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腹腔镜下肝外Glisson鞘内解剖性肝切除术*

2020-04-25刘会春满忠然胡小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门静脉胆管韧带

金 浩 刘会春 满忠然 王 勇 庞 青 胡小四 周 磊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蚌埠 233004)

自Reich等[1]报道首例腹腔镜肝切除以来,随着腹腔镜下各种器械的出现,手术技巧的提高,医疗团队协作的加强,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的报道逐渐增多[2]。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早期开展较困难,学习曲线较长,出血、胆漏等并发症较多。我们在腹腔镜肝切除经验的基础上[3],2018年1月~2019年7月采用肝外Glisson鞘内解剖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技术完成完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34例,操作相对简单,可直视下精准结扎肝动脉及门静脉,阻断预切除肝脏血流,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2~76岁,(56.0±11.9)岁。①肝肿瘤29例:主诉上腹部疼痛不适12例,纳差消瘦1例,体检发现肝肿瘤16例。3例体检上腹部轻压痛,其余均无阳性体征。CT提示2个肝肿瘤2例,其中1例肿瘤直径4 cm及1 cm局限于右半肝(行右半肝切除),1例直径3 cm及1 cm局限于左半肝(行左半肝切除);其余均为1个病灶,肿瘤直径2.7~11 cm,(6.29±2.30)cm,位于右后叶3例(行右后叶切除),超出右后叶局限于右肝11例(行右半肝切除),左外叶6例(行左肝外侧叶切除),侵及左肝S2、S3、S4段7例(行左半肝切除)。甲胎蛋白升高9例(23.75~2000 ng/ml),CA19-9升高2例(分别为44.15和272.50 ng/ml)。术前考虑为肝血管瘤6例,均每半年复查1次,至少复查3次,肿瘤增长趋势明显,选择手术切除,其中3例肿瘤位于左肝外侧叶且突出于肝脏表面,直径分别为8、8、9 cm,行左肝外侧叶切除,2例肿瘤位于右肝累及S5、S6、S7、S8段,直径分别为12、13 cm,行右半肝切除,1例瘤体位于S2、S3、S4交界,直径11 cm,行左半肝切除;1例术前诊断右肝巨大肿瘤,排除血管瘤,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诊断,累及S5、S6、S7、S8段,直径10 cm,行右半肝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局灶性增生;其余22例术前考虑肝脏恶性肿瘤。②肝内外胆管结石5例:主诉发热1例,腹部隐痛不适3例,上腹部饱胀1例。均无阳性体征。CT及MRCP提示肝左外叶胆管、胆总管结石1例,肝左叶胆管、胆总管结石伴左肝萎缩4例。胆红素轻度升高1例(9.9 μmol/L)。34例肝功能Child分级均为A级,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ICG15)<10%。

纳入标准:肝脏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可以完整切除,无明显胆管及血管变异,肝功能Child分级A、B级,ICG15<10%;结石病人术前MRCP显示结石局限于左外叶或左肝管内,左右肝内三级胆管不同时存在结石。

排除标准:80岁以上高龄患者,有心肺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气腹,肝恶性肿瘤有远处转移。

1.2 手术方法

1.2.1 肝肿瘤右半肝手术方法(12例) 全麻,大字体位,右季肋区抬高30°。10 mm观察孔位于平脐孔上缘中线右侧约2 cm处,12 mm主操作孔位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约2 cm,右腋前线肋缘下置入5 mm trocar,剑突下偏左侧置入10 mm trocar,脐与剑突中点置入5 mm trocar作为辅操作孔。扶镜手站于患者两腿之间,术者及助手站于患者两侧。常规切除胆囊,于胆总管右侧解剖Glisson鞘,沿胆囊动脉解剖出右肝动脉予以结扎后切断(图1)。右肝动脉深面头侧为右肝管,可不予解剖;尾侧为门静脉右支,解剖周围结缔及淋巴组织,完整分离出门静脉右支,门静脉分离过程中注意勿损伤门短静脉,可先予以结扎(图2)。观察肝脏出现明显Demarcation线(图3)。超声刀切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右侧冠状韧带、右侧三角韧带、肝肾韧带,肝裸区不强求游离。为避免对肿瘤挤压,可采用前入路直接离断肝实质。断肝采用超声刀,采用“小口慢咬”、“小步慢走”的方法,超声刀每次不能钳夹过多肝组织,边钳夹边烧灼,逐步断肝。小的静脉属支超声刀直接离断,大的属支超声刀振荡血管周围肝组织,血管裸化后血管夹夹闭离断。断肝过程中应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右肝蒂及右肝静脉(图4)均用血管闭合器离断。

