperatives and farmers for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s understood. On this basis, we should sort out the key points of agrometeorological services, effectively carry out precision services, and actively use local climate resources. We strive to minimize agricultural losses due to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e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of agriculture. We give full play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role of Meteor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Key words Services for the agriculture; Meteorological; Analysis

常州市金壇区是首批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示范县(区)。通过多年的努力,专项气象服务在传统大农业、特色农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全省气象位于前列,指导农户防灾减灾能力也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金坛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农业耕作制度的新变化以及各类新型特色农业逐渐多样化崛起。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户生活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分析金坛为农气象服务现状,梳理为农气象服务着重点,有效开展精准气象服务,以便于积极利用本地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业损失,达到农业高产优质目的,充分发挥气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1 金坛农业概况

金坛区稻麦油等粮食作物总面积3.67万 hm2,其中参保面积为3.31万 hm2,园艺业种植面积为1.64万 hm2,水产养殖面积1.54万 hm2。全区主要粮油种植面积连续4年缩减,区粮食高产示范片区逐年增加,园艺在“做优水果、做精茶叶、做强花木、做好示范、创意发展”的整体思路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水产渔业也在着力解决水产品种结构单一,设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品牌不响,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逐步增加了标准化池塘的比例,全区高效设施渔业已占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的33.7%。

近年全区主要粮食产量统计数据显示,小麦单产实现第11连增,水稻单产比上年度减产0.2%,全年粮食总产增加、效益增加趋势未改。园艺业年产值12.6亿元,水产业产值20.06亿元。

2 当前为农气象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近年来,农业自然灾害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多,2013年的高温干旱、2015年7月的特大暴雨和2016年的夏、秋季连阴雨等气象灾害都给农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农业仍然是典型的“靠天吃飯”。现代农业对气象灾害敏感性增强,受气象灾害影响大,发展现代农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气气候条件,农户仍然是最需要提供专业气象服务的弱势群体。

得益于近年中央财政“三农”专项支持,金坛气象局在气象为农服务中开展了不少工作,制定了“三农”服务专项实施方案、《金坛农业气象标准和规范》,完成了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水稻和无节水芹等作物气候区划,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民防气象工作站。针对本地特色开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建设物联网观测设备在茶叶、无节水芹、葡萄、红香芋等经济作物进行农用天气预报服务,进行生育期田间工作和灾害防御措施的指导,尤其是帮助金坛无节水芹由“一熟”变“三熟”,完成了对无节水芹周年化生产气象调控对策的研究,对西部茶区早春茶叶防霜冻的研究,与农林局园艺技术指导站联合进行对葡萄避雨覆盖栽培技术的集成研究与推广等,帮助农户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其中和农林局园艺技术指导站等单位共同开展的项目《葡萄避雨覆草覆盖技术集成与研究》被授予了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金坛气象局在日常服务工作中加强关键农时和重要农事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尤其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重要农时季节,除了每天向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发布短期预报和五天滚动预报,让农户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气象情报外,还向农林局及农业企业发布信息专报,在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油菜)播种、施肥、喷药、灌溉、收获、晾晒等重要农事活动时,高频次地与农林部门和种植大户进行联络,了解第一线的农事工作进度,如根据中短期和临近降水预报计划施肥、喷药时间,提醒农户及时突击或延后[1-3]。

金坛气象局还利用各镇区的显示屏发布各类为农气象服务产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向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及村民提供滚动专题气象服务,组织人员和农林组成专家联盟,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调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生育期状况,实地指导农户开展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工作,保障重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利用农业气象基本观测业务的观测数据进行作物生育期预测和土壤水分分析,评估气象条件利弊,从而提出趋利避害的农业生产管理建议。

在强化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方面,金坛气象局充分发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短信平台、微信、微博等,及时发布各类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通知农户做好防灾减灾措施,为农服务人员要及时了解灾情状况,评估气象灾害的影响。同时金坛气象台不断钻研预报预警业务,针对性地为指定农作物提供气象服务。例如,2012年金坛气象台和农林局园艺科进行合作,在西部丘陵地区茶叶种植区进行春茶防霜冻措施的研究,为更好地减少霜冻对春茶影响进行了一些措施的摸索;2015年7月的特大暴雨和2016年秋季连阴雨期间,金坛气象局加强与省市气象局会商,和农林局专家联合下乡多次,为水稻栽后补救以及加快小麦秋种进行现场指导,让农户感觉有技术依靠,服务效果也显而易见,当年的水稻小麦单产受影响程度比预计的要低5%。

经过5年“三农”专项工作的开展,金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和很多基层台站一样,金坛面临人员、技术、水平上的严重缺乏,气象为农服务远远不能达到老百姓的要求,项目组旨在通过此次为农服务调研,较为详细地了解农业、农村、农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启发,帮助相关工作者改进和优化具体的服务工作计划、方案,并以此为参考,开展更贴心、更科学、更有效的服务。

3 为农服务调研过程

3.1 调研对象

项目组在2016—2017年集中进行调研,通过专家联盟会现场、调查问卷、电话采访以及随机采访相结合,调查对象由8个乡镇、农服站、合作社农户、农村信息员、水产养殖户和街头农户等482人组成,其中专家、农技人员35人,粮农类275人、园艺类110人,水产养殖类62人。

