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高效的绘本阅读之旅

2020-04-24周辉

父母必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亲子导图角度

周辉

推荐书目

《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

作者简介:

袁坚,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阅读,写作教育专家,猫博士工作室创始人,曾任绘本馆课程总监,是《父母必读》杂志专栏作者,出版有《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联合翻译了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有“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编辑点评:

这本书看似谈的是绘本阅读,但实则是给了父母一种前所未有的养育视角—原来孩子既灵活又逻辑性缜密的思维是这么培养的!

袁坚本人是学霸一枚,现在更是一位工作效率奇高且思路清晰的职场人,还是一位有着前瞻教育理念而且方法灵活多样的教育高手妈妈,她从不吝惜将自己多年学习、工作以及养育上的经验分享给众多父母。《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一书就是她在亲子共读方面的一场分享盛宴,希望父母打破固有的“读故事、讲道理”的读绘本方式,通过书中介绍的多种梳理思维导图的方法,尝试和孩子开启一次次全新的阅读之旅,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也和孩子步入一个更加神奇、有趣、丰富的世界。

编辑—吴颖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在日常对待子女的教育中,我有着和几乎所有父母同样的焦虑,会经常怀疑自身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所采用的书本教材。而这几年,恰逢孩子进入识字和阅读的初始阶段,所以,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如何能够放大每一次阅读的有效性,变成了我最看重的课题。

记得从孩子们还在满地乱爬的年纪开始,我就试图和他们一起阅读绘本,直到现在,经手的绘本也几近上百。而自己作为一个保持着阅读习惯的成年人,也曾经尝试从自己日常的经验和体会中来摸索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经验和教训。然而,直到阅读到这本袁坚所著的《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之前,我始终没能够勾勒出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没有摸索出对绘本使用的高效之道。可以说,是这本近200页的精美的书,替我完成了关于绘本应用于教育的总结,也给了我很多更深层次的对于绘本阅读和儿童教育的领悟。

让绘本故事立体起来的最佳方式

由于有着幼时阅读小人书的经历,曾经我始终将绘本仅仅当作一份讲述故事的提纲,以及看图说话的练习册,如果有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就再把它化为一个说教的工具。但在现实世界中,我的讲解和孩子的反馈这两者之间却经常会出现错位的情况。比如,当我给小朋友讲述一个恐龙迁徙故事时,他却沉湎于和我讨论恐龙打斗的场面。这种状况的出现让我时常感觉气馁。但是,《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一书却给我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将一本绘本进行拆解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线,不同的人物和孩子一遍遍地重新阅读、分析这本书啊!这样的方法使得一本优秀绘本变得更加立体,如同将一部传统的二维电影3D化,以此获得了更加丰富的阅读角度。

让孩子变成“拆解故事”的主角

这种方式使得我摆脱了一个成年人的固有的视角束缚,而且由于这个拆解的过程完全由孩子来主导和参与,所以一本在我看来单薄的绘本,在孩子眼中完全可以被拆解出属于他的故事。比如刚才提到的恐龙的故事,从我的角度来看,那是一个父亲和儿子共同克服困难的故事,但是从我的孩子的角度,他将其描绘成了一段小恐龙从胆小变得勇敢的成长历程的故事,这也许是因为孩子更愿意将自己代入小恐龙这个角色吧。所以,每当我引导和协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本绘本,孩子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并且能够迅速挖掘出自己感兴趣的点,主动引领阅读的过程,而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被动的听众。

给孩子发现“新故事”的契机

除此之外,我被深深吸引的另一个点是,这本书提到了大量关于时间线拆解的话题。将一本书根据时间的流逝进行结构上的分解,并将这个分解的结果画出来。作为一个识字的“老父亲”,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方法有什么意义。但是,在我自己尝试数次之后,突然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感悟。比如,在我之前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页面是被忽略的,它可能是描述天气的画面,可能是没有文字的画面,也有可能是没有主角出现的页面,我都会将其当作没有信息量的部分直接略过。但是,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利用袁坚提到的时间线分解的方法,我突然发觉,一些优秀绘本中的每一页的画面都是推动故事、烘托气氛,乃至塑造人物的良好要素。比如在“大红狗克里弗”系列绘本中,有大量描写周围人反应的画面,如果我们通过流程图进行分析,在群体反应的这个角度进行拓展,会发觉其实这每一页画面都能够讲述出许多文本故事之外有意思的内容。而且,由于孩子没有天生的偏见,如果我们加以良好的引导,孩子们其实能够给出很多新的灵感和有意思的答案的。