1.2.2 肝肿瘤左半肝手术方法(8例) 全麻,大字体位。10 mm观察孔位于脐下,12 mm主操作孔位于右侧腹直肌外侧缘脐上约3 cm,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约2 cm置入5 mm trocar,左侧腹直肌外侧缘脐上约3 cm置入10 mm trocar,左侧腋前线肋缘下约2 cm置入10 mm trocar作为辅助孔。医生站位同右半肝手术。先离断肝胃韧带,打开小网膜囊,沿肝下缘自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开始解剖Glisson鞘。解剖出的第一支动脉一般为供血左肝外叶动脉(图5),予以结扎离断。继续向右侧分离,可分离出供血S4段肝动脉(图6),予以结扎离断。也有病例在肝外只能分离出1支肝动脉。动脉离断后,其深面可解剖出门静脉左支,予以结扎(图7)。肝脏出现明显Demarcation线。超声刀切断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左侧冠状韧带、左侧三角韧带,左肝完全游离。肝脏实质离断、左肝蒂及左肝静脉处理方法同右半肝手术。

1.2.3 肝肿瘤右后叶手术方法(3例) 肝外解剖Glisson鞘,分别解剖出右后叶肝动脉及门静脉右后支,右肝动脉向远心端继续分离出右前叶及右后叶肝动脉,结扎切断右后肝动脉(图8)。沿门静脉右支向Rouviere沟内分离,可分离出门静脉右后支(图9),予以结扎,肝脏右前与右后叶之间可见明显缺血线。其他操作同右半肝手术。

图1 解剖右肝动脉 图2 结扎门静脉右支 图3 Demarcation线 图4 处理右肝静脉 图5 左肝外叶动脉 图6 S4段肝动脉 图7 门静脉左支 图8 右后叶肝动脉 图9 门静脉右后支

1.2.4 肝肿瘤左肝外侧叶手术方法(6例) 沿肝下缘自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开始解剖Glisson鞘。解剖出的第一支动脉一般为供血左肝外叶动脉,予以结扎离断。沿门静脉左支向左侧继续分离,于肝圆韧带入肝处左侧结扎门静脉。其他操作同左半肝手术。

1.2.5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法(5例) 本组肝内胆管结石行左半肝切除4例,左肝外侧叶切除1例,手术方法不同于前述在于:不应用腹腔镜切割闭合器同时离断肝蒂,肝动脉和门静脉分别离断后,胆管残端敞开,同时胆总管切开,胆道镜自胆管残端和胆总管切口分别探查,胆管残端予以缝合,如考虑可能有结石残留,胆总管内放置T管引流,术后6周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检查取石。

1.3 随访

恶性肿瘤前2个月均住院随访,行彩超及CT检查,第1个月加肝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第2次随访根据检查情况决定是否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此后延长至2个月后随访;良性肿瘤采用彩超及CT随访,第一次于术后3个月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结石术后2周行彩超及T管造影检查,必要时术后6周行胆道镜检查。

2 结果

本组34例均在腔镜下完成肝外Glisson鞘内解剖,肝脏游离,肝实质离断,行右半肝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12例,右后叶切除3例,左肝外侧叶切除7例,无中转开腹。不同术式的手术指标见表1。手术时间1.5~3.5(2.7±0.6)h,术中出血量100~800(414.7±194.0)ml,9例(26.5%)输血。不留置胃管,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3.3±0.6)d,术后住院时间4~18(8.2±3.4)d。并发症3例:腹水2例,均为肝硬化患者,腹水最大量每天约500 ml,生化常规提示低白蛋白,考虑肝硬化伴低白蛋白导致腹水,给予保肝、营养支持、补充白蛋白、利尿后治愈;肺部感染1例,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辅助排痰治愈。术后病理:肝细胞肝癌20例,肝腺癌2例,肝血管瘤6例,肝细胞局灶性增生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癌巴塞罗那分期0期19例,A期3例。肝癌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补充化疗栓塞。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均在术后2周行夹管试验,术后4周行T管造影,其中2例术后6周行胆道镜取石。34例随访1~18个月,平均8.8月,无肿瘤及结石复发。