3.2 调研内容

3.2.1 气象服务信息的及时率、准确率以及满意度 (1)通过调研结果分析可知,95%的调查对象能通过手机短信、电视、网站、手机APP、微信、微博和声讯电话等途径关注本区早晚定时发布的天气预报,其中金坛气象台气象信息及时率达100%,除了早晚的短期天气预报外,短临预报和预警信息发送也越来越多,在雷雨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来临前有很好的防御提醒。(2)在气象服务产品中,天气公报、信息专报等各类产品由于流转环节的限制,在机关事业单位、乡镇农技站等上班的人员能通过区政务平台、邮件传真等及时收到信息,满意率为100%,其他以户外工作为主的农户不能在第一时间收到的占全部调查人员的9%。(3)95%的调查对象认为本地区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和2年前相比有明显的提高,金坛气象局不定时发的短时临近预报短信受欢迎程度为100%,准确度为98%,且实用性十分明显,预警信息的准确度也有85%。值得注意的是,81%的调查对象认为金坛气象台的预报不再和省、市级预报结论完全雷同,能体现地区差别,即能认可金坛气象局对上级指导预报产品的预报订正,使气象信息更具有地区特点。在预报准确率满意度统计分析中,信息周报、专报和农用服务专报的针对性强,能将预报和农事、农时有效结合,在提供准确天气预报的同时能提出合理化的技术管理措施,开展贴心服务。

3.2.2 关注最多的气象灾害种类和调查对象从事行业的密切度 本次调研的是金坛区常见气象灾害种类中暴雨、高温、低温、雷电、大风、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带来的影响。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气象灾害对金坛区的影响存在普遍性,尤其是高温、低温、干旱和寒潮等灾害天气区域性明显,关注度达100%,即所有的受访者比较关心以上气象灾害。在不同季节和时节,同一种植物或水产对气象灾害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不同作物、水产对同一气象灾害的敏感度也相差很大,如金坛气象局气象服务能具体到某一关键阶段的时间段或某一气象要素的临界点,并能有一定的时间量用来预防灾害,措施服务效果可以事半功倍。

3.2.3 用户期待气象服务产品的精准度 调查者对气象服务产品的精细度差别很大, 所有调查对象认为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各种气象预测预报产品要更及时、更准确,时效性要更长,让他们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采取措施,加强防范,降低损失。水产技术和养殖人员认为获取尽可能早且准确的天气预报对水塘管理非常有利,可降低因天气原因导致的水产品缺氧死亡等损失,如果能开发水体温度、溶氧量等服务产品,配合管理措施,就能更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园艺类从事人员则需要更早的低温、暴雪、大风等灾害预警信息,以便能在防灾减灾过程中争取到更多的时间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如开展温、光、雨等要素的长期趋势预报,可以为筛选优质品种和生产安排提供有用的参考[4-6]。

3.2.4 归纳综合需求度调研结果 (1)准确率更高的常规气象预报信息,需要有效快捷的传播途径传送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2)中长期预报方面,除了常規的一周天气预报、旬报外,如果能提供较长时效的天气气候预测,可对超前量安排农业生产带来便利。(3)针对性强的服务产品十分急需。很多调查对象希望气象、农业、林业以及植保等部门的服务信息能够集约化处理和一条龙服务,体现一体化服务的最佳效果。(4)高技术类的立体观测、监测、评估等精准服务项目对一些比较前端的种植、养殖户也十分必要。

4 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虽然覆盖范围不是很广,但调研对象包括农业技术人员、农业生产单位、经营实体或生产者,基本涵盖了区县级从事“三农”工作的各层次人员,因而调研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反映金坛区气象为农服务现状。综合调研结果,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

(1)各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农业气象分析、评价、区划等工作更加精细化,大大提升了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能力和工作效率。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人口增长、气候变暖和土地资源的不断减少,气象服务面临新的挑战。

(2)最受用户关注的短期预报准确率还有上升空间,尤其是灾害性天气的定时、定点预报能力较低,短临预报又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和时效性欠缺,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局地性、突发性的气象灾害难以准确、及时监测预报,成为气象服务的瓶颈。

(3)气象信息传输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滞后性。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和国突平台等传输范围有限,远远不能全员覆盖,乡镇部门负责人、基层信息员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微信、微博的关注度以年轻人居多,传输滞后性,致使气象信息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到农户手中,导致需求与服务不能进行很好地对接。

(4)气象为农的科技支撑能力尚待加强。目前,多数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仍停留在定性描述或以传统统计方法为主的水平上,产品的定量化、模式化程度不高,服务手段单一,农业气象指标和适用技术研究没有新的突破,为农户和农业企业的面对面服务工作较为薄弱。

(5)省、市级气象服务业务部门牵头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服务产品制作和关键技术开发方面没有起到足够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强,刘慧敏,张云霞.张家口市“三农”气象服务现状与改进策略[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3):89–90.

[2] 赵玉微,王晓生,张锦镔.乐清市气象为农服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173–175.

[3] 眭晋华,翟国芳.提升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J].吉林农业,2019(20):109.

[4] 冷文浩.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现状与思考[J].江西农业,2019(18):65.

[5] 王琳丽,谭婧,陈利芳,等.“三农”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南方农机,2019,50(16):97.

[6] 黄玲玲,林磊,丁文文,等.金坛区为农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7):146–147.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气象分析
气象树
新乡市科协开展“世界气象日”科普进校园活动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文章有象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气象医学与人体健康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