更重要的是,让阅读的意义伴随孩子一生

当我合上这本《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的时候,我觉得它给我的触动远远大过我当初的预期。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意义和它对于父母的重要性,会被很多仅仅是听说过它的读者们低估。就像袁坚在前言“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中提到的,这本书其实是一本指导家长的工具书,目的是希望家长能够利用严肃、科学的阅读方法,改变自己的固有方式,同时通过言传身教,最终让孩子获得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才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因为绘本仅仅是一个人一生漫长阅读生涯中的第一步。阅读的绘本也许会丢失,讲述的故事或许会被淡忘,但是通过高效阅读的方法和父母的指导培养出来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将会伴随孩子一生。这种习惯和能力在他将来漫长的阅读生涯中,不仅可以让他读得更多,更可以让他读得更快、更准、更有效。但是,很可惜的是,虽然这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是对我们现在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阅读习惯的养成和优化其实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虽然社会上不停有人在倡导多读书,但是如何真正培养高效阅读的能力,而非将读者的阅读能力压制在欣赏碎片式网文的水平,我们并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先例。所以,当我开始阅读袁坚的著作时,我很快想到了手头另外一本非常经典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在阅读理论部分,这两本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比如关于阅读层级的划分,以及主动代入阅读,以及阅读中的动笔记录,等等。但是,不同于那本相对枯燥深奥的教科书,《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更加轻松愉快,更加现代化的结构方式,从多个角度重新剖析了阅读习惯应当如何养成这个看似深奥,却又被习惯性忽略的话题。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给孩子家长看的书,也是给每一个有阅读欲望和阅读冲动的成年人看的书。它有着看似轻松的画风,但是背后却包含着专业而条理清晰的理论知识。

用“理工之石”雕琢“文学美玉”,让阅读更高效

最后,从个人的角度,我不得不夸赞一下作者袁坚在解读绘本时采用的大量新方法。作为一个曾经长期从事6Sigma企业流程改进的理工男,当我在这本书中看到大量的熟悉的图表,比如流程图、头脑风暴以及亲和图,还有鱼骨图时,我不禁为作者在思路上的革新以及优异的学习能力所赞叹。这些传统用于工业和咨询行业的图表工具,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相当直观和高效的。可惜,在此之前却很少有人想到将它们引入到文学阅读当中。似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文学阅读和鉴赏应当始终处于一个“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学状态。但是今天,袁坚所做的努力和尝试,让我们看到,这些看似冰冷的工具,不仅可以拆解项目,也完全可以将一本本绘本剖析得条理清晰,为我们剥离出多个新的观察视角和学习切口。这正说明了,这些优秀的“理工之石”,完全可以用来雕琢文学这块美玉。

任何的学习,终点永远是能力构建。我相信,这本《开打带上思维导图读绘本》一定可以成为每个小朋友乃至成年人养成高效阅读能力的第一步。

父母必读书架:高效亲子共读有方法

《中国父母应该知道的100个儿童阅读关键问题》

北京出版社

本书分不同的年龄(0~1岁、1~3岁、3~5岁、5岁以上)将孩子有关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帮助父母懂得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热爱阅读这件事。

《亲子阅读ABC》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本書一共分为4章,分别从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孩子喜爱阅读、如何展开亲子阅读、如何选择亲子阅读的书籍这4个方面对亲子阅读进行了解读。

《朗读手册》

新星出版社

书中通过众多具体、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阐明了朗读的好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同时解决了很多棘手的教育难题。

《嘉兴讲故事读书有次第》

北京出版社

国学可以如此有趣,它不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首古诗连着一首古词,枯燥得没有味道。本书通过徐嘉兴小朋友的吟诵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理解。

猜你喜欢

亲子导图角度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