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0-04-25祝亚男

护理与康复 2020年4期
关键词:基金项目艾灸发文

江 昱,祝亚男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和病死率第一的恶性肿瘤[1],也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尤其是城市地区的女性[2]。目前临床采取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很多患者在手术、化疗等治疗及后期护理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如上肢淋巴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失眠等[3]。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中医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中药和中医护理应用于乳腺癌及后期康复。本研究通过对2000年至2018年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National Kon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式:SU(主题)=(中医or中药or中医药or中西医or艾条灸or艾柱灸or温针灸or针刺or针灸or电针or毫针or皮内针or水针or皮肤针or耳针or耳穴贴压or穴位贴敷or拔罐or气罐or中药泡洗or中药热熨敷or穴位按摩or推拿or刮痧or熏洗or药浴or药熨or湿敷)and(乳腺癌or乳腺肿瘤or乳岩)。纳入标准:文献内容与中医护理技术和乳腺癌相关;第一作者为我国大陆研究者,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排除标准:通过各种途径未能获得原文,个案、综述、会议论文、专利成果和报纸文摘类等其他非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重复发表的文献。

1.2 文献管理与分析

将纳入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 3.2软件,对文献每年发文量、发文地区、机构分布、期刊分布、合作率、被引次数、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研究热点、中医护理技术分布和主要并发症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年度分布

使用检索式及“滚雪球”方式初步检索获得文献1 228篇,其中CNKI 857篇,万方数据库371篇,

参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369篇,其中期刊论文327篇、学位论文42篇。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至2010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增长较为缓慢,累计发文总量为56篇,年平均发文总量为5.09篇;2011年至2018年增长加快,累计发文总量为313篇,年平均发文总量为39.13篇。文献年度分布见图1。

图1 文献的年度分布图

2.2 文献发文地区及机构分布

以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为准进行分析,纳入的369篇文献分别来自我国21个省、4个直辖市、3个自治区,其中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5的分别为广东省(52篇)、浙江省(51篇)、江苏省(35篇)、广西壮族自治区(26篇)、北京市(18篇),共发表文献182篇,占总文献数的49.32%,见图2。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涉及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医学院校、专科医院、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研究机构,其中以综合性医院的文献最多,占42.82%,纳入文献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分布见表1。

图2 纳入文献第一作者单位所在地

表1 纳入文献第一作者所在机构分布(n=369)

2.3 文献期刊分布

369篇文献发表于全国159种期刊上,分布较分散,平均发文量2.32篇。论文发表数量前20位的期刊共发文111篇(30.08%),其中护理类期刊2种,共16篇,平均发文量8篇;中医、中药类期刊13种,共75篇,平均发文量5.77篇,见表2。

表2 发文量前20位的期刊(n=111)

2.4 合作撰文及被引频次分析

纳入的369篇文献中独作147篇,2人及以上合作222篇,作者人数最多10人,总作者数781人,文献合作度2.12,合作率60.16%。2000年至2018年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相关文献共计278篇被引,共引频次728次,平均被引次数2.62次,被引频次最高为56次,是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吴建军等[4]的《针灸足三里治疗乳腺癌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21例》。

2.5 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369篇文献中共有74篇受基金项目支持,占20.05%,其中受国家基金项目资助5篇(6.76%),省级基金项目资助46篇(62.16%),市级基金项目资助16篇(21.62%),自治区基金项目资助4篇(5.41%),大学基金项目资助2篇(2.70%),医院基金项目资助1篇(1.35%)。

2.6 研究热点分布

表3 2000年至2018年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的

2.7 中医护理技术及乳腺癌并发症分布

纳入的369篇文献中主要采用穴位按摩、艾灸、穴位贴敷、针刺等中医护理技术,其中使用1项中医护理技术的文献共253篇(68.56%),使用2、3、4、5项分别为87篇(23.58%)、18篇(4.88%)、10篇(2.71%)、1篇(0.27%),单项技术以穴位按摩为主,共计35篇文献(13.83%);2项技术中以按摩+艾灸为主,共计20篇文献(22.99%),其次是针刺+艾灸共12篇(13.79%);3项技术以按摩+艾灸联合针刺使用为主,共计3篇(16.67%);4项技术以艾灸+按摩为基础,合并其他中医护理技术,其中与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结合使用的最多,共2篇(20.00%);5项技术1篇,为按摩+针刺+刮痧+拔罐+中药泡洗联合。文献中涉及乳腺癌主要并发症分布情况见表4。