表1 不同术式的手术指标

3 讨论

国内腹腔镜肝切除发展日新月异[4],早期腹腔镜肝切除主要用于肝脏质地较好的良性疾病或转移性肿瘤,控制出血的肝门阻断多采用简单的Pringle法,优点在于简单有效,对于肝硬化患者也可应用[5],但是入肝血流完全阻断,可导致保留肝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也可导致胃肠道血流淤滞及内毒素移位,对伴有基础肝病者可加重残肝损害,进而导致术后肝功能恢复延迟甚至肝衰竭。因此,随着腹腔镜肝切除应用范围的扩大,应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的解剖性肝切除应运而生[6]。国内外已有关于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的报道[7~9]。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优势在于:①减少术中出血。解剖性肝切除优先处理预切除肝脏入肝血流,有利于切肝过程中出血控制,且根据缺血线切肝,有助寻找正常的解剖层面,减少出血[10]。②术后出血及胆漏较少。解剖性肝切除以独立的肝叶或肝段为切除单位,不影响保留肝组织的功能,加之腹腔镜的放大效应,术中容易发现细小的出血及胆漏,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③解剖性肝切除切除了肿瘤所在的肝叶及肝段,弥补腔镜下不能触摸的劣势,Kang等[11]报道解剖性肝切除的无瘤生存率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

我们在腹腔镜肝切除的基础上开展解剖性肝切除,首先考虑的问题是采用什么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入肝血流阻断方法有三种:①肝外Glisson鞘内阻断,在肝外将Glisson鞘剖开,将肝动脉及门静脉逐支分离出来,结扎拟切除肝脏的动脉及门静脉;②肝外Glisson鞘外阻断,肝外降低肝门板,紧贴Glisson鞘分离出拟切除肝脏的肝蒂,一并结扎;③肝内Glisson鞘外阻断,切开肝实质,在肝创面上分离出Glisson鞘[12]。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原因在于:①分离右肝蒂时,在胆总管右侧,沿胆囊动脉走行,容易分离出右肝动脉,不易损伤肝总动脉。右肝动脉深面即门静脉右支,沿门静脉右支向肝内分离,可清楚分离出门静脉右前及右后支,门静脉周围组织清楚,在直视下完整游离门静脉壁,避免损伤静脉壁导致大出血。李晓平等[13]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右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在肝外有一段走行距离分别为(3.17±1.07)cm和(1.57±0.05)cm,也为这种方法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此处分离可远离肝总动脉及门静脉主干,避免损伤。②左肝蒂分离的关键点在于一定沿肝下缘自左向右逐层打开Glisson鞘,肝胃韧带离断后,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小网膜囊敞开,分离空间较大,沿肝下缘自左向右逐层打开Glisson鞘,首先遇到的一定是进入左肝的肝动脉及门静脉,此处远离主干,损伤的机会较小。③如果采用肝外Glisson鞘外阻断,必须降低肝门,准确找到肝实质Laennec膜与Glisson鞘之间的间隙,以免导致肝实质出血或胆管损伤,对于术者的要求高,不适合早期开展解剖性肝切除的医生应用。④对于胆管有变异者,鞘内准确分离入肝血管,有利于避免胆管损伤。本组无术中门静脉壁损伤导致出血,无肝门胆管损伤,术后无出血,无胆漏。我们认为肝外Glisson鞘内阻断安全、有效,适合刚开展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医师应用。

入肝血管妥善处理后,优先处理肝短静脉是腹腔镜右半肝及右后叶切除成功的关键,腹腔镜具有良好的视野,处理肝短静脉优于开放手术[14],术中仔细分离,确保完整分离出肝短静脉,切忌撕扯导致静脉壁损伤出血。肝短静脉近端采用结扎加血管夹夹闭,如右后下静脉较粗大,可采用Prolene线缝扎处理。右肝静脉及左肝静脉不强求分离出来,可在肝实质离断后,应用血管闭合器连同周围少部分实质一并离断。

我们采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因入肝血流均已阻断,故断肝过程中的出血由静脉属支损伤导致,尤其是肝中静脉属支出血。术中低中心静脉压可有效减少静脉出血[15]。Kabayashi等[16]提出低气道压也可控制静脉出血。我们通常通过控制输液速度,控制动脉收缩压,必要时静脉应用硝酸甘油将中心静脉压控制在0~5 cm H2O[17]。超声刀断肝,灵活应用超声刀切、凝、分离、振荡作用,要求每次不能钳夹过多肝组织,“小步慢走”,“小口慢咬”,边钳夹边释放超声刀能量,3 mm以下的静脉属支可直接凝闭,较大分支利用“振荡”功能将血管周围的肝组织破碎,裸化血管后夹闭。如遇意外出血,应用Prolene线缝扎止血。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已逐步成为常规术式,其开展需要术者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手术团队稳定,术中良好的麻醉配合。术前充分评估肝功能和各种影像学资料,了解可能存在的解剖变异,术中精细分离,精准处理各种管道,可保证手术安全。

猜你喜欢

门静脉胆管韧带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肝外型门静脉血管瘤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经高频超声分析跟骰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