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的诊治分析*

2020-04-25杨周健唐青松陈曹婧蒲永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疝的睾丸腹股沟

杨周健 向 波 刘 钧 唐青松 杨 健 陈曹婧 蒲永斌 宋 鹏

(绵阳市中心医院小儿外科,绵阳 621000)

腹股沟斜疝是胎儿发育中睾丸或圆韧带固定时鞘状突未闭,出生后腹腔内容物通过此通道向外突出[1],新生儿患病率为1%~4%[2],容易出现嵌顿,嵌顿时间较长时可继发嵌顿内容物坏死,严重危害患儿健康[3,4]。新生儿嵌顿疝发生几率可达60%[5],严重时可导致患儿睾丸坏死、肠坏死,甚至死亡[6,7]。腹股沟嵌顿疝典型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包块,但临床工作中一些新生儿病例表现隐匿,以消化道症状就诊,容易误诊、漏诊,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新生儿腹股沟斜疝的正确诊治对患儿健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012年7月~2019年3月我科收治腹股沟斜疝患儿2732例,其中新生儿62例,嵌顿疝32例,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治疗,降低严重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4例,女8例。右侧21例,左侧11例。年龄2~30 d(中位年龄26 d)。体重2.5~4.2 kg,(3.2±0.8)kg。食欲下降4例,呕吐11例,便血2例,腹胀5例,腹股沟区不可复包块10例。27例患儿嵌顿时间4~48 h,中位时间6 h;余5例不能明确具体嵌顿时间。腹股沟区及阴囊彩超检查示睾丸无血流信号4例,卵巢无血流信号1例,嵌顿肠管无血流信号5例,男性患儿均发现有睾丸缺血表现。经彩超确认疝内容物有血流信号的16例男性嵌顿疝患儿试行手法复位,其中成功8例,5例家属选择1周内手术,3例继续观察随访。余24例因存在复位禁忌或复位失败6 h内安排急诊手术,其中考虑疝内容坏死的10例采用开放手术,1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

病例选择标准:①足月儿,年龄≤30 d;②诊断为腹股沟斜疝嵌顿;③征得患儿监护人同意;④心肺功能可耐受麻醉;⑤无严重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

1.2.1 腹腔镜手术(14例) 全麻后取平卧位,臀部抬高。采用脐部单穿刺鞘或辅助在脐下缘刺入操作钳的手术方法:在直视下试行嵌顿疝手法整复,如复位困难,在肚脐下缘刺入5 mm操作钳缓慢进入疝囊,避开疝内容物,轻柔扩大内环口,再次试行复位,必要时可用腹腔剪刀在前腹壁适当剪开腹膜及腹横肌。复位成功后,取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刺入带3-0不可吸收线滑雪板状疝针或小儿疝钩针,避开输精管和精索血管沿腹膜外绕内环口1圈,腹膜外高位结扎内环口。术后脐切口用5-0可吸收线缝合腹膜,各体表切口用医用胶粘合。如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直径<3 mm或有腹膜遮挡,不结扎鞘状突;直径>3 mm或无腹膜遮挡,同期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1.2.2 开放手术(10例) 与既往手术方式相同[1],取患侧腹股沟区皮纹横切口,逐层切开皮下及肌肉组织,打开鞘膜囊,检查疝内容物及睾丸血供,直视下完成手术。

2 结果

24例急诊手术嵌顿内容物14例为小肠,2例为盲肠,2例为大网膜,6例为卵巢。术中发现睾丸坏死4例(图1),卵巢坏死1例(图2),肠坏死5例(图3),坏死率31.2%(10/32),同家属沟通后所有坏死内容物均切除。10例开放手术中,切口感染3例,给予换药处理治愈出院,腹腔镜手术患儿无切口相关并发症。24例术后住院4~8 d,平均5.5 d。嵌顿疝复位成功的8例患儿中,5例4 d后完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3例嵌顿疝复位后观察2 h返家。3例返家患儿中,1例2月龄时出现嵌顿无法复位行开放性手术,术后因呼吸、循环不稳定入住 ICU;1例我院急诊科反复多次复位,2月龄时行腹腔镜手术;1例发展为可复性疝,6月龄时家属选择手术治疗。32例患儿随访2个月~6年10个月,中位时间2年11个月,均发育良好,无复发,无鞘膜积液及睾丸萎缩发生,开放手术患儿发生医源性隐睾1例,对侧异时疝2例,均再次手术。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的可复性包块[8],但新生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本组22例患儿以食欲下降、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就诊,占68.8%(22/32)。患儿年龄越小,嵌顿时间越长[3],因为新生儿缺乏表达能力,对疼痛刺激不敏感,新生儿往往皮下脂肪较厚,即使出现腹股沟区的包块也不容易察觉[9]。虽然医学得到很大发展,但儿童外科医生相对缺乏,特别是西部地区,患儿出现食欲下降、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多就诊于当地儿科,对该疾病不熟悉的儿童内科医生容易忽视腹股沟区的查体。本组3例患儿均首诊于当地医院儿科并误诊为胃肠炎。由此可见,如新生儿出现呕吐、便血,甚至食欲下降等情况,均有腹股沟斜疝的可能,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新生儿,应该常规进行腹股沟区查体。