表4 乳腺癌主要并发症分布情况(n=369)

3 讨论

3.1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的研究日益受临床重视

本研究搜索2000年至2018年发表于CNKI和万方数据库的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文献,发现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致癌食物等食品卫生问题、现代年轻女性习惯性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来自家庭、工作的压力等都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7-8],使乳腺癌患病数量急剧增加,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因此,乳腺癌领域的发文量不断增多。从2007年开始发文量上升加快,2011年至2013年期间增长明显,主要因2007年和2011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9]以及《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10]的发布,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各项中医护理技术在乳腺癌领域相关治疗及护理的实践运用。同时,2014年后的发文量呈现逐年快速递增的态势,表明在前几年的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医护理技术在乳腺癌领域中已开始呈现良好的临床反馈和有效的临床试验结果,更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愿意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中。虽然,全国各地都在推行中医护理技术在乳腺癌领域的应用,但从第一作者的地域分布来看,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北京市,共发文182篇,占文献总数的49.32%,发文量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可能是因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医疗条件优越,人才储备充足,科研实力相对雄厚,为研究提供了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11],所以发文量高。相关文献主要来自综合性医院(42.82%),其次是中医院(27.64%)和医学院校(19.78%),这主要是因为综合性医院本身接收的乳腺癌患者基数大,同时,随着中医的发展,综合性医院也日益认识到中医护理技术的优势,积极地探索中医护理技术在乳腺癌中的临床疗效,以更好地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因此,综合性医院在发文量上占有一定优势。

3.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文献学术影响力较低

基金论文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还可以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和研究动态[12]。纳入的369篇文献中共有74篇文献(20.05%)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高校的基金支持,可见中医护理技术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得到了国家及各省市地区的重视和支持,使中医护理技术在乳腺癌治疗护理中得到了充足的发展。但是,本研究显示,369篇文献发表于全国159种期刊上,排名前20位的期刊载文量占30.08%,虽然期刊种类多样,但仅《护理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收录。此外,文献被引频次能够间接反映学术价值,被引次数越多,说明该文献的学术影响力越大[13]。本研究纳入的369篇文献平均被引2.62次,远低于国内论文平均被引频次8.14次[14]。因此,虽然中医护理技术在乳腺癌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其研究应用的文献学术水准尚未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学术影响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另外,总纳入的369篇文献,合作率60.16%,文献合作度为2.12,低于我国科技期刊1994年的合作度2.80[15],可见目前我国中医护理技术在乳腺癌患者应用的文献合作度相对较低,因而今后应加大合作力度,加强跨科室、跨机构、跨地区、跨学科的合作,促进中医护理技术更好地在乳腺癌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增加高质量论文的产出。

3.3 中医护理技术研究热点及乳腺癌主要并发症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文献高频关键词的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乳腺癌术后和化疗两个时期,内容主要涉及上肢淋巴水肿、恶心呕吐、疼痛、术肢功能障碍以及睡眠障碍,原因可能是临床上乳腺癌主要是手术和化疗,而上述症状是乳腺癌手术和化疗后常见的亟待解决的并发症,严重者会极大地损害乳腺癌患者心身健康,影响其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另外,本研究显示中医护理技术主要以单项操作技术按摩为主,多项中医护理技术联合使用则以按摩联合艾灸较为多见。中医认为,机体虚弱无力,正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致使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是乳腺癌主要的致病机理,肝郁气滞、气血亏虚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16]。而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良好作用,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同时,因其安全、无创、经济、方便易行,且对场地无特殊要求,在临床较为普及。此外,艾灸疗法通过借用热力和药力的作用,使患者局部的皮肤充血及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有扶正温阳、通经活络之效[17],同时配合按摩,两者联合使用可更好地缓解乳腺癌患者因虚寒及经络瘀滞所引起的症状。研究表明,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可较好地缓解乳腺癌淋巴水肿、化疗后恶心呕吐等问题[18-19]。

猜你喜欢

基金项目艾灸发文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Optimiz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for Dissertations of New Media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Discussion of Tittle on John Steinbeck’s Of Mice and Men
婆婆迷上了艾灸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