图1 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致睾丸坏死 图2 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致卵巢坏死 图3 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致肠坏死

对于腹股沟斜疝的诊断,除查体外,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腹股沟区超声可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首选检查[10,11]。杨林等[11]总结176例术前超声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8.3%。虽然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常以胃肠道疾病就诊,容易误诊、漏诊,但超声检查有一定的特征性,当患儿出现呕吐、便血、腹胀等症状时可将腹股沟区彩超作为一个重要检查手段。本组32例嵌顿疝患儿彩超检查均考虑腹股沟嵌顿疝。多普勒超声可了解疝内容物血供,对指导嵌顿疝复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建议对于呕吐、便血,甚至发现腹股沟区包块的新生儿,可将疝超声检查作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手段。

新生儿期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尚有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对于可复性疝干预的必要性和手术相对困难、麻醉风险高等问题[2,8,12~14]。Pini等[5]认为新生儿期进行手术安全可靠,避免嵌顿风险,也避免患儿家属反复就诊于急诊科复位。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南(2017 版)[15]建议可等待到6个月再次手术,但有嵌顿表现可尽早手术。本组3例可复性疝在等待手术期间出现嵌顿,其中1例患儿急诊手术后被迫入住ICU,虽然治愈出院,但增加了治疗费用及风险。儿童腹股沟斜疝潜在的并发症可以是致命的,嵌顿后容易出现性腺萎缩、肠坏死等风险[8],因此,提倡对无症状的新生儿,甚至早产儿早期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12,16]。同时,嵌顿也是术后复发的一个高危因素[17]。嵌顿疝急诊手术时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入住ICU率均高于择期手术组[18],由此可见,新生儿嵌顿疝手术风险及麻醉风险较高,医疗资源花费及费用支出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更需要积极、及时手术治疗。

因新生儿腹腔空间有限,我们建议采用经皮疝囊高位结扎,该术式难度较低,操作简便有效,学习曲线短,术后并发症低,更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19~21]。因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我们不建议常规开放手术,本组除明确有嵌顿内容物坏死采取开放手术外,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我们认为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一经诊断,如当地具备手术及麻醉的条件,应在出现并发症之前进行手术,避免嵌顿情况的出现,并首选腹腔镜治疗[14],可有效避免嵌顿疝本身的风险及开放手术的缺点[22]。

对于嵌顿疝选择手法复位后择期手术还是急诊手术目前争议较大。王敏等[23]报道新生儿嵌顿疝肠切除如果嵌顿疝内容物为小肠,肠坏死率为23.1%。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睾丸萎缩率为9.5%~13%[5,24]。本组嵌顿疝患儿嵌顿内容物总坏死率为31.2%(10/32),考虑与本组多数患儿来自于偏远地区有一定关系。择期手术可有效减少嵌顿所导致的并发症。我们建议对于明确嵌顿时间,嵌顿时间在12 h内,患儿局部无红肿,一般情况良好,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时必须注意复位技巧,患儿臀部垫高,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导致误吸,左手确定复位为腹股沟管的方向,右手持续用力,强调复位方向的重要性,避免剪切力的出现。如果嵌顿超过12 h或不明确嵌顿时间,但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彩超确定内容物无坏死的情况下,也可手法复位,本组1例患儿嵌顿48 h,但超声明确内容物仍有血供,同家属沟通后,复位成功,避免急诊手术的风险。我们认为在多普勒超声监测下,嵌顿时间不是一个复位禁忌证的因素,复位的手法更加重要,这是避免二次损伤的一个重要条件。复位成功后及时安排手术治疗。对于嵌顿疝腹腔镜手术患儿,为减少创伤,我们不常规探查睾丸,手术完成后超声下检查患儿睾丸血供,如存在血供,术后血供较术前有改善即可,如超声不能明确,采用经阴囊切口探查方式,本组无术后行阴囊探查者。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应高度重视,因消化道症状常见,全面查体比病史资料更为重要。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需完善彩超明确是否存在排除腹股沟斜疝。一经诊断,尤其有嵌顿病史或当地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的患儿可及时手术治疗,避免嵌顿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术式首选腹腔镜下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

猜你喜欢

疝的睾丸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超声诊断睾丸肾上腺残余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睾丸“犯拧”,赶快就